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液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8100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血液分离装置。一种血液分离装置,包括管体、隔离件以及活塞,所述管体中设有导流部,所述导流部的外壁与所述管体形成第一腔体,所述导流部的内壁与管体形成顶部开口的第二腔体,所述活塞安装在第二腔体中,并能沿管体内侧壁滑动;所述隔离件中设有两端开口的第三腔体,所述隔离件可沿管体的管壁上下移动并使第二腔体与第一腔体或第三腔体相连通,所述隔离件上设有取料孔,所述取料孔与第一腔体相连通。本装置在离心处理后,通过活塞推动的方式使血浆层,白膜层,红细胞层分离,在分离时有效避免了红细胞混进白膜层和血浆层中,提高了血液中对白膜层的回收率。血液中对白膜层的回收率。血液中对白膜层的回收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液分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材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血液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血液是在心脏和血管腔内循环流动的不透明红色液体,血液的成分主要由血浆、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构成。在医学领域,不同的血液成分具有不同的医疗效果,例如,在医疗处理时,血小板有助于病者患处细胞的生成以及伤口的愈合,但若血小板中混有红细胞时会使患处产生炎症,同时会引起患者非常大的痛苦。因此,医疗人员经常根据需求对血液进行离心处理,并提取出所需的血液成分。在离心分离时,血液会在高速旋转下分层为血浆层,富含血小板的白膜层以及红细胞层。现有行业在提取血浆层以及红细胞层时大都采用倾斜倒出的方式,但在倒出的过程中容易将红细胞倒出,使得白膜层中混有红细胞。
[0003]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血液离心管,包括管体和盖帽,所述管体的内壁靠近管口的位置设有一圆环形凸起面,所述圆环形凸起面在所述管体的内部形成一个缩口,所述圆环形凸起面与所述管口之间的长度为所述管体长度的五分之二,所述圆环形凸起面在所述管体的轴向方向的两侧为锥形面。在该公开的技术方案中,在管体的内部形成一个缩口,缩口的底部形成一个沉淀区,在进行离心分离时沉淀物能更好的沉积于离心管的底部,在倾倒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方便血浆层与红细胞层分离。但在实际倾倒时,缩口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红细胞倒出的难度,但在倒出的过程中,红细胞仍然可以混合在白膜层中一起倒出,进而不能使红细胞与白膜层完全分离。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在处理分离后的血液时倾倒的方式存在的白膜层中混有红细胞杂质的问题,提供一种血液分离装置。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血液分离装置,包括管体、隔离件以及活塞,所述管体中设有导流部,所述导流部的外壁与所述管体形成第一腔体,所述导流部的内壁与管体形成顶部开口的第二腔体,所述活塞安装在第二腔体中,并能沿管体内侧壁滑动;所述隔离件中设有两端开口的第三腔体,所述隔离件可沿管体的管壁上下移动并使第二腔体与第一腔体或第三腔体相连通,所述隔离件上设有取料孔,所述取料孔与第一腔体相连通。
[0006]在本技术方案中,将第二腔体中盛有血液的本装置离心处理后,血液从上至下依次分层为血浆层、富含血小板的白膜层以及红细胞层,通过推动活塞在第二腔体中移动,可以使血液中的不同成分分别流入至不同的腔体结构中,进而避免所需的白膜层中混有红细胞或其它杂质。首先,使用人员控制隔离件沿管体的管壁向上运动,使第二腔体与第一腔体相连通,接着通过推动活塞,使第二腔体中的血浆层通过第二腔体的顶部开口流入至第一腔体中,流入至第一腔体中的血浆层可以通过取料孔取出。然后,使用人员控制隔离件沿管体的管壁向下运动,使第二腔体与第三腔体相连通,使用人员接着继续推动活塞,使第二腔
体中的白膜层流入至第三腔体中,同时红细胞层留至第二腔体中。本技术方案通过活塞推动的方式使富含血小板的白膜层与红细胞以及血浆层的分离,在分离时有效避免了红细胞混进白膜层中,提高了血液中对富含血小板的白膜层的回收率。
[0007]优选地,还包括与隔离件固定连接的第一盖体,所述第一盖体设于管体的一端并可带动隔离件沿管体的管壁上下移动。
[0008]优选地,所述导流部顶部开口的外侧设有环形定位槽,所述隔离件插接在环形定位槽中。在本技术方案中,这样可以使隔离件与导流部更精确的接触,进而可以使第二腔体与第三腔体更紧密的连通。在本技术方案环形定位槽可以对隔离件进行很好的定位,可以避免第二腔体中的白膜层在进入第三腔体时流入至第一腔体中。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盖体与管体螺纹连接,所述第一盖体对应取料孔、第三腔体分别设有第一贯穿孔以及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二贯穿孔与第三腔体相连通,所述第一贯穿孔通过取料孔与第一腔体相连通。在本技术方案中,管体上设置外螺纹,第一盖体上设置内螺纹,通过第一盖体与管体螺纹连接,可以使第一盖体对管体进行很好地密封效果,进而可以避免杂物进入到第一腔体或者第三腔体中。优选地,所述隔离件上设有便于取液的开口槽,所述开口槽的一端与取料孔相连通,另一端贯穿隔离件的远离取料孔的一端。在本技术方案中,这样可以方便操作人员将第一腔体中的血浆层提取出来。在提取第一腔体中的血浆层时,操作人员一般会通过针管将第一腔体中的血浆层抽取出来,开口槽的设置可以便于外接针管插入至第一腔体中或从第一腔体中拔出。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贯穿孔与第一取料孔中安装有定位塞,所述定位塞中设有取料通道,所述取料通道与所述第一腔体相连通。在本技术方案中,定位塞为橡胶结构,定位塞可拆卸安装在第一贯穿孔以及取料孔中。定位塞上的取料通道可以不贯穿定位塞的两端,操作人员可以通过针头透过取料通道进入至第一腔体中进行取料。
[0011]优选地,所述管体包括相连通的第一管材以及第二管材,所述导流部设于第一管材的内侧壁上并延伸至第二管材中且所述第二管材的直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管材的直径尺寸。在本技术方案中,这样可以适当增加第一腔体的容积,进而可以增大第一腔体对血浆层的储存量。
[0012]优选地,所述第二贯穿孔中安装有取料塞,所述盖体上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中安装有透气滤菌膜。在本技术方案中,这样可以防止外界细菌污染到管体中的血液。
[0013]优选地,还包括用于防止活塞从第二腔体中脱出的第二盖体,所述第二盖体上设有用于安装外接推杆的通孔。在本技术方案中,这样可以防止活塞从管体中脱出,进而防止血液从该端溢出。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二盖体与管体螺纹连接,同时活塞为橡胶塞,使用人员可以利用针头穿透橡胶塞将血液注入进第二腔体中。
[0014]优选地,所述导流部与管体一体成型。在本技术方案中,这样可以增加导流部与管体连接的稳定性,本装置在离心处理时使导流部与管体不能分离。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0016]在本技术中,将第二腔体中盛有血液的本装置离心处理后,血液从上至下依次分层为血浆层、富含血小板的白膜层以及红细胞层,通过推动活塞在第二腔体中移动,可以使血液中的不同成分分别流入至不同的腔体结构中,进而避免所需的白膜层中混有红细胞或其它杂质。首先,使用人员控制隔离件沿管体的管壁向上运动,使第二腔体与第一腔体
相连通,接着通过推动活塞,使第二腔体中的血浆层通过第二腔体的顶部开口流入至第一腔体中,流入至第一腔体中的血浆层可以通过取料孔取出。然后,使用人员控制隔离件沿管体的管壁向下运动,使第二腔体与第三腔体相连通,使用人员接着继续推动活塞,使第二腔体中的白膜层流入至第三腔体中,同时红细胞层留至第二腔体中。本技术方案通过活塞推动的方式使富含血小板的白膜层与红细胞以及血浆层的分离,在分离时有效避免了红细胞混进白膜层中,提高了血液中对富含血小板的白膜层的回收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血液分离装置隔离件与导流部抵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血液分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1)、隔离件(2)以及活塞(3),所述管体(1)中设有导流部(4),所述导流部(4)的外壁与所述管体(1)形成第一腔体(5),所述导流部(4)的内壁与管体(1)形成顶部开口的第二腔体(6),所述活塞(3)安装在第二腔体(6)中,并能沿管体(1)内侧壁滑动;所述隔离件(2)中设有两端开口的第三腔体(22),所述隔离件(2)可沿管体(1)的管壁上下移动并使第二腔体(6)与第一腔体(5)或第三腔体(22)相连通,所述隔离件(2)上设有取料孔(8),所述取料孔(8)与第一腔体(5)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隔离件(2)固定连接的第一盖体(11),所述第一盖体(11)设于管体(1)的一端并可带动隔离件(2)沿管体(1)的管壁上下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4)顶部开口的外侧设有环形定位槽(41),所述隔离件(2)插接在环形定位槽(41)中。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血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11)与管体(1)螺纹连接,所述第一盖体(11)对应取料孔(8)、第三腔体(22)分别设有第一贯穿孔(111)以及第二贯穿孔(114),所述第二贯穿孔(114)与第三腔体(22)相连通,所述第一贯穿孔(111)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东范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派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