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下分体式流钢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7957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上下分体式流钢槽,包括上槽体和下槽体,所述上槽体与所述下槽体之间采用拼接结构连接,所述上槽体由四部分连接而成,所述下槽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流钢槽整体依次分为进口段流钢槽、第一流钢槽、第二流钢槽和出口段流钢槽;所述上槽体的制备材料为黏土砖或镁砖,所述下槽体的制备材料包括氧化铝、石英砂和氧化锆。该上下分体式流钢槽的下槽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既不漏液又无污染;上槽体为可拆卸型分段结构,可单独拆卸和更换,节省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下槽体的制备材料中引入了氧化锆,能够降低材料表面的气孔率,使材料更加致密,制得的下槽体不与钢液发生反应,同时提高了下槽体的机械强度、耐磨性和抗冲刷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下分体式流钢槽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熔炼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上下分体式流钢槽。

技术介绍

[0002]流钢槽主要应用于钢铁冶金和铸造工业流程中,其作用是输送钢液。具体是在使用时,将钢液从钢包或者冶炼炉倾倒至流钢槽的钢液缓冲区域,钢液沿着流钢槽流至末端的下钢口后进入锭模或者型模中。在真空感应炉内冶炼完合金后进行浇铸锭模时,由于感应炉内的钢渣和钢液混合在一起没有分离,若直接浇铸,则得到的合金纯净度太低,杂质太多,不符合生产要求,所以在浇铸前使用流钢槽,通过先将钢液倒入流钢槽,经过过滤后再注入锭模中,从而得到符合生产要求的合金。
[0003]传统的流钢槽是由黏土或者其他耐火材料制成,通常采用一次成型的工艺进行生产制造。但是传统的流钢槽存在很大缺陷,比如:在生产制造时就会产生较大内应力、合模缝、机构不牢固、质量差,搬运和使用时容易断裂;耐高温性能差,在使用过程中受高温影响容易发生碎裂,并且容易与金属熔体发生反应,使金属的品质受到污染,而且内壁残留的金属液难以清理。
[0004]此外流钢槽容易发生损坏的部位通常是底部,当流钢槽受损较轻时,可以用修补材料进行修补,当流钢槽使用次数较多时,底部受损就很严重,无法进行修补,只能选择替换。但是传统的流钢槽是一次成型的,更换时需要把整个流钢槽全部替换,既耗费大量时间又耗费大量金钱,而且更换新的流钢槽在使用前需要花费较长时间进行清理,这就需要更多的人力和物力,大幅度降低合金生产过程的工作效率。
[0005]申请公布号为CN110479971A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超薄型铝基流钢槽,槽体为分段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接钢槽、第一流钢槽、第二流钢槽和出钢槽;槽体为层状结构,从内而外依次设置耐火层、过渡层、加固层和保护层,该层状结构采用涂覆方式进行制备;槽体壁厚为12

25mm。该专利技术将流钢槽整体分为四段,在组装过程中,每两段之间不可避免的产生缝隙,虽然使用卡扣等方式连接,但毕竟不是一体成型结构,所以每两段之间需要使用修补料进行弥合,而修补料会对钢液产生污染;此外槽体的层状结构采用涂覆方式制备而成,四层结构使用不同的材料,然而不同的材料受热后,热膨胀不同,所以涂覆的材料很容易脱落。该专利技术虽然能够使流钢槽变得轻薄,节省了成本,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技术缺陷,因此急需开发一种新型的流钢槽来解决这些缺陷,不仅要进一步研发流钢槽的结构,还要研发槽体的材料配方。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上下分体式流钢槽,包括上槽体和下槽体,所述上槽体与所述下槽体之间采用拼接结构连接;所述上槽体由四部分连接而成,所述下槽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0007]优选的是,所述流钢槽整体依次分为进口段流钢槽、第一流钢槽、第二流钢槽和出
口段流钢槽。
[0008]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进口段流钢槽依次分为钢液缓冲区、钢液过渡区和钢液直流区。所述钢液缓冲区、钢液过渡区、钢液直流区的容积比为2

2.5:0.5

1:1。
[0009]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钢液过渡区设置过渡斜面;所述钢液直流区内设置第一挡板槽,所述第一挡板槽内设置第一挡渣板,所述第一挡板槽的一侧设置第一挡渣坝。所述过渡斜面与所述钢液缓冲区和所述钢液直流区的夹角均为120

150
°

[0010]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出口段流钢槽内依次设置第二挡板槽和第三挡板槽,所述第二挡板槽内设置第二挡渣板,所述第三挡板槽内设置过滤板,所述第二挡板槽与所述第三挡板槽之间且靠近所述第二挡板槽的位置设置第二挡渣坝。所述过滤板由泡沫陶瓷材料制备而成。
[0011]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出口段流钢槽的末端设置出钢口。
[0012]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上槽体与所述下槽体之间的拼接结构为:所述上槽体的底面为直角结构,且直角设置在所述上槽体的内侧;所述下槽体的顶面为直角结构,且直角设置在所述下槽体的外侧;所述上槽体的直角结构与所述下槽体的直角结构相吻合,且上槽体的内侧与下槽体的内侧处于同一平面上。
[0013]所述进口段流钢槽、第一流钢槽、第二流钢槽和出口段流钢槽位于所述上槽体的部分采用卡扣结构连接。该卡扣结构为:当相邻两段流钢槽连接时,其中一段流钢槽的一端向外凸出,与之相连的另一段流钢槽的端面向内凹进,凹进部位的倾斜角度为15

30
°

[0014]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下槽体的高度为所述流钢槽整体高度的35

40%。所述流钢槽整体为上口宽、下口窄的U形结构,外侧长度至少为4m,上槽体的厚度为15

20mm,下槽体的厚度为20

30mm。
[0015]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挡渣坝的顶面比所述第一挡渣板的底面高5

10mm;所述第二挡渣坝的顶面比所述第二挡渣板的底面高5

10mm。所述第一挡板槽、第二挡板槽和第三挡板槽底部的间隙均为15

20mm。
[0016]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上槽体的制备材料为黏土砖或镁砖;所述下槽体的制备材料包括氧化铝(AL2O3)、石英砂(SiO2)和氧化锆(ZrO2)。
[0017]在下槽体的制备材料中,各物质的质量百分比为:氧化铝85

94%、石英砂4

10%、氧化锆1.5

5%、其他(杂质、TiO2等)0

0.5%。
[0018]本专利技术中,添加氧化锆这一物质以及氧化锆的添加量非常关键,其中不同粒径氧化锆的添加量为:0.15

0.5mm粒径氧化锆的添加量为氧化锆总量的65

75%、0.074

0.15mm粒径氧化锆的添加量为氧化锆总量的15

25%、0.048

0.074mm粒径氧化锆的添加量为氧化锆总量的5

15%。
[0019]本专利技术的上下分体式流钢槽的下槽体是关键部件,钢液最终在下槽体内流动,所以对下槽体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要求较高,下槽体既不能漏液又不能有污染,还要避免因流钢槽的长宽比较大而引起崩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上下分体式流钢槽具有如下优势:
[0020]1、流钢槽的下槽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既不漏液又无污染。
[0021]2、流钢槽的上槽体为可拆卸型分段结构,当某一段受到损坏时,可以单独拆卸和更换,从而节省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0022]3、流钢槽的上槽体由黏土砖或镁砖等更经济实用的耐火材料制成,可进一步节省
成本。
[0023]4、流钢槽下槽体的制备材料中引入了氧化锆,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材料组分制备的下槽体:工作温度至少达到18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下分体式流钢槽,包括上槽体和下槽体,所述上槽体与所述下槽体之间采用拼接结构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槽体由四部分连接而成,所述下槽体为一体成型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分体式流钢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钢槽整体依次分为进口段流钢槽、第一流钢槽、第二流钢槽和出口段流钢槽。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下分体式流钢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段流钢槽依次分为钢液缓冲区、钢液过渡区和钢液直流区。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下分体式流钢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液过渡区设置过渡斜面;所述钢液直流区内设置第一挡板槽,所述第一挡板槽内设置第一挡渣板,所述第一挡板槽的一侧设置第一挡渣坝。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下分体式流钢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段流钢槽内依次设置第二挡板槽和第三挡板槽,所述第二挡板槽内设置第二挡渣板,所述第三挡板槽内设置过滤板,所述第二挡板槽与所述第三挡板槽之间且靠近所述第二挡板槽的位置设置第二挡渣坝。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下分体式流钢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旭杰张华霞孟宇姜华刘茜珂张凤祥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