换热器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8441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0:59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换热器,包括:换热管路包括相连通的第一换热支路和第二换热支路;储液罐串联于第一换热支路和第二换热支路之间,用于储存制冷剂且制冷剂在储液罐和换热管路之间循环流动;第一管路连通储液罐与第一换热支路,且自储液罐的底部伸入储液罐内;第二管路连通储液罐与第二换热支路,且自储液罐的底部伸入储液罐内;第一管路的管口所在平面低于第二管路的管口所在平面,且第二管路的管口所在平面高于储液罐内制冷剂的液面。这样,不仅在制冷工况下,有助于加快气态制冷剂的排出,而且在制热工况下,有助于液态制冷剂优先自第一管路流出,从而保证换热器的正常运行。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空调器。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空调器。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空调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及空调器


[0001]本申请涉及空调
,例如涉及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空调器作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电器,可运行制冷或制热模式,以对用户的室内温度进行调节,被广泛应用于家庭、办公、商场等多种生活或工作环境中。不同工况下或不同负荷下运行时,空调器所需的最优冷媒量是不同的。例如空调器制冷时,冷凝器换热系数较大,其内部液态冷媒含量增加。但此时蒸发器所需冷媒流量较小,即实际冷媒流量大于系统所需的冷媒流量,从而导致系统的能效损失。
[0003]相关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媒循环流量自适应系统,在冷凝器上增设冷媒储液罐,重新设计冷凝器内管路结构,在不同工况下储液罐中气液组分不同,其储存的液体量也不同,通过合理设计的进口出口管路液面位置,通过储液罐实现了对系统循环冷媒量的有效调节。
[0004]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0005]现有的进口管路和出口管路的设置不利于储液罐内的冷媒气液分离,使得储液罐的出口管路的气态冷媒不能满足蒸发器的流量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0007]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器,以重新布设进口管路和出口管路,不仅满足制冷工况下减少制冷剂循环回路的制冷剂流量的需求,而且还能够避免换热器在制热工况下的正常使用。/>[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包括:
[0009]换热管路,包括相连通的第一换热支路和第二换热支路;
[0010]储液罐,串联于所述第一换热支路和所述第二换热支路之间,用于储存制冷剂且制冷剂在所述储液罐和所述换热管路之间循环流动;
[0011]第一管路,连通所述储液罐与所述第一换热支路,且自所述储液罐的底部伸入所述储液罐内;
[0012]第二管路,连通所述储液罐与所述第二换热支路,且自所述储液罐的底部伸入所述储液罐内;
[0013]其中,所述第一管路的管口所在平面低于所述第二管路的管口所在平面,且所述第二管路的管口所在平面高于所述储液罐内制冷剂的液面。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路的管口倾斜设置,以扩大所述第二管路的进气面积从而加快气态制冷剂进入所述第二管路。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路的管口向所述第一管路所在侧倾斜向下设置,以缩短所述第二管路的管口至所述第一管路的距离,加快自所述第一管路中流入所述储液罐的两相制冷剂气液分离后的气态制冷剂进入所述第二管路。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液罐的顶部构造有斜置的导流面结构,所述导流面结构位于所述第一管路的上方,以加快气态的制冷剂经所述导流面结构引流进入所述第二管路。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0018]导流件,设于所述储液罐内,用于引流所述储液罐内气态的制冷剂至所述第二管路以加快气态制冷剂的排出。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路包括:
[0020]管体;
[0021]螺纹结构,沿所述管体的轴向构造于所述管体的外侧壁,以使制冷剂沿所述螺纹结构流动形成液膜从而加强气液分离。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螺纹结构凸出构造于所述管体的外侧壁,或,所述螺纹结构自所述管体的外侧壁向内凹陷形成。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路包括:
[0024]管体;
[0025]凹槽结构,构造于所述管体的外侧壁,以使制冷剂沿所述凹槽结构流动形成液膜从而加强气液分离。
[002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路的管径大于所述第一管路的管径,以加快气态的制冷剂自所述第二管路流出。
[002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包括:前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换热器。
[0028]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及空调器,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0029]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作为室外换热器时,在制冷模式下,压缩机向室外换热器排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制冷剂在换热管路换热。当第一换热支路的制冷剂通过第一管路流入储液罐时,储存部分液态制冷剂,从而减小制冷剂循环回路的制冷剂流量。这样,降低了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减小空调器的能效损失。通过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自储液罐的底部伸入且第一管路的管口所在平面低于第二管路的管口所在平面,第二管路的管口所在平面高于储液罐内制冷剂的液面,不仅在制冷工况下,有助于加快气态制冷剂的排出,而且在制热工况下,有助于自第二管路流入储液罐内制冷剂的气液分离效果,且液态制冷剂优先自第一管路流出,从而保证换热器的正常运行。
[0030]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0031]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0032]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空调器的系统示意图;
[0033]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换热器另一结构示意图;
[0035]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换热器另一结构示意图;
[0036]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在制热工况下所述换热器内冷媒流动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换热器另一结构示意图。
[0038]附图标记:
[0039]10:换热管路;101:第一换热支路;102:第二换热支路;103:换热器本体;20:储液罐;201:储液腔;202:导流面结构;30:第一管路;40:第二管路;401:管体;402:螺纹结构;100:室内换热器;200:室外换热器;300:节流装置;400:压缩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0041]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0042]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管路,包括相连通的第一换热支路和第二换热支路;储液罐,串联于所述第一换热支路和所述第二换热支路之间,用于储存制冷剂且制冷剂在所述储液罐和所述换热管路之间循环流动;第一管路,连通所述储液罐与所述第一换热支路,且自所述储液罐的底部伸入所述储液罐内;第二管路,连通所述储液罐与所述第二换热支路,且自所述储液罐的底部伸入所述储液罐内;其中,所述第一管路的管口所在平面低于所述第二管路的管口所在平面,且所述第二管路的管口所在平面高于所述储液罐内制冷剂的液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路的管口倾斜设置,以扩大所述第二管路的进气面积从而加快气态制冷剂进入所述第二管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路的管口向所述第一管路所在侧倾斜向下设置,以缩短所述第二管路的管口至所述第一管路的距离,加快自所述第一管路中流入所述储液罐的两相制冷剂气液分离后的气态制冷剂进入所述第二管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罐的顶部构造有斜置的导流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爽王飞许文明李阳张心怡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海尔空调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