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反窃电模拟实验平台的反窃电预警模型验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07242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反窃电模拟实验平台的反窃电预警模型验证方法,所述验证方法具体为选择一个公变台区或线路,提取对应用电用户,将其在反窃电模拟实验平台上进行复现,进行窃电和计量异常改造,仿真模拟得到改造后公变台区或线路的用电数据,将仿真模拟得到的用电数据替代原用电数据,从不同区域调取若干个历史窃电用户以及正常用电用户,并提取其在窃电时间段内所有用电数据和事件数据,以及对应的线损数据,对提取的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和组合,根据组合验证数据以及替代后用电数据对反窃电预警模型进行验证。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查全水平、查准水平、靶向用户和检测及时性等方面对反窃电预警模型进行验证,从而实现对于可推广性以及普适性的评价。性以及普适性的评价。性以及普适性的评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反窃电模拟实验平台的反窃电预警模型验证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反窃电
,尤其是指一种基于反窃电模拟实验平台的反窃电预警模型验证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电的需求量在大幅度增加,但伴随着电的需求量的增加,窃电现象也逐渐增加。窃电现象的社会危害性很大,因窃电造成的变压器、线路烧坏导致的大小停电事故时有发生,在影响电网运行的同时,还可能会引起治安、火灾等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发生。为了减少窃电现象的出现,电力公司开始逐渐探索反窃电技术。而随着反窃电工作的不断深入,较多的电网公司选择进行反窃电算法模型的研发,但由于不同电网公司所研发的反窃电算法模型的运行环境、输入源数据、模型任务管理、结果输出等模型信息存在着差异,因此,在选择采用反窃电算法模型时,无法对反窃电预警模型的普适性和可推广性进行有效评估,也就无法保证在使用反窃电预警模型时,得到的结果准确性也就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基于反窃电模拟实验平台的反窃电预警模型验证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5]一种基于反窃电模拟实验平台的反窃电预警模型验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步骤一,选择一个公变台区或线路,并提取选择的公变台区或线路上的用电用户,将其在反窃电模拟实验平台上进行复现;
[0007]步骤二,对反窃电模拟实验平台上对复现的公变台区或线路进行窃电和计量异常改造,获取反窃电模拟实验平台上仿真模拟得到的经过窃电和计量异常改造后公变台区或线路的用电数据,并将反窃电模拟实验平台仿真模拟得到的用电数据替代公变台区或线路的原用电数据;
[0008]步骤三,从不同区域调取若干个历史窃电用户以及正常用电用户,并提取历史窃电用户以及正常用电用户在窃电时间段内所有用电数据和事件数据,以及窃电用户和正常用户所在线路或台区的线损数据,对抽取的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将相关联的数据进行组合,获取用于进行反窃电预警模型验证的组合验证数据,根据获取的组合验证数据以及替代后公变台区或线路的用电数据对反窃电预警模型进行验证。
[0009]进一步的,步骤一中在筛选公变台区或线路时,公变台区的筛选条件包括台区月平均线损率、未出现窃电或计量异常情况持续的时间、互变关系是否变化以及台区的用户构成,线路的筛选条件包括线路未出现窃电用户和计量异常用户持续的时间、户变关系是否发生变化以及线路下采用三相四线表的用户数量。
[0010]进一步的,在进行用电用户复现时,将用电用户分为单相表用户和三相表用户,并
在反窃电模拟实验平台上通过平均功率和平均电流确定单相表用户的用电量,以及通过相平均功率和相平均电流确定三相表用户的用电量,反窃电模拟实验平台上模拟得到的单相表用户的用电量和三相表用户的用电量与对应的实际用电量相匹配。
[0011]进一步的,步骤三中根据组合验证数据以及替代后公变台区或线路的用电数据对反窃电预警模型进行的验证包括性能效率验证、预警可靠性验证以及预警及时性验证。
[0012]进一步的,所述反窃电预警模型的预警可靠性验证包括查准率验证、查全率验证和MAP指标验证。
[0013]进一步的,所述查准率为反窃电预警模型输出的疑似窃电用户总数中实际窃电用户的占比,所述查全率为反窃电预警模型输出的真实窃电用户占全体窃电用户的比重,所述MAP指标为反窃电预警模型输出的若干个输出结果中,真实窃电用户的排名靠前程度。
[0014]进一步的,步骤二中在将反窃电模拟实验平台仿真模拟得到的用电数据替代公变台区或线路的原用电数据后,还对替代的公变台区或线路的线损率进行修正。
[0015]进一步的,步骤二中在对反窃电模拟实验平台上对复现的公变台区或线路进行窃电和计量异常改造时,改造的窃电事件种类包括绕越、欠压、欠流、移相、扩差和整流,计量异常类型包括共零、接线错误、数据采集失败、时钟异常以及电表计数异常。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利用反窃电模拟实验平台具备的灵活模拟和可靠复现各种实际窃电场景的能力,通过反窃电模拟实验平台进行窃电改造,并通过获取的仿真数据对真实用电数据进行替换修改,将替换修改后的用电数据作为验证数据,使得在通过获取的验证数据进行模型验证时,验证结果能够有效反应反窃电预警模型的普适性。且对于反窃电预警模型围绕查全水平、查准水平、靶向用户和检测及时性等方面进行验证,且能够对于反窃电预警模型的可推广性进行评价。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0019]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公变台区或线路上其中一个单相表用户的实际用电量变化图;
[0020]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公变台区或线路上其中一个三相表用户的实际用电量变化图;
[0021]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具备可推广性反窃电预警模型的靶向用户雷达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描述。
[0023]实施例:
[0024]一种基于反窃电模拟实验平台的反窃电预警模型验证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0025]步骤一,选择一个公变台区或线路,并提取选择的公变台区或线路上的用电用户,将其在反窃电模拟实验平台上进行复现;
[0026]步骤二,对反窃电模拟实验平台上对复现的公变台区或线路进行窃电和计量异常
改造,获取反窃电模拟实验平台上仿真模拟得到的经过窃电和计量异常改造后公变台区或线路的用电数据,并将反窃电模拟实验平台仿真模拟得到的用电数据替代公变台区或线路的原用电数据;
[0027]步骤三,从不同区域调取若干个历史窃电用户以及正常用电用户,并提取历史窃电用户以及正常用电用户在窃电时间段内所有用电数据和事件数据,以及窃电用户和正常用户所在线路或台区的线损数据,对抽取的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将相关联的数据进行组合,获取用于进行反窃电预警模型验证的组合验证数据,根据获取的组合验证数据以及替代后公变台区或线路的用电数据对反窃电预警模型进行验证。
[0028]通过仿真数据以及历史数据对反窃电预警模型进行验证,经仿真数据改造后的用电数据能够反应市面上大多数发生存在窃电时间的台区情况,以及反窃电预警模型的查准、查全能力和靶向用户进行有效验证。而海量的历史数据则能够对反窃电预警模型的普适性进行有效验证,同时还能够对其查准水平以及运行效率进行验证。
[0029]在从不同区域调取若干个历史窃电用户以及正常用电用户时,分别对专变用户以及低压用户进行筛选。
[0030]对于专变用户的筛选条件为:
[0031]对于专变窃电用户,需要筛选出在营销系统中存在窃电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的专变用户;
[0032]对于正常用电专变用户,优先选择与窃电用户为同线路的正常用电用户;
[0033]且所有筛选用户需在采集系统中存在采集数据。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反窃电模拟实验平台的反窃电预警模型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选择一个公变台区或线路,并提取选择的公变台区或线路上的用电用户,将其在反窃电模拟实验平台上进行复现;步骤二,对反窃电模拟实验平台上对复现的公变台区或线路进行窃电和计量异常改造,获取反窃电模拟实验平台上仿真模拟得到的经过窃电和计量异常改造后公变台区或线路的用电数据,并将反窃电模拟实验平台仿真模拟得到的用电数据替代公变台区或线路的原用电数据;步骤三,从不同区域调取若干个历史窃电用户以及正常用电用户,并提取历史窃电用户以及正常用电用户在窃电时间段内所有用电数据和事件数据,以及窃电用户和正常用户所在线路或台区的线损数据,对抽取的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将相关联的数据进行组合,获取用于进行反窃电预警模型验证的组合验证数据,根据获取的组合验证数据以及替代后公变台区或线路的用电数据对反窃电预警模型进行验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反窃电模拟实验平台的反窃电预警模型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在筛选公变台区或线路时,公变台区的筛选条件包括台区月平均线损率、未出现窃电或计量异常情况持续的时间、互变关系是否变化以及台区的用户构成,线路的筛选条件包括线路未出现窃电用户和计量异常用户持续的时间、户变关系是否发生变化以及线路下采用三相四线表的用户数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反窃电模拟实验平台的反窃电预警模型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用电用户复现时,将用电用户分为单相表用户和三相表用户,并在反窃电模拟实验平台上通过平均功率和平均电流确定单相表用户的用电量,以及通过相平均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蓬鹤薛阳杨艺宁宋如楠王聪杨柳王璧成陈敢超潘柏良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浙江华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