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断路器的极柱和真空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5680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真空断路器的极柱和真空断路器,其中极柱包括:一个壳体,其具有一个上出线座和一个下出线座(11);一个真空灭弧室(2),其位于壳体中,真空灭弧室(2)包括一个静触头、一个动触头和一个动导电杆(21),静触头与动触头相对设置,动导电杆(21)固定于动触头远离静触头的一端;一个导电夹(3),其位于壳体中,且具有一个通孔(31);一个绝缘拉杆(4),其穿过通孔(31)固定于动导电杆(21);其特征在于,动导电杆(21)远离动触头的一端为锥形;通孔(31)为锥形孔,动导电杆(21)为锥形的一端位于通孔(31)中并贴靠于通孔(31)的内侧壁。于通孔(31)中并贴靠于通孔(31)的内侧壁。于通孔(31)中并贴靠于通孔(31)的内侧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真空断路器的极柱和真空断路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力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真空断路器的极柱。

技术介绍

[0002]真空断路器的极柱通常具有一个绝缘外壳,绝缘外壳内容纳一个真空灭弧室。该真空灭弧室具有一个动触头和一个静触头,动触头可以通过移动来与静触头接触或分离,以实现电路的闭合或断开。为了保证真空断路器的性能,动触头的动导电杆与极柱中的导电夹之间必须保证可靠的电连接。
[0003]在真空断路器灭弧室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如何减少热量的产生称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真空断路器的极柱,包括:
[0005]一个壳体,其具有一个上出线座和一个下出线座;
[0006]一个真空灭弧室,其位于所述壳体中,所述真空灭弧室包括一个静触头、一个动触头和一个动导电杆,所述静触头与所述动触头相对设置,所述动导电杆固定于所述动触头远离所述静触头的一端;
[0007]一个导电夹,其位于所述壳体中,且具有一个通孔;
[0008]一个绝缘拉杆,其穿过所述通孔固定于所述动导电杆;
[0009]所述动导电杆远离所述动触头的一端为锥形;
[0010]所述通孔为锥形孔,所述动导电杆为锥形的一端位于所述通孔中并贴靠于所述通孔的内侧壁。
[0011]通过将动导电杆伸入导电夹通孔的一端设置为锥形,且将导电夹的通孔相应设置为锥形,使得两者能够紧密地贴靠在一起,增加接触面积,进而能够减少热量的产生。
[0012]根据如上所述的极柱,可选地,所述导电夹的侧壁的厚度均匀;或者。
[0013]所述导电夹为一个立方体或圆柱体。
[0014]侧壁的厚度均匀是为了保证导电夹的均匀散热,也是为了在导电夹用料最少的基础上,使得导电夹能够承载足够大的电流。
[0015]采用立方体可以使得软连接与导电夹接触的接触面积更大,以减小接触电阻;采用圆柱体,其加工工艺简单,成本较低。
[0016]根据如上所述的极柱,可选地,所述导电夹的截面的面积自上而下逐渐减小且所述导电夹的下表面为平面。采用这样的结构,使得导电夹的加工工艺较为简单,而且能够尽量避让其它内部结构,特别适用于空间小的极柱,而且便于连接软连接。
[0017]根据如上所述的极柱,可选地,所述动导电杆与所述导电夹过盈配合。这样无需额外的螺栓连接,使得电场均匀,绝缘性提高;而且也能够实现两者侧壁的贴靠,使得接触面积增大。
[0018]根据如上所述的极柱,可选地,还包括:一个软连接,所述软连接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导电夹的下表面,另外一端固定于一个下出线座。采用软连接直接连接于下出线座,能够避免出现中间的过渡件,尽量降低成本。
[0019]根据如上所述的极柱,可选地,用于固定于所述导电夹的一端的软连接覆盖于所述导电夹的下表面。这样能够增加软连接于导电夹的接触面积,减小接触电阻,进而减少散热。
[0020]根据如上所述的极柱,可选地,所述软连接通过螺接或者焊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导电夹。这样的固定工艺较为简单。
[0021]根据如上所述的极柱,可选地,所述绝缘拉杆具有一个止挡部,所述止挡部用于承载所述导电夹和所述软连接。采用止挡部来承载导电夹和软连接,能够避免其它固定件的使用,使得安装工艺较为简单。
[0022]根据如上所述的极柱,可选地,还包括:
[0023]一个平垫,其套设于所述绝缘拉杆上,所述平垫的直径大于所述软连接的孔的直径且所述平垫贴靠于所述软连接;
[0024]一个弹垫,其套设于所述绝缘拉杆上且位于所述平垫的下方,所述平垫和所述弹垫位于所述止挡部和所述软连接之间。
[0025]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真空断路器,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真空断路器的极柱。
附图说明
[0026]下面将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清楚本技术的上述及其它特征和优点,附图中:
[0027]图1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真空断路器的极柱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动导电杆呈锥形一端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导电夹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真空断路器的极柱的剖面示意图。
[0031]图5为根据技术一实施例的软连接与下出线座直接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32]其中,附图标记如下:
[0033]11

下出线座
[0034]111

螺栓
[0035]2‑
真空灭弧室
[0036]21

动导电杆
[0037]211

定位条
[0038]3‑
导电夹
[0039]31

通孔
[0040]32

上表面
[0041]33

下表面
[0042]4‑
绝缘拉杆
[0043]41

止挡部
[0044]5‑
软连接
[0045]6‑
平垫
[0046]7‑
弹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47]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8]本技术提供一种真空断路器的极柱,如图1至图3所示,该极柱包括一个壳体(图中未示出)、一个真空灭弧室2、一个导电夹3和一个绝缘拉杆4。
[0049]其中,壳体具有一个上容腔和一个下容腔,上容腔具有一个上出线座(图中未示出),下容腔具有一个下出线座11。上出线座以及下出线座11均用于固定一个触臂。该结构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该壳体例如采用绝缘材料制成。
[0050]真空灭弧室2可以位于上容腔中。真空灭弧室2具有一个静触头(图中未示出)、一个动触头(图中未示出)和一个动导电杆21。其中,静触头与动触头相对设置,静触头和动触头可以接触或分离以实现真空灭弧室2的合闸或分闸。动导电杆21固定于动触头远离静触头的一端,如图1所示,动导电杆21固定于动触头的下方,即动导电杆21从下方伸出真空灭弧室2的腔体。上述结构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0051]导电夹3位于壳体中,具体可以位于下容腔中,该导电夹3具有一个通孔31。动导电杆21可以伸入该通孔31中。导电夹3可以采用铜制成。
[0052]绝缘拉杆4穿过通孔31固定于动导电杆21,即固定于动导电杆21远离动触头的一端。如图4所示,具体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于动导电杆21中。
[0053]本技术中,动导电杆21远离动触头的一端为锥形,且该锥形的截面积自上而下逐渐减小。该截面积是垂直于动导电杆21方向上的面积。如图2所示,该动导电杆21远离动触头的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真空断路器的极柱,包括:一个壳体,其具有一个上出线座和一个下出线座(11);一个真空灭弧室(2),其位于所述壳体中,所述真空灭弧室(2)包括一个静触头、一个动触头和一个动导电杆(21),所述静触头与所述动触头相对设置,所述动导电杆(21)固定于所述动触头远离所述静触头的一端;一个导电夹(3),其位于所述壳体中,且具有一个通孔(31);一个绝缘拉杆(4),其穿过所述通孔(31)固定于所述动导电杆(21);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导电杆(21)远离所述动触头的一端为锥形;所述通孔(31)为锥形孔,所述动导电杆(21)为锥形的一端位于所述通孔(31)中并贴靠于所述通孔(31)的内侧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夹(3)的侧壁的厚度均匀;或者,所述导电夹(3)为一个立方体或圆柱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夹(3)的截面的面积自上而下逐渐减小且所述导电夹(3)的下表面(33)为平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导电杆(21)与所述导电夹(3)过盈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庄蒯琦
申请(专利权)人:西门子股份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