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絮凝反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6594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絮凝反应装置,应用于絮凝反应池设备领域。该高效絮凝反应装置包括絮凝反应池、絮凝搅拌装置以及顶板;絮凝反应池设置为矩形凹槽结构,顶板与絮凝反应池顶部固定连接,絮凝搅拌装置位于絮凝反应池凹槽内部,且与絮凝反应池凹槽内部固定连接,絮凝搅拌装置与顶板固定连接;絮凝搅拌装置包括絮凝搅拌机、导流筒以及两个絮凝剂投加装置;每个絮凝剂投加装置均与导流筒内部固定连接,絮凝搅拌机与顶板固定连接,且位于导流筒内部,导流筒与絮凝反应池凹槽内部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絮凝效果好、结构简单、操作简单以及避免絮凝剂浪费的优点。单以及避免絮凝剂浪费的优点。单以及避免絮凝剂浪费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絮凝反应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絮凝反应池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絮凝反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絮凝沉降(或浮上)进行固液分离的方法是目前污水处理技术中重要的分离方法之一,采用水溶液高聚物为絮凝剂来处理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工业给水、循环冷却水、民用水时,具有促进水质澄清,加快沉降污泥的过滤速度,减少泥渣数量和滤饼便于处置等优点,现有的水处理絮凝反应装置结构复杂,在反应过程中,无法实现粒子与污水分离,采用电絮凝方式能耗较大,难以满足生产需求。
[0003]现有的高效絮凝反应装置,污水通常经过加药絮凝后需再经过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先将污水中投加一定量的絮凝剂进行搅拌,絮凝剂在水中发生水解反应并产生异电荷胶体,与水中胶体和悬浮物接触,形成细小的矾花,接着混合液进入斜管沉淀池,在重力作用下悬浮物下沉形成沉淀物。但现有的絮凝反应装置絮凝效果不好,絮凝剂不能与污水充分混合,导致絮凝剂浪费,同时絮凝反应装置的结构复杂,进而使得操作更加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絮凝反应装置,具有絮凝效果好、结构简单、操作简单以及避免絮凝剂浪费的优点。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絮凝反应装置,包括絮凝反应池,所述絮凝反应池,所述絮凝反应池底部设置有弧形进水管,所述絮凝反应池一侧设置有矩形出水口,所述絮凝反应池内部设置有支架,所述絮凝反应池上设置有絮凝搅拌装置,所述絮凝搅拌装置上设置有絮凝搅拌机,所述絮凝搅拌机上固定安装有立式电机减速机,所述立式电机减速机一端设置有联轴器,所述立式电机减速机一端设置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固定安装有搅拌装置,所述立式电机减速机底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弧形进水管顶部设置有导流筒,所述导流筒一侧设置有第一絮凝剂直管,所述导流筒另一侧设置有第二絮凝剂直管,所述导流管内部设置有絮凝剂投加装置,所述絮凝剂投加装置内侧设置有环形固定装置,所述絮凝剂投加装置外侧设置有矩形凸块,所述絮凝剂投加装置上设置有环形絮凝剂投加管,所述絮凝剂投加装置上设置有圆形穿孔,絮凝反应池顶部设置有顶板。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絮凝搅拌装置包括絮凝搅拌机、导流筒以及两个絮凝剂投加装置;所述絮凝剂投加装置均与导流筒内部固定连接,所述絮凝搅拌机与顶板固定连接,且位于导流筒内部,所述导流筒与絮凝反应池凹槽内部固定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絮凝搅拌机包括立式电机减速机、联轴器、搅拌轴以及搅拌装置,所述立式电机减速机底部转动轴穿过顶板与联轴器一端传动连接,所述联轴器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搅拌轴,所述搅拌装置与搅拌轴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搅拌装置位于导流筒内部。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絮凝剂投加装置分别位于搅拌装置上下两侧,所述絮凝剂投加装置均包括环形固定装置、环形絮凝剂投加管,所述环形絮凝剂投加管均固定连接于对应的环形固定装置顶部,所述环形固定装置外侧均固定设有若干个呈圆周阵列放置的矩形凸块,所述环形固定装置均通过若干个矩形凸块与导流筒内部固定连接,所述环形絮凝剂投加管顶部均开设有若干个呈圆周阵列放置的圆形穿孔。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流筒外部两侧对称设有第一絮凝剂直管、第二絮凝剂直管,所述第一絮凝剂直管、第二絮凝剂直管顶部均与顶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絮凝剂直管、第二絮凝剂直管分别穿过导流筒与对应的环形絮凝剂投加管固定连接。
[0010]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1]1.通过絮凝反应池、絮凝搅拌装置以及顶板的设置,能够使得整体结构简单、操作简单,同时使得絮凝效果好进而避免絮凝剂的浪费;
[0012]2.通过絮凝搅拌机、导流筒以及絮凝剂投加装置的设置,能够使得絮凝剂与污水充分接触,进而更好的实现粒子与污水分离。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实施例中一种高效絮凝反应装置的前侧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实施例中一种高效絮凝反应装置剖开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实施例中一种高效絮凝反应装置顶部侧视图;
[0016]图4是实施例中一种高效絮凝反应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5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絮凝搅拌机与絮凝剂投加装置位置关系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8]图6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絮凝剂投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絮凝反应池;11、弧形进水管;12、矩形出水口;13、支架;2、絮凝搅拌装置;21、絮凝搅拌机;211、立式电机减速机;212、联轴器;213、搅拌轴;214、搅拌装置;215、安装板;22、导流筒;221、第一絮凝剂直管;222、第二絮凝剂直管;23、絮凝剂投加装置;24、环形固定装置;241、矩形凸块;25、环形絮凝剂投加管;251、圆形穿孔;3、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1]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部”和“顶部”、“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22]请参阅图1

6,本实施方案中:一种高效絮凝反应装置,包括絮凝反应池1,絮凝反应池1,絮凝反应池1底部设置有弧形进水管11,絮凝反应池1一侧设置有矩形出水口12,絮凝反应池1内部设置有支架13,絮凝反应池1上设置有絮凝搅拌装置2,絮凝搅拌装置2上设置有絮凝搅拌机21,絮凝搅拌机21上固定安装有立式电机减速机211,立式电机减速机211一端设置有联轴器212,立式电机减速机211一端设置有搅拌轴213,搅拌轴213上固定安装有搅拌装置214,立式电机减速机211底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板215,弧形进水管11顶部设置有
导流筒22,导流筒22一侧设置有第一絮凝剂直管221,导流筒22另一侧设置有第二絮凝剂直管222,导流管22内部设置有絮凝剂投加装置23,絮凝剂投加装置23内侧设置有环形固定装置24,絮凝剂投加装置23外侧设置有矩形凸块241,絮凝剂投加装置23上设置有环形絮凝剂投加管25,絮凝剂投加装置23上设置有圆形穿孔25,絮凝反应池1顶部设置有顶板3。
[0023]本实施例中,絮凝搅拌装置2包括絮凝搅拌机21、导流筒22以及两个絮凝剂投加装置23;絮凝剂投加装置23均与导流筒22内部固定连接,絮凝搅拌机21与顶板3固定连接,且位于导流筒22内部,导流筒22与絮凝反应池1凹槽内部固定连接,便于提升安装稳定性,方便进行搅拌工作;絮凝搅拌机21包括立式电机减速机211、联轴器212、搅拌轴213以及搅拌装置214,立式电机减速机211底部转动轴穿过顶板3与联轴器212一端传动连接,联轴器212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搅拌轴213,搅拌装置214与搅拌轴213底端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絮凝反应装置,包括絮凝反应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反应池(1)底部设置有弧形进水管(11),所述絮凝反应池(1)一侧设置有矩形出水口(12),所述絮凝反应池(1)内部设置有支架(13),所述絮凝反应池(1)上设置有絮凝搅拌装置(2),所述絮凝搅拌装置(2)上设置有絮凝搅拌机(21),所述絮凝搅拌机(21)上固定安装有立式电机减速机(211),所述立式电机减速机(211)一端设置有联轴器(212),所述立式电机减速机(211)一端设置有搅拌轴(213),所述搅拌轴(213)上固定安装有搅拌装置(214),所述立式电机减速机(211)底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板(215),所述弧形进水管(11)顶部设置有导流筒(22),所述导流筒(22)一侧设置有第一絮凝剂直管(221),所述导流筒(22)另一侧设置有第二絮凝剂直管(222),所述导流筒(22)内部设置有絮凝剂投加装置(23),所述絮凝剂投加装置(23)内侧设置有环形固定装置(24),所述絮凝剂投加装置(23)外侧设置有矩形凸块(241),所述絮凝剂投加装置(23)上设置有环形絮凝剂投加管(25),所述絮凝剂投加装置(23)上设置有圆形穿孔(251),絮凝反应池(1)顶部设置有顶板(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絮凝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搅拌装置(2)包括絮凝搅拌机(21)、导流筒(22)以及两个絮凝剂投加装置(23);所述絮凝剂投加装置(23)均与导流筒(22)内部固定连接,所述絮凝搅拌机(21)与顶板(3)固定连接,且位于导流筒(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文海章杰夏晓亮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金振环境保护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