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热肋片及其制造设备、制造方法和包含其的换热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3607850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热肋片及其制造设备、制造方法和包含其的换热设备,导热肋片包括肋框架、导热胚板、肋上板、肋下板;制造设备包括工艺框架、工艺上板和工艺下板;换热设备包括导热肋片和传热管;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导热肋片的内部设置高导热系数的导热胚板,增加导热肋片的导热性能,并且通过设置高强度的肋框架、肋上板和肋下板,增加导热肋片的机械强度,从而使得其可以兼具强度与导热性;通过提供一种制造设备并配套制造方法,可以实现对导热肋片的生产,并且可以有效保证导热胚板、肋框架、肋上板和肋下板之间的导热性能与连接稳定性。和肋下板之间的导热性能与连接稳定性。和肋下板之间的导热性能与连接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热肋片及其制造设备、制造方法和包含其的换热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散热
,具体涉及一种导热肋片及其制造设备、制造方法和包含其的换热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工程实际中,往往需要增加传热量或强化设备的传热能力,应用比较广泛的方法是采用肋片或翅片增大传热面积。在实际应用中,大部分的换热设备由金属或合金材料制造,也基本采用金属或合金材质制造肋片。大部分高强度金属或合金的导热系数比较小,例如在600℃以下,各种不锈钢的导热系数基本在10~30W/(m
·
K)。由于导热系数小,就需要设计更多的肋片以增加传热量,从而可能导致散热设备的体积、重量等增大。如果采用导热系数更大的材料,又可能出现强度不足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导热肋片导热能力不佳,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热肋片及其制造设备、制造方法和包含其的换热设备,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提升导热肋片的导热能力。
[0004]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5]第一方面,一种导热肋片,包括:
[0006]肋框架,其具有上侧面和下侧面,所述肋框架的内部设置有贯穿所述肋框架的上侧面和所述肋框架的下侧面的贯穿孔;
[0007]导热胚板,其设置在所述贯穿孔内;
[0008]肋上板,其具有上侧面和下侧面,所述肋上板的下侧面与所述肋框架的上侧面和所述导热胚板的上侧面贴合;
[0009]肋下板,其具有上侧面和下侧面,所述肋下板的上侧面与所述肋框架的上侧面和所述导热胚板的上侧面贴合。
[0010]可选地,所述导热胚板的形状与所述贯穿孔的形状相同,所述导热胚板的厚度等于所述肋框架的厚度,所述导热胚板的尺寸等于所述贯穿孔的尺寸;所述肋框架的尺寸、所述肋上板的尺寸和所述肋下板的尺寸相等。
[0011]可选地,所述贯穿孔为矩形孔,所述肋框架、所述导热胚板、所述肋下板和所述肋上板均为矩形板;
[0012]所述肋框架、所述肋下板和所述肋上板为金属材质;
[0013]所述导热胚板为高纯石墨材质。
[0014]可选地,所述肋上板的第一端上侧面和所述肋下板的第一端下侧面均设置有强化对流传热部件。
[0015]第二方面,一种换热设备,基于如上述的一种导热肋片,所述换热设备包括:
[0016]所述导热肋片,所述肋上板的上侧面和所述肋下板的下侧面上均设置有焊接部
件;
[0017]传热管,其壁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导热肋片适配的焊接孔,所述导热肋片插入至所述焊接孔内,且所述焊接部件与所述焊接孔固定连接;
[0018]其中,所述强化对流传热部件设置在所述传热管内。
[0019]可选地,所述导热肋片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导热肋片均与所述传热管焊接连接。
[0020]第三方面,一种导热肋片制造设备,,用于制造如上述的一种导热肋片,所述制造设备包括:
[0021]工艺框架,其具有上侧面和下侧面,所述工艺框架的内部设置有贯穿所述工艺框架的上侧面和所述工艺框架的下侧面的工艺孔,所述工艺孔的形状与所述导热肋片的形状相同;
[0022]工艺上板,其具有上侧面和下侧面,所述工艺上板的下侧面用于与所述导热肋片的上侧面贴合;
[0023]工艺下板,其具有上侧面和下侧面,所述工艺下板的上侧面用于与所述导热肋片的下侧面贴合。
[0024]可选地,所述工艺框架、所述工艺上板和所述工艺下板的材质相同;
[0025]所述工艺框架、所述工艺上板和所述工艺下板的材质与所述肋框架、所述肋下板和所述肋上板的材质不同。
[0026]第四方面,一种导热肋片制造方法,通过上述的一种导热肋片制造设备制造上述的一种导热肋片,所述制造方法包括:
[0027]获取肋框架,并在其内部机加工贯穿孔;
[0028]确定肋框架的厚度以及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尺寸,获取贯穿孔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尺寸;工艺框架的厚度小于肋框架、肋上板和肋下板的厚度之和肋框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尺寸小于工艺孔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尺寸;
[0029]获得导热胚板,并确定导热胚板的厚度大于肋框架的厚度,导热胚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尺寸小于贯穿孔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尺寸;
[0030]获取肋上板和肋下板,并确定肋上板和肋下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尺寸等于肋框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尺寸;
[0031]将导热胚板置于贯穿孔内,并将肋上板置于肋框架上侧,将肋下板置于肋框架下侧,构成未加工的导热肋片;
[0032]确定未加工的导热肋片的厚度,并使其大于工艺框架的厚度;
[0033]将未加工的导热肋片置于工艺孔内,并将工艺上板置于工艺框架的上侧,将工艺下板置于工艺框架的下侧;
[0034]组装完成后,将其置于真空室内,并加热至工艺温度,该工艺温度为所述肋框架、所述肋下板和所述肋上板的材料的热轧工艺温度;
[0035]对工艺上板和工艺下板施加朝向导热肋片的作用力,对导热肋片进行热轧处理。
[0036]进一步,对肋上板的第一端的上侧面进行机加工;对肋下板的第一端的下侧面进行机加工;
[0037]机加工获得强化对流传热部件和焊接部件,并将其余位置进行切削,使强化对流
传热部件和焊接部件凸出。
[0038]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0039]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导热肋片的内部设置高导热系数的导热胚板,增加导热肋片的导热性能,并且通过设置高强度的肋框架、肋上板和肋下板,增加导热肋片的机械强度,从而使得其可以兼具强度与导热性;
[0040]本专利技术通过提供一种制造设备并配套制造方法,可以实现对导热肋片的生产,并且可以有效保证导热胚板、肋框架、肋上板和肋下板之间的导热性能与连接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41]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
[0042]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导热肋片及其制造设备组装示意图。
[0043]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导热肋片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换热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45]附图标记:1

工艺上板,2

肋上板,3

工艺框架,4

导热胚板,5

肋框架,6

肋下板,7

工艺下板,8

焊接部件,9

强化对流传热部件,10

传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46]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热肋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肋框架(5),其具有上侧面和下侧面,所述肋框架(5)的内部设置有贯穿所述肋框架(5)的上侧面和所述肋框架(5)的下侧面的贯穿孔;导热胚板(4),其设置在所述贯穿孔内;肋上板(2),其具有上侧面和下侧面,所述肋上板(2)的下侧面与所述肋框架(5)的上侧面和所述导热胚板(4)的上侧面贴合;肋下板(6),其具有上侧面和下侧面,所述肋下板(6)的上侧面与所述肋框架(5)的上侧面和所述导热胚板(4)的上侧面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热肋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胚板(4)的形状与所述贯穿孔的形状相同,所述导热胚板(4)的厚度等于所述肋框架(5)的厚度,所述导热胚板(4)的尺寸等于所述贯穿孔的尺寸;所述肋框架(5)的尺寸、所述肋上板(2)的尺寸和所述肋下板(6)的尺寸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热肋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孔为矩形孔,所述肋框架(5)、所述导热胚板(4)、所述肋下板(6)和所述肋上板(2)均为矩形板;所述肋框架(5)、所述肋下板(6)和所述肋上板(2)为金属材质;所述导热胚板(4)为高纯石墨材质。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导热肋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肋上板(2)的第一端上侧面和所述肋下板(6)的第一端下侧面均设置有强化对流传热部件(9)。5.一种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基于如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一种导热肋片,所述换热设备包括:所述导热肋片,所述肋上板(2)的上侧面和所述肋下板(6)的下侧面上均设置有焊接部件(8);传热管(10),其壁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导热肋片适配的焊接孔,所述导热肋片插入至所述焊接孔内,且所述焊接部件(8)与所述焊接孔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强化对流传热部件(9)设置在所述传热管(10)内。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一种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肋片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导热肋片均与所述传热管(10)焊接连接。7.一种导热肋片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用于制造如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导热肋片,所述制造设备包括:工艺框架(3),其具有上侧面和下侧面,所述工艺框架(3)的内部设置有贯穿所述工艺框架(3)的上侧面和所述工艺框架(3)的下侧面的工艺孔,所述工艺孔的形状与所述导热肋片的形状相同;工艺上板(1),其具有上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厚军黄彦平胡钰文荚川昝元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