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三向流微通道紧凑换热器及其使用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三向流微通道紧凑换热器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4886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向流微通道紧凑换热器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换热芯体和接口组件,换热芯体内部设置有多个X轴流道、Y轴流道和Z轴流道,X轴流道贯穿连通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Y轴流道贯穿连通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Z轴流道贯穿连通第五侧面和第六侧面,X轴流道、Y轴流道和Z轴流道不连通,接口组件固定连接在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第四侧面、第五侧面和第六侧面,且与换热芯体的侧面密封;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换热芯体上设置X轴流道、Y轴流道和Z轴流道,并通过接口组件向流道接入不同的工质,增加了换热器内最大同时运行的工质数量,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不同换热功能包括多级回热、自我温度均匀化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具体涉及一种三向流微通道紧凑换热器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1、换热器是调配不同物流之间能量、完成热量输运的通用工艺设备,广泛应用于发电、化工、动力、冶金等大量行业中,尤其是在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为工质的动力循环系统中,换热器对于传递、调配工质之间的能量有着重要作用。

2、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核电站、火电站、航空发动机所涉及的动力系统的特殊应用场景越来越重视,缩小设备体积、提高效率、降低设备制造运行成本和自然资源消耗是换热器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

3、目前在常规工业领域在用的换热器主要包括管壳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等,它们不能同时满足换热比表面积大、焊接强度高、体积小的要求。近年来,随着工业制造水平的提升,以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为主的紧凑式换热器逐渐走向应用阶段,其微通道尺寸小、紧凑程度高,焊接连接处强度接近母材强度,具有明显优势。

4、但是,现有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只能进行两种工质之间的换热,在实际应用时为了满足多物流之间的换热要求,必须增加换热器数量,换热器的数量增加会导致成本增加、故障率增加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换热器只能进行两种工质的换热,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向流微通道紧凑换热器及其使用方法,解决了换热器功能单一、换热方向少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三向流微通道紧凑换热器,包括:

4、换热芯体,其具有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第四侧面、第五侧面和第六侧面,其中,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相对设置,第三侧面与第四侧面相对设置,第五侧面和第六侧面相对设置;

5、接口组件,所述接口组件固定连接在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三侧面、所述第四侧面、所述第五侧面和所述第六侧面,且与所述换热芯体的侧面密封;

6、其中,所述换热芯体内部设置有多个x轴流道、y轴流道和z轴流道,所述x轴流道贯穿连通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所述y轴流道贯穿连通所述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z轴流道贯穿连通所述第五侧面和所述第六侧面,所述x轴流道、所述y轴流道和所述z轴流道不连通。

7、具体地,设定所述接口组件包括:

8、与所述第一侧面连接的第一接口;

9、与所述第二侧面连接的第二接口;

10、与所述第三侧面连接的第三接口;

11、与所述第四侧面连接的第四接口;

12、与所述第五侧面连接的第五接口;

13、与所述第六侧面连接的第六接口。

14、所述第一接口或所述第二接口或所述第三接口或所述第四接口或所述第五接口或所述第六接口包括:封头和接管;

15、所述封头为包覆所述x轴流道或所述y轴流道或所述z轴流道的壳体,且所述封头与所述换热芯体的侧面密封连接,所述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封头密封连接且所述接管与所述封头的内部连通。

16、具体地,所述换热芯体包括:盖板、x轴流道板和y轴流道板;

17、多个所述x轴流道板和多个所述y轴流道板层叠设置在两个所述盖板之间,多个所述x轴流道设置在所述x轴流道板的上侧面,多个所述y轴流道设置在所述y轴流道板的上侧面;

18、所述z轴流道为多个同轴设置且贯穿所述盖板、所述x轴流道板和所述y轴流道板的通孔。

19、可选地,所述x轴流道为设置在所述x轴流道板的上侧面的流道槽,所述y轴流道为设置在所述y轴流道板的上侧面的流道槽;

20、所述流道槽为弧形槽、矩形槽或异型槽,在流道长度方向,所述流道槽为直线型、s型或正弦曲线型;

21、所述通孔为圆孔、矩形孔、半圆孔或异型孔。

22、可选地,所述x轴流道板和所述y轴流道板依次周期性排列设置;

23、所述x轴流道板的上侧面与上一个流道板的下侧面密封连接,且形成所述x轴流道,相邻的两个所述x轴流道之间y向偏移0.5-10mm;

24、所述y轴流道板的上侧面与上一个流道板的下侧面密封连接,且形成所述y轴流道,相邻的两个所述y轴流道之间x向偏移0.5-10mm。

25、进一步,还包括辅助配件,所述辅助配件包括:可与所述接口组件连接的直管,以及连接所述直管的弯管。

26、可选地,所述盖板、所述x轴流道板和所述y轴流道板的x向长度、y向长度相同,所述盖板、所述x轴流道板和所述y轴流道板的厚度为2mm。

27、可选地,所述流道槽通过机加工或化学蚀刻加工,所述盖板、所述x轴流道板和所述y轴流道板通过真空扩散焊加工。

28、一种三向流微通道紧凑换热器的使用方法,基于如上所述的一种三向流微通道紧凑换热器,所述使用方法包括:

29、确定散热方式,包括一冷二热、二冷一热和三重换热;

30、将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第四接口、第五接口和第六接口连接;

31、其中,所述一冷二热的连接方式包括:向z轴流道通入冷质,向x轴流道通入一种待降温的工质,向y轴流道通入另一种待降温的工质;

32、所述二冷一热的连接方法包括:连通z轴流道和y轴流道,向z轴流道和y轴流道通入冷质,向x轴流道通入待降温的工质;

33、所述三重换热的连接方式包括:向x轴流道通入第一种热测工质,向y轴流道通入第二种热测工质,所述z轴流道通入第三种热测工质。

34、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35、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换热芯体上设置x轴流道、y轴流道和z轴流道,并通过接口组件向流道接入不同的工质,增加了换热器内最大同时运行的工质数量,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不同换热功能包括多级回热、自我温度均匀化等,显著减少了同等需求下换热设备的体积,可根据不同应用需求进行优化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向流微通道紧凑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向流微通道紧凑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设定所述接口组件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三向流微通道紧凑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2)或所述第二接口(3)或所述第三接口(4)或所述第四接口或所述第五接口或所述第六接口包括:封头(6)和接管(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三向流微通道紧凑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芯体(1)包括:盖板(7)、X轴流道板(9)和Y轴流道板(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三向流微通道紧凑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X轴流道(91)为设置在所述X轴流道板(9)的上侧面的流道槽,所述Y轴流道(81)为设置在所述Y轴流道板(8)的上侧面的流道槽;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三向流微通道紧凑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X轴流道板(9)和所述Y轴流道板(8)依次周期性排列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三向流微通道紧凑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配件,所述辅助配件包括:可与所述接口组件连接的直管,以及连接所述直管的弯管。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三向流微通道紧凑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7)、所述X轴流道板(9)和所述Y轴流道板(8)的X向长度、Y向长度相同,所述盖板(7)、所述X轴流道板(9)和所述Y轴流道板(8)的厚度为2mm。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三向流微通道紧凑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槽通过机加工或化学蚀刻加工,所述盖板(7)、所述X轴流道板(9)和所述Y轴流道板(8)通过真空扩散焊加工。

10.一种三向流微通道紧凑换热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如权利要求2-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三向流微通道紧凑换热器,所述使用方法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向流微通道紧凑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向流微通道紧凑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设定所述接口组件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三向流微通道紧凑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2)或所述第二接口(3)或所述第三接口(4)或所述第四接口或所述第五接口或所述第六接口包括:封头(6)和接管(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三向流微通道紧凑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芯体(1)包括:盖板(7)、x轴流道板(9)和y轴流道板(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三向流微通道紧凑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x轴流道(91)为设置在所述x轴流道板(9)的上侧面的流道槽,所述y轴流道(81)为设置在所述y轴流道板(8)的上侧面的流道槽;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三向流微通道紧凑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x...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睿龙黄彦平臧金光刘光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