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放射性浓缩液真空干燥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放射性浓缩液真空干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327972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5: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放射性浓缩液真空干燥系统,包括干燥箱、水冷热泵机组、冷凝装置、水箱、废物排放出口、真空泵;水冷热泵机组包括加热盘管、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压缩机,加热盘管位于干燥箱内,加热盘管的出口端连接冷凝器的入口端、冷凝器的冷却剂出口端连接加热盘管的入口端,蒸发器的出口端连接压缩机,压缩机的出口端连接冷凝器,冷凝器与蒸发器的连接管路上设有膨胀阀,蒸发器的出口连接冷凝装置,冷凝装置的出口连接水箱,水箱的出口连接蒸发器,干燥箱与冷凝装置的连接管路上设有真空泵,废物排放出口位于冷凝装置后端。本发明专利技术依靠浓缩液与干燥箱内空气压力差排出水分,将蒸发器端产生的冷量带走,增加能量重复利用,减少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真空干燥,具体涉及一种放射性浓缩液真空干燥系统


技术介绍

1、为满足放射性废液处置的要求,蒸发后的浓缩液需进行稳定化处理,目前国内主要采用传统的水泥固化工艺,但这一过程属于增容处理,不利于废物最小化,并且会增加处置成本。

2、桶内干燥工艺作为有效的废液处理技术,适用于盐分较高的放射性废液的处理,已在多个核电站有成熟的工程应用。目前桶内干燥工艺的加热方式主要采用电加热干燥、热风干燥及微波干燥等。电加热桶内干燥技术成熟,结构及过程简单,但是存在产生的能耗高,干燥不均一,易产生黏壁,干燥周期长的问题。热风桶内干燥的设备结构简单,易于维护,可采用多桶布置,提高干燥产量,但是仍存在干燥不均匀,易黏壁,干燥周期长的问题。微波桶内干燥的干燥速度快,加热均匀,热能利用率高,但是存在装置成本高,靠桶壁处含水率偏高,需要采取特殊的密封方式防止微波泄漏。

3、鉴于此,提出本专利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放射性浓缩液真空干燥系统,依靠浓缩液与干燥箱内空气的压力差将浓缩液中的水分排出,解决常规干燥方式干燥不彻底、游离水较多的问题,增强对放射性浓缩液的干燥效果,且可以对蒸发器端产生的冷量依次用冷凝装置、水箱带走,增加对能量的重复利用,减少损耗。

2、一种放射性浓缩液真空干燥系统,包括干燥箱、水冷热泵机组、冷凝装置、水箱、废物排放出口、真空泵;

3、所述水冷热泵机组包括加热盘管、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压缩机,所述加热盘管位于所述干燥箱内,所述加热盘管的出口端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入口端、所述冷凝器的冷却剂出口端连接所述加热盘管的入口端,所述蒸发器的出口端连接所述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出口端连接所述冷凝器,所述冷凝器与蒸发器的连接管路上设有膨胀阀,所述蒸发器的出口连接所述冷凝装置,所述冷凝装置的出口连接所述水箱,所述水箱的出口连接所述蒸发器,所述干燥箱与所述冷凝装置的连接管路上设有真空泵,所述废物排放出口位于所述冷凝装置的废物出口端。

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真空干燥系统通过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压缩机的相互配合,依靠浓缩液与干燥箱内空气的压力差将浓缩液中的水分排出,解决常规干燥方式干燥不彻底、游离水较多的问题,增强对放射性浓缩液的干燥效果。同时在蒸发器的出口处连接冷凝装置,并将冷凝后的水通入到水箱中,从而可以对蒸发器端产生的冷量依次用冷凝装置、水箱带走,增加对能量的重复利用,减少损耗。

5、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干燥箱上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进料调节阀、进风调节阀和负压表。

6、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盘管的出口端与所述冷凝器的连接管路上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流量计,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加热盘管进口端的连接管路上设有第一循环泵、第三温度传感器。

7、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冷凝装置的连接管路上设有第四温度传感器,所述冷凝装置与所述水箱的连接管路上设有第二循环泵,所述水箱与所述蒸发器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有第二流量计和第五温度传感器。

8、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真空泵与所述冷凝装置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有第三流量计。

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各温度计、流量计等的布置,实时监测各进出口端的温度变化、监测各进出管路中的水流量变化,为水冷加热机组的控制提供反馈,以更好地提高控制效率。

10、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废物排放出口包括废气排放口与废液排放口,所述废气排放口与所述废液排放口均位于所述冷凝装置的相应出口处。

11、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干燥箱上设有拉伸门,所述干燥箱内设有干燥桶,所述干燥桶具有开口以加入放射性浓缩液,所述干燥桶与所述加热盘管贴合。

12、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盘管为蛇形布置,所述加热盘管沿径向为半圆周状而贴合在所述干燥桶的外部。

13、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干燥桶固定在旋转托盘上,所述旋转托盘的底部设有旋转电机,所述干燥箱内设有辊道,所述旋转电机与所述辊道滑动配合。

1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加热盘管沿干燥桶半周折叠布置,并结合旋转托盘与旋转电机让干燥桶产生自转,让干燥筒均匀受热的同时加大了标准筒的受热面积,有效增强烘干效果。

15、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托盘内部设有压力监测计。

16、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放射性浓缩液真空干燥系统,通过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压缩机的相互配合,依靠浓缩液与干燥箱内空气的压力差将浓缩液中的水分排出,解决常规干燥方式干燥不彻底、游离水较多的问题,增强对放射性浓缩液的干燥效果。同时在蒸发器的出口处连接冷凝装置,并将冷凝后的水通入到水箱中,从而可以对蒸发器端产生的冷量依次用冷凝装置、水箱带走,增加对能量的重复利用,减少损耗。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放射性浓缩液真空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干燥箱(2)、水冷热泵机组、冷凝装置(13)、水箱(17)、废物排放出口、真空泵(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放射性浓缩液真空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箱(2)上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3)、进料调节阀(4)、进风调节阀和负压表(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放射性浓缩液真空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盘管(21)的出口端与所述冷凝器(24)的连接管路上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9)、第一流量计(10),所述冷凝器(24)与所述加热盘管(21)进口端的连接管路上设有第一循环泵(23)、第三温度传感器(2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放射性浓缩液真空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26)与所述冷凝装置(13)的连接管路上设有第四温度传感器(12),所述冷凝装置(13)与所述水箱(17)的连接管路上设有第二循环泵(14),所述水箱(17)与所述蒸发器(26)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有第二流量计(28)和第五温度传感器(2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放射性浓缩液真空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泵(5)与所述冷凝装置(13)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有第三流量计(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放射性浓缩液真空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物排放出口包括废气排放口(15)与废液排放口(16),所述废气排放口(15)与所述废液排放口(16)均位于所述冷凝装置(13)的相应出口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放射性浓缩液真空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箱(2)上设有拉伸门(1),所述干燥箱(2)内设有干燥桶(19),所述干燥桶(19)具有开口以加入放射性浓缩液,所述干燥桶(19)与所述加热盘管(21)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放射性浓缩液真空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盘管(21)为蛇形布置,所述加热盘管(21)沿径向为半圆周状而贴合在所述干燥桶(19)的外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放射性浓缩液真空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桶(19)固定在旋转托盘(20)上,所述旋转托盘(20)的底部设有旋转电机,所述干燥箱(2)内设有辊道(18),所述旋转电机与所述辊道(18)滑动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放射性浓缩液真空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托盘(20)内部设有压力监测计。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放射性浓缩液真空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干燥箱(2)、水冷热泵机组、冷凝装置(13)、水箱(17)、废物排放出口、真空泵(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放射性浓缩液真空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箱(2)上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3)、进料调节阀(4)、进风调节阀和负压表(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放射性浓缩液真空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盘管(21)的出口端与所述冷凝器(24)的连接管路上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9)、第一流量计(10),所述冷凝器(24)与所述加热盘管(21)进口端的连接管路上设有第一循环泵(23)、第三温度传感器(2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放射性浓缩液真空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26)与所述冷凝装置(13)的连接管路上设有第四温度传感器(12),所述冷凝装置(13)与所述水箱(17)的连接管路上设有第二循环泵(14),所述水箱(17)与所述蒸发器(26)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有第二流量计(28)和第五温度传感器(2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放射性浓缩液真空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泵(5)与所述冷凝装置(13)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辉青赵乾张永康陈莉骆枫李振臣范继珩童明炎吴光辉朱伟莫双荣汪健宇代瑞龙王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