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洪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8741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排洪渠结构,包括:边坡结构,其包括边坡本体和第一钢筋混凝土板,所述第一钢筋混凝土板覆盖于所述边坡本体的斜面上,所述第一钢筋混凝土板表面铺设第一垫石层,所述第一垫石层由石块铺设而成,所述第一垫石层形成所述边坡结构的坡面;渠底结构,其包括渠底本体和第二钢筋混凝土板,所述第二钢筋混凝土板覆盖于所述渠底本体的表面,所述第二钢筋混凝土板表面铺设第二垫石层,所述第二垫石层由石块铺设而成,所述第二垫石层形成所述渠底结构的渠底。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排洪渠结构,其可以增强排洪渠的强度,降低洪水流速,以及使其更易于大型野生动物通过,对环境更加友好。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排洪渠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排洪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排洪渠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机场通常修建在远离市区的环境中,因此机场建设势必对原有的林地及河流湖泊产生不可修复的生态破坏及环境影响。尤其是在热带地区,野外环境中经常有大象等大型野生动物活动,机场的建设也势必对野生动物的活动造成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机场周围排洪渠的修建,应在满足技术指标的基础上尽量减小对于野生动物活动的干扰。例如,现有的排洪渠通常使用浇注混凝土制成光滑坡面和渠底,导致野生动物难以通过排洪渠,排洪渠实际上阻断了动物迁移的路径,对环境不够友好。此外,现有排洪渠的这种设计没有减缓洪水流速的作用,不利于水土保持,而且导致其自身强度不够,在大型野生动物频繁经过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排洪渠的损坏,增加了维护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排洪渠结构,其可以增强排洪渠的强度,降低洪水流速,以及使其更易于大型野生动物通过,对环境更加友好。
[0005]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排洪渠结构,包括:
[0006]边坡结构,其包括边坡本体和第一钢筋混凝土板,所述第一钢筋混凝土板覆盖于所述边坡本体的斜面上,所述第一钢筋混凝土板表面铺设第一垫石层,所述第一垫石层由石块铺设而成,所述第一垫石层形成所述边坡结构的坡面;
[0007]渠底结构,其包括渠底本体和第二钢筋混凝土板,所述第二钢筋混凝土板覆盖于所述渠底本体的表面,所述第二钢筋混凝土板表面铺设第二垫石层,所述第二垫石层由石块铺设而成,所述第二垫石层形成所述渠底结构的渠底。
[0008]优选的是,所述的排洪渠结构中,所述渠底结构包括多个缓流坎,其中,沿着所述排洪渠结构的长度方向,每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一个缓流坎,所述缓流坎包括网箱,所述网箱设置于所述第二垫石层的上方,所述网箱内部装填有鹅卵石。
[0009]优选的是,所述的排洪渠结构中,所述第一钢筋混凝土板与所述边坡结构之间铺设有第一土工膜;所述边坡本体内设置有多个第一钢筋网片,所述多个第一钢筋网片层叠设置,并且相邻两个第一钢筋网片彼此间隔开一定距离,所述第一钢筋网片包括第一水平部以及相对于所述第一水平部向下弯折的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相对于所述第一钢筋混凝土板平行,所述第一弯折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水平部的靠近所述第一钢筋混凝土板的一端;所述边坡本体的内部填充有回填土。
[0010]优选的是,所述的排洪渠结构中,所述第二钢筋混凝土板与所述渠底本体之间铺设有第二土工膜;所述渠底本体设置有多个第二钢筋网片,所述多个第二钢筋网片层叠设
置,并且相邻两个第二钢筋网片彼此间隔开一点距离,所述渠底本体的内部填充有回填土。
[0011]优选的是,所述的排洪渠结构中,所述第二钢筋网片的两端向两侧延伸,从而与所述边坡本体内的最下一层第一钢筋网片在竖直方向上部分重叠。
[0012]优选的是,所述的排洪渠结构中,所述第二钢筋网片包括第二水平部以及相对于所述第二水平部向上弯折的两个第二弯折部,所述两个第二弯折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水平部的两端,所述两个第二弯折部相对于所述第一钢筋混凝土板平行。
[0013]优选的是,所述的排洪渠结构中,所述第一钢筋混凝土板和所述第二钢筋混凝土板均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板。
[0014]优选的是,所述的排洪渠结构中,所述排洪渠结构的深度小于1.2m。
[0015]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排洪渠结构,包括:边坡结构,其包括边坡本体和第一钢筋混凝土板,所述第一钢筋混凝土板覆盖于所述边坡本体的斜面上,所述第一钢筋混凝土板表面铺设第一垫石层,所述第一垫石层由石块铺设而成,所述第一垫石层形成所述边坡结构的坡面;渠底结构,其包括渠底本体和第二钢筋混凝土板,所述第二钢筋混凝土板覆盖于所述渠底本体的表面,所述第二钢筋混凝土板表面铺设第二垫石层,所述第二垫石层由石块铺设而成,所述第二垫石层形成所述渠底结构的渠底。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排洪渠结构通过在边坡结构设置第一钢筋混凝土板,在渠底结构设置第二钢筋混凝土板增强排洪渠的强度,第一垫石层和第二垫石层有助于降低洪水流速,并且更易于大型野生动物通过,对环境更加友好。
[0017]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排洪渠结构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排洪渠结构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21]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排洪渠结构,包括:边坡结构1,其包括边坡本体2和第一钢筋混凝土板3,所述第一钢筋混凝土板3覆盖于所述边坡本体2的斜面上,所述第一钢筋混凝土板3表面铺设第一垫石层7,所述第一垫石层7由石块铺设而成,所述第一垫石层7形成所述边坡结构的坡面;渠底结构4,其包括渠底本体5和第二钢筋混凝土板6,所述第二钢筋混凝土板6覆盖于所述渠底本体5的表面,所述第二钢筋混凝土板6表面铺设第二垫石层8,所述第二垫石层8由石块铺设而成,所述第二垫石层8形成所述渠底结构的渠底。
[0022]本专利技术对边坡结构和渠底结构进行了设计。对于边坡结构,在边坡主体上覆盖第一钢筋混凝土板,在渠底主体上铺设第二钢筋混凝土板,第一钢筋混凝土板和第二钢筋混凝土板可以增强排洪渠整体上的强度,提高其承重能力,在大型野生动物通过的情况下,不容易发生破裂和损坏。之后,在第一钢筋混凝土板和第二钢筋混凝土板之上,分别铺设第一
垫石层和第二垫石层,第一垫石层和第二垫石层均由石块铺设而成,石块的形状是不规则的,导致石块与石块之间保留有缝隙,所形成的第一垫石层和第二垫石层的表面呈现凹凸不平的状态,因而有助于野生动物行进,进而使得野生动物可以沿着边坡向下走入渠底,并从另一侧边坡顺利离开。而且,第一垫石层和第二垫石层还可以起到分散大型野生动物踩塌所产生的重压,可以起到保护排洪渠的作用。同时,第一垫石层和第二垫石层提供了凹凸不平的表面,可以起到减缓水流的作用,有助于实现水土保持。
[0023]具体地,第一垫石层和第二垫石层可以通过水泥砂浆固定至第一钢筋混凝土板和第二钢筋混凝土板上,第一垫石层和第二垫石层的石块也通过水泥砂浆彼此粘接固定。
[0024]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排洪渠结构中,所述渠底结构包括多个缓流坎9,其中,沿着所述排洪渠结构的长度方向,每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一个缓流坎9,所述缓流坎9包括网箱,所述网箱设置于所述第二垫石层的上方,所述网箱内部装填有鹅卵石。
[0025]缓流坎的网箱内装填有鹅卵石。水流从网箱内的鹅卵石之间流入,其流速可以被减缓。而且网箱对鹅卵石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洪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边坡结构,其包括边坡本体和第一钢筋混凝土板,所述第一钢筋混凝土板覆盖于所述边坡本体的斜面上,所述第一钢筋混凝土板表面铺设第一垫石层,所述第一垫石层由石块铺设而成,所述第一垫石层形成所述边坡结构的坡面;渠底结构,其包括渠底本体和第二钢筋混凝土板,所述第二钢筋混凝土板覆盖于所述渠底本体的表面,所述第二钢筋混凝土板表面铺设第二垫石层,所述第二垫石层由石块铺设而成,所述第二垫石层形成所述渠底结构的渠底。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洪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渠底结构包括多个缓流坎,其中,沿着所述排洪渠结构的长度方向,每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一个缓流坎,所述缓流坎包括网箱,所述网箱设置于所述第二垫石层的上方,所述网箱内部装填有鹅卵石。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洪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筋混凝土板与所述边坡结构之间铺设有第一土工膜;所述边坡本体内设置有多个第一钢筋网片,所述多个第一钢筋网片层叠设置,并且相邻两个第一钢筋网片彼此间隔开一定距离,所述第一钢筋网片包括第一水平部以及相对于所述第一水平部向下弯折的第一弯折部,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