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罐式集装箱封头与筒体立式组对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罐式集装箱封头与筒体立式组对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多式联运相关发展政策密集出台,集装箱准时化、便捷化、低成本等优势愈发凸显,运量整体呈现逐年增加态势,集装箱运输是铁路货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业务和货运增量行动的主要增长点,而罐式集装箱也越来越受到客户青睐。
[0003]目前罐式集装箱封头与筒体组对时多采用卧式组对方法,卧式组对占用厂房面积较大,不利于生产线优化布局,而且组对间隙难以保证,调节较为困难,给封头组对带来不便,工人劳动强度大。组对时需天车长时间吊挂封头,浪费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罐式集装箱封头与筒体立式组对系统及方法,解决卧式组对时组对间隙大、组对间隙难以调节、组对质量不稳定、生产效率低、厂房面积占用较大等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6]一种罐式集装箱封头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罐式集装箱封头与筒体立式组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筒体旋转装置(2)和两个封头放置装置(3);所述筒体旋转装置(2)包括轨道门型车(21)、旋转架(22)、旋转液压马达(23)、丝杠导轨副(24)、筒体抱箍(25)、松开油缸(26)、夹紧油缸(27)和竖直油缸(28);所述轨道门型车(21)能沿工作台上的两条运行轨道(11)移动;所述旋转架(22)安装在轨道门型车(21)上且位于两条运行轨道(11)之间的上方,旋转架(22)的前后两端分别安装两个所述筒体抱箍(25)且两个筒体抱箍(25)同轴以夹持筒体(4),旋转架(22)的左右两端连接所述旋转液压马达(23),旋转液压马达(23)安装在丝杠导轨副(24)上,丝杠导轨副(24)竖向安装在轨道门型车(21)中部,旋转液压马达(23)能带动旋转架(22)旋转以将筒体(4)旋转至立式,丝杠导轨副(24)能调节旋转架(22)高度;所述松开油缸(26)和夹紧油缸(27)安装在筒体抱箍(25)上端以实现筒体抱箍(25)夹紧和松开;所述竖直油缸(28)安装在旋转架(22)下端并位于筒体抱箍(25)上部两侧以进一步夹紧筒体抱箍(25);所述封头放置装置(3)包括底板(31)以及设在底板(31)上的旋转转盘(32)、多个万向球(33)、多个油缸放置架(34)和组对油缸(35);旋转转盘(32)安装在底板(31)中心并能旋转和升降;多个万向球(33)围绕旋转转盘(32)呈圆周分布;多个油缸放置架(34)设在万向球(33)所在圆周外并呈圆周分布,每个油缸放置架(34)上安装一个组对油缸(35);两个封头放置装置(3)位于两条运行轨道(11)之间,并沿运行轨道(11)方向布设。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式集装箱封头与筒体立式组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门型车(21)为长方体框架结构,包括顶部方框、两个相互平行的底梁、四个立柱和两个侧梁;两个底梁位于顶部方框正下方,立柱位于顶部方框四角位置并竖向连接顶部方框和底梁,侧梁位于顶部方框的长边中部并竖向连接顶部方框和底梁;两个底梁能分别沿两条运行轨道(11)移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罐式集装箱封头与筒体立式组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杠导轨副(24)有两个,两个丝杠导轨副(24)分别设在两个侧梁内侧,在丝杠导轨副(24)上连有起升液压马达(24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式集装箱封头与筒体立式组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架(22)为王字型结构,包括相互平行的前横杆、中部横杆和后横杆以及垂直连接在这三个横杆中部的纵杆,三个横杆与运行轨道垂直;所述中部横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旋转液压马达(23);前横杆和后横杆上分别设有筒体抱箍(25),筒体抱箍(25)的轴向与纵杆平行。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罐式集装箱封头与筒体立式组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抱箍(25)包括两个相对的半圆箍;所述夹紧油缸(27)设在两个半圆箍上端之间;前横杆和后横杆上分别设有两个同轴相对的松开油缸(26),两个松开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奥,张雷,辛辉,王伟,邹文杰,王哲,麻彬彬,范文革,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西安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