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出口的汇流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6705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出口的汇流池结构,属于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领域,能够解决现有的多出口汇流池对分水过流难以进行准确控制的问题。所述汇流池结构包括:汇流池本体;分隔堰,设置在汇流池本体内,用于将汇流池本体分隔为汇流右池和汇流左池;汇流右池的水位高于汇流左池的水位;上游供水管道,与汇流右池的供水出口连通;下游供水渠道,与汇流左池的供水出口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多出口的汇流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多出口的汇流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多出口的汇流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出口的汇流池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多出口的汇流池结构,属于水利水电工程


技术介绍

[0002]供水流量经过引水设施进入汇流池,为了满足多种需求的供水,汇流池需要向上游一个出口供水、下游两个出口进行供水和退水。上游出口需要的供水水位较高,下游出口供水水位较低,汇流池需要分成两个池。供水同时需要满足给上游供水的一部分来水,又要向下游出口供水,因此需要将汇流池分隔成左右两池,满足供给上、下游两个出口的不同水位要求。一般工程过流措施采用的是平板闸门。普通的平板式闸门,在上游水位有起伏的情况下,并不能做到相对精准的过流,而频繁调节平板闸门的孔口,对后期的工程运行管理非常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出口的汇流池结构,能够解决现有的多出口汇流池对分水过流难以进行准确控制的问题。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出口的汇流池结构,所述汇流池结构包括:
[0005]汇流池本体;
[0006]分隔堰,设置在所述汇流池本体内,用于将所述汇流池本体分隔为汇流右池和汇流左池;所述汇流右池的水位高于所述汇流左池的水位;
[0007]上游供水管道,与所述汇流右池的供水出口连通;
[0008]下游供水渠道,与所述汇流左池的供水出口连通。
[0009]可选的,所述分隔堰为薄壁堰。
[0010]可选的,所述汇流池结构还包括:
[0011]下游退水渠道,与所述汇流左池的退水出口连通。
[0012]可选的,所述汇流池结构还包括
[0013]多个进水支管,分别连接在所述汇流右池和所述汇流左池的进水口。
[0014]可选的,所述薄壁堰的堰底厚度为1~1.5m;所述薄壁堰的堰顶厚度为0.3~0.7m。
[0015]可选的,所述下游供水渠道的设置高程高于所述下游退水渠道的设置高程。
[0016]可选的,所述上游供水管道为压力管道。
[0017]可选的,所述汇流左池的供水出口和退水出口处均设置有闸门,所述闸门用于封堵或打开所述供水出口和所述退水出口。
[0018]本技术能产生的有益效果包括:
[0019]本技术提供的多出口的汇流池结构,采用薄壁堰对汇流池本体左右分隔,首先满足供给上、下游两个供水出口的不同水位要求。堰顶高程设计需要满足右池向左池的过水流量。上游供水出口采用压力管道作为供水方式,下游供水出口采用闸门作为供水方式。本技术既解决了工程的需求,节省了工程投资,并且汇流右池向汇流左池的过水流
量能够较为准确的控制,运行管理较为方便,减少后期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出口的汇流池结构平面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出口的汇流池结构纵剖面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出口的汇流池结构横剖面示意图。
[0023]部件和附图标记列表:
[0024]1、汇流右池;2、汇流左池;3、分隔堰;4、进水支管;5、上游供水管道;6、下游供水渠道;7、下游退水渠道;8、闸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实施例详述本技术,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6]在水利工程中,通常汇流池出口向远端供水需求相对单一,一个汇流池,一种水位,根据水位与供水出口型式关系来确定供水出口底板高程。但在某些工程需求中,汇流池需要两种不同水位供水,此时可分为两个汇流池,高水位的汇流池一部分水量还需向低水位汇流池过流。在本技术中,首先将多股来水流量集中在一个大汇流池,采用堰体对水池进行左右分隔,对右池向左池的过水流量进行相对准确的控制,且运行管理较为方便,减少后期运行成本。
[0027]具体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出口的汇流池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汇流池结构包括:
[0028]汇流池本体。
[0029]分隔堰3,设置在汇流池本体内,用于将汇流池本体分隔为汇流右池1和汇流左池2;汇流右池1的水位高于汇流左池2的水位。在实际应用中,分隔堰3可以选用薄壁堰。其中,薄壁堰的堰底厚度可以设置为1~1.5m;薄壁堰的堰顶厚度可以设置为0.3~0.7m,优选为0.5m。
[0030]本技术将供水高程不一致的汇流池本体中间采用薄壁堰分隔,来流全部进入汇流右池1和汇流左池2中,对于左右池水位高程的不一致,采用薄壁堰对分水过流进行相对准确的控制。本技术针对不同水位,多供水出口,来水分流等多种需求,采用一个汇流池分空间实施,节省了工程投资,运行管理方便,降低了运行管理的人工成本。
[0031]上游供水管道5,与汇流右池1的供水出口连通。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上游供水管道5为压力管道。上游供水出口高水位,供水线路基本在大坝的泄洪区,因此可采用压力管道解决上游供水问题。上游供水出口采用管道敷设,可避免大坝泄洪对上游流道的影响。
[0032]下游供水渠道6,与汇流左池2的供水出口连通。在实际应用中,汇流左池2的供水出口处设置有闸门8,闸门8用于封堵或打开供水出口。下游段供水较远,因此可采用渠道供水。
[0033]进一步的,所述汇流池结构还包括:
[0034]下游退水渠道7,与汇流左池2的退水出口连通。在实际应用中,汇流左池2的退水出口处设置有闸门8,闸门8用于封堵或打开退水出口。
[0035]下游供水出口、退水出口可根据水位与出口型式的对应关系,进行下游供水出口、
退水出口的设计。
[0036]参考图3所示,下游供水渠道6的设置高程高于下游退水渠道7的设置高程。这样便于下游退水渠道7进行退水任务。
[003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汇流池结构还包括:
[0038]多个进水支管4,分别连接在汇流右池1和汇流左池2的进水口,用于向汇流右池1和汇流左池2供水。本技术实施例对于汇流右池1和汇流左池2上连接的进水支管4的数量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示例的,可以在汇流右池1上连接2个进水支管4,在汇流左池2上连接1个进水支管4。
[0039]本技术提供的多出口的汇流池结构,采用薄壁堰对汇流池本体左右分隔,首先满足供给上、下游两个供水出口的不同水位要求。堰顶高程设计需要满足右池向左池的过水流量。上游供水出口采用压力管道作为供水方式,下游供水出口采用闸门8作为供水方式。本技术既解决了工程的需求,节省了工程投资,并且汇流右池1向汇流左池2的过水流量能够较为准确的控制,运行管理较为方便,减少后期运行成本。
[0040]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几个实施例,并非对本申请做任何形式的限制,虽然本申请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制本申请,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做出些许的变动或修饰均等同于等效实施案例,均属于技术方案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出口的汇流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池结构包括:汇流池本体;分隔堰,设置在所述汇流池本体内,用于将所述汇流池本体分隔为汇流右池和汇流左池;所述汇流右池的水位高于所述汇流左池的水位;上游供水管道,与所述汇流右池的供水出口连通;下游供水渠道,与所述汇流左池的供水出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堰为薄壁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池结构还包括:下游退水渠道,与所述汇流左池的退水出口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池结构还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湘文赵玮葛瑶杨硕杨蕾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