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TDK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线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6760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实现大电流化以及小型化的线圈装置。第一线(12)的第一端(12a)与第一端子电极(60)的第一接线部(63a)连接,第二线(14)的第一端(14a)与第一端子电极(60)的第二接线部(63b)连接,第一线(12)的第二端(12b)与第二端子电极(70)的第一接线部(73a)连接,第二线(14)的第二端(14b)与第二端子电极(70)的第二接线部(73b)连接。第一端子电极(60)的第一接线部(63a)和第二接线部(63b)配置于彼此隔开的位置,第二端子电极(70)的所述第一接线部(73a)和第二接线部(73b)配置于彼此隔开的位置。位置。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圈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例如DC-DC转换器等的功率电感器等的线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使用在芯体的卷芯上卷绕有线的线圈作为电感器(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卷芯部与安装面垂直的纵型的线圈装置中,在凸缘部的侧面,能够通过激光焊接进行端子电极和线的接线。因此,在专利文献1的线圈装置中,与横型的线圈装置相比,具有能够进行牢固且可靠的线的接线处理的优点。
[0003]由于近年来的电子设备的大电流化,线圈装置也要求大电流化。然而,在现有的线圈装置中,在为了应对大电流化而使用粗且电阻低的线的情况下,具有粗线的引线端不易弯曲,用于接线的作业变得复杂,并且线圈装置大型化的课题。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3459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0008]本专利技术鉴于这样的实际情况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实现大电流化的同时实现小型化的线圈装置。
[0009]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0010]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线圈装置包括:
[0011]具有卷芯部和凸缘部的磁芯;
[0012]卷绕于所述卷芯部的第一线和第二线;
[0013]彼此绝缘地安装于所述凸缘部的第一端子电极和第二端子电极,其中,
[0014]所述第一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端子电极的第一接线部连接,
[0015]所述第二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端子电极的第二接线部连接,
[0016]所述第一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端子电极的第一接线部连接,
[0017]所述第二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端子电极的第二接线部连接,
[0018]所述第一端子电极的所述第一接线部和所述第二接线部配置于彼此隔开的位置,
[0019]所述第二端子电极的所述第一接线部和所述第二接线部配置于彼此隔开的位置。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线圈装置中,第一端子电极与第二端子电极之间的电流至少向由第一线构成的线圈和由第二线构成的线圈分流。因此,能够减小在一个第一线或第二线中流通的电流,同时能够增大在第一端子电极与第二端子电极之间流通的合计电流。因此,能够实现即使不使用粗线也能够应对大电流化的线圈装置。
[0021]另外,因为不需要使用粗线,所以线的引线端(第一端或第二端/以下同样)容易弯曲,接线作业变得容易,接线部处的线的引线端和端子电极的接合强度的可靠性也提高。而
且,因为不需要使用粗线,所以也无需与其配合地增加磁芯的凸缘部的厚度,从这方面也能够实现线圈装置的小型化。
[0022]而且,因为各端子电极的第一接线部和第二接线部配置于彼此隔开的位置,所以通过例如激光焊接等将各接线部处的线的引线端和端子电极分别个别地连接的作业变得容易。另外,任一个接线部处的连接作业的热量的影响等不易对其他接线部产生不利影响,这些接线部的连接可靠性提高。
[0023]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端子电极的所述第一接线部和所述第二接线部沿着所述凸缘部的一个侧面配置于彼此相反侧。还优选的是,所述第二端子电极的所述第一接线部和所述第二接线部沿着所述凸缘部的另一个侧面配置于彼此相反侧。
[0024]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各端子电极的第一接线部和第二接线部容易配置于彼此隔开的位置。因此,通过例如激光焊接等将各接线部处的线的引线端和端子电极分别个别地连接的作业变得容易。另外,任一个接线部处的连接作业的热量的影响等不易对其他接线部产生不利影响,这些接线部的连接可靠性提高。另外,因为接线部配置于凸缘部的侧面,不配置于成为安装面侧的凸缘部的外侧端面,所以也能够实现线圈装置的低高度化。
[0025]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端子电极的所述第一接线部和所述第二端子电极的所述第一接线部隔着所述卷芯部配置于对角的位置。还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端子电极的所述第二接线部和所述第二端子电极的所述第二接线部隔着所述卷芯部配置于对角的位置。
[0026]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容易使从第一线的第一端连接的第一端子电极的第一接线部到第一线的第二端连接的第二端子电极的第一接线部的长度与第二线的对应的长度大致相同。第二线的对应的长度是指从第二线的第一端连接的第一端子电极的第二接线部到第二线的第二端连接的第二端子电极的第二接线部的长度。通过使它们的长度大致相同,容易使在由第一线构成的线圈中流通的电流和在由第二线构成的线圈中流通的电流大致相同。因此,容易实现在线圈装置中流通的电流的最大化。
[0027]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端子电极具有安装于所述凸缘部的外侧端面的第一安装片。还优选的是,所述第二端子电极具有安装于所述凸缘部的外侧端面的第二安装片。通过用粘接剂等将这些安装片安装于磁芯的外侧端面,容易将第一端子电极和第二端子电极分别安装于凸缘部。
[0028]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端子电极还具有分别形成所述第一接线部和所述第二接线部的接线用立起片,该接线用立起片从所述第一安装片的彼此处于相反侧的端缘向所述凸缘部的侧面立起。还优选的是,所述第二端子电极还具有分别形成所述第一接线部和所述第二接线部的接线用立起片,该接线用立起片从所述第二安装片的彼此处于相反侧的端缘向所述凸缘部的侧面立起。
[0029]也可以在接线用立起片设置有用于夹持线的引线端并将其暂时固定的保持片,通过使线的引线端与接线用立起片接触并进行激光焊接等,形成接线部。
[0030]优选的是,在形成有所述接线用立起片的所述凸缘部的侧面形成有缺口。通过使接线用立起片进入缺口的内部,接线部收纳于缺口部的内部,能够防止接线部向凸缘部的外侧突出。其结果是,有助于线圈装置的小型化,并且接线部与其他部件碰撞的可能性小,接线部的连接可靠性提高。
[0031]优选的是,在所述凸缘部的外侧端面形成有凹部,所述第一端子电极或所述第二
端子电极具有宽松地进入所述凹部的内侧立起片。
[0032]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在将线圈装置安装于电路基板等时,焊料等连接部件也进入凹部的内部,在内侧立起片的外表面也形成有圆角(fillet),电路基板和端子电极的接合强度提高。
[0033]端子电极例如由金属端子构成,作为其主要部分的安装片能够粘接于凸缘部的外侧端面。而且,端子电极的内侧立起片仅松松地进入凹部,内侧立起片不与凹部的壁面嵌合。因此,即使线圈装置暴露在例如-40~150℃等严酷的温度变化的环境中,作用于端子电极的热应力也不易作用于磁芯的凸缘部,在磁芯产生裂纹等的可能性小。另外,即使在严酷的温度环境下,线圈装置和电路基板的接合强度的劣化也小。
[0034]优选的是,在所述凹部的与底壁相连的侧壁和进入所述凹部的所述内侧立起片的前端之间形成有规定间隔的空隙。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即使线圈装置暴露在严酷的温度变化的环境中,作用于端子电极的热应力也不易作用于磁芯的凸缘部,在磁芯产生裂纹等的可能性小。另外,即使在严酷的温度环境下,线圈装置和电路基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圈装置,其包括:具有卷芯部和凸缘部的磁芯;卷绕于所述卷芯部的第一线和第二线;彼此绝缘地安装于所述凸缘部的第一端子电极和第二端子电极,所述线圈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端子电极的第一接线部连接,所述第二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端子电极的第二接线部连接,所述第一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端子电极的第一接线部连接,所述第二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端子电极的第二接线部连接,所述第一端子电极的所述第一接线部和所述第二接线部配置于彼此隔开的位置,所述第二端子电极的所述第一接线部和所述第二接线部配置于彼此隔开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电极的所述第一接线部和所述第二接线部沿着所述凸缘部的一个侧面配置于彼此相反侧,所述第二端子电极的所述第一接线部和所述第二接线部沿着所述凸缘部的另一个侧面配置于彼此相反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电极的所述第一接线部和所述第二端子电极的所述第一接线部隔着所述卷芯部配置于对角的位置,所述第一端子电极的所述第二接线部和所述第二端子电极的所述第二接线部隔着所述卷芯部配置于对角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电极具有安装于所述凸缘部的外侧端面的第一安装片,所述第二端子电极具有安装于所述凸缘部的外侧端面的第二安装片。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岩田裕之藤原清文
申请(专利权)人:TDK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