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液化天然气罐鞍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7057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体式液化天然气罐鞍座结构,其包括用于阻止罐体上浮的止浮模块和用于支撑罐体的支撑模块;罐体设于两个舱壁板之间;支撑模块包括位于罐体下方的支撑底座;止浮模块和支撑模块不直接连接;止浮模块位于支撑模块的上方;止浮模块固设于舱壁板的内表面,支撑底座的两端分别固接于两个舱壁板的内表面,舱壁板的外表面固设有用于对止浮模块和支撑模块之间的结构进行加强的加强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整体鞍座宽度相比常规方案要小,重量上也有所减轻,可以在限定宽度的空间内使用。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体式液化天然气罐鞍座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船舶
,特别涉及一种分体式液化天然气罐鞍座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船舶采用C型独立液罐装载液化天然气(LNG)时,液罐需要承受零下163
°
的低温,故液罐不能与船体直接接触,应采用相应的鞍座。液罐及所装载液货的重力和垂向惯性力由与船体连接的固定鞍座和滑动鞍座支撑,同时纵向、横向运动以及相应惯性力由对应限位装置支撑。另外考虑到船舶破损进水后,空的液罐会向上浮起而导致船体损坏,因此还设置有专门限制液罐上浮的装置,即止浮功能模块。整套鞍座装置形式复杂,受力严重,设计时需要慎之又慎。
[0003]传统的C型罐鞍座的止浮功能模块与支撑功能模块是一体的,造成整体结构非常臃肿,例如,罐体直径为12.72米,鞍座的宽度要达到16.76米,比罐体要大4米。常规的C型罐鞍座整体结构臃肿,占用大量的甲板空间,不方便在限定宽度区域进行布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分体式液化天然气罐鞍座结构。
[0005]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6]一种分体式液化天然气罐鞍座结构,其包括用于阻止罐体上浮的止浮模块和用于支撑罐体的支撑模块;罐体设于两个舱壁板之间;支撑模块包括位于罐体下方的支撑底座;止浮模块和支撑模块不直接连接;止浮模块位于支撑模块的上方;止浮模块固设于舱壁板的内表面,支撑底座的两端分别固接于两个舱壁板的内表面,舱壁板的外表面固设有用于对止浮模块和支撑模块之间的结构进行加强的加强筋。
[0007]止浮模块包括两个阻挡部件,两个阻挡部件分别固设于两个舱壁板的内表面。
[0008]加强筋竖向分布;加强筋从止浮模块的顶部位置延伸至支撑底座的底部位置;加强筋为板状;两个舱壁板上均设有加强筋;两个加强筋相互平行。
[0009]止浮模块和舱壁板之间、加强筋和舱壁板之间、支撑底座和舱壁板之间均为焊接连接。
[0010]支撑底座和舱壁板的抵接区域为第一抵接区域,加强筋和舱壁板之间的焊缝不超出第一抵接区域在舱壁板外表面的投影区域的范围。
[0011]止浮模块和舱壁板的抵接区域为第二抵接区域,加强筋和舱壁板之间的焊缝不超出第二抵接区域在舱壁板外表面的投影区域的范围。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将止浮模块与支撑模块进行分离设计,将止浮模块、支撑模块与舱壁板及舱壁结构加强进行融合设计,可以减小鞍座所需的横向宽度空间,对比常规鞍座设计可以将宽度减小2米,从而提高空间利用率,满足狭小空间内液化天然气C型罐鞍座的布置。同时,由于鞍座宽度减小,其重量可以减轻。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
[0014]图2为图1中A

A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技术。
[0016]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分体式液化天然气罐鞍座结构,其包括用于阻止罐体10上浮的止浮模块20和用于支撑罐体的支撑模块30。罐体为C型独立液罐。
[0017]罐体10设于两个舱壁板11之间;支撑模块30包括位于罐体10下方的支撑底座31、设于罐体10和支撑底座31之间的支撑垫木32。
[0018]止浮模块20和支撑模块30不直接连接。止浮模块20位于支撑模块30的上方。
[0019]止浮模块20固设于舱壁板11的内表面,支撑底座31的两端分别固接于两个舱壁板11的内表面,舱壁板11的外表面固设有用于对止浮模块和支撑模块之间的结构进行加强的加强筋12。
[0020]止浮模块20包括两个阻挡部件21,两个阻挡部件21分别固设于两个舱壁板的内表面。
[0021]加强筋12竖向分布;加强筋12从止浮模块的顶部位置延伸至支撑底座的底部位置;加强筋12为板状;两个舱壁板11上均设有加强筋12;两个加强筋12相互平行。
[0022]止浮模块20和舱壁板11之间、加强筋12和舱壁板11之间、支撑底座31和舱壁板11之间均为焊接连接。
[0023]支撑底座31和舱壁板11的抵接区域为第一抵接区域,加强筋12和舱壁板11之间的焊缝不超出第一抵接区域在舱壁板外表面的投影区域的范围。
[0024]止浮模块20和舱壁板11的抵接区域为第二抵接区域,加强筋12和舱壁板11之间的焊缝不超出第二抵接区域在舱壁板外表面的投影区域的范围。
[0025]不同于常规一体化鞍座结构型式,本技术将止浮模块与支撑模块进行分离设计。
[0026]止浮模块设在舱壁板上,舱壁板反面是用于加强结构的加强筋。支撑模块也与舱壁板及舱壁结构加强进行融合设计。通过前述结构,可以减小鞍座所需的横向宽度空间,对比常规鞍座设计可以将宽度减小2米,从而提高空间利用率,满足狭小空间内液化天然气C型罐鞍座的布置。同时,由于鞍座宽度减小,其重量可以减轻。
[0027]本技术的分体式液化天然气罐鞍座结构,整体鞍座宽度相比常规方案要小,重量上也有所减轻,可以在限定宽度的空间内使用。
[0028]虽然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体式液化天然气罐鞍座结构,其包括用于阻止罐体上浮的止浮模块和用于支撑罐体的支撑模块;罐体设于两个舱壁板之间;支撑模块包括位于罐体下方的支撑底座;其特征在于,止浮模块和支撑模块不直接连接;止浮模块位于支撑模块的上方;止浮模块固设于舱壁板的内表面,支撑底座的两端分别固接于两个舱壁板的内表面,舱壁板的外表面固设有用于对止浮模块和支撑模块之间的结构进行加强的加强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液化天然气罐鞍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止浮模块包括两个阻挡部件,两个阻挡部件分别固设于两个舱壁板的内表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液化天然气罐鞍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加强筋竖向分布。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体式液化天然气罐鞍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加强筋从止浮模块的顶部位置延伸至支撑底座的底部位置。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体式液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晨黄鑫慧倪伟平匡岩黄信男韩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