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导轨直线夹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5416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导轨直线夹持机构,包括尺寸相同且对应设置的第一夹持手和第二夹持手,还包括固定铰支座,所述固定铰支座上下两侧分别铰接设有第一摇杆滑块机构、第二摇杆滑块机构,所述第一摇杆滑块机构滑动安装于第一直线滑轨上,所述第二摇杆滑块机构滑动安装于第二直线滑轨上,所述第一夹持手与第一摇杆滑块机构连接且第二夹持手与第二摇杆滑块机构连接;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运动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实现对物品的直线夹紧,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夹持过程中不会对物品表面起到磨损及损坏,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不需要动力源,只通过人工即可实现对物品的夹持,适应性更强,能够适用于多种场合。能够适用于多种场合。能够适用于多种场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导轨直线夹持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夹持机构
,特别是一种双导轨直线夹持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在自动化和非标机械领域,以及医疗、电子设备、食品、轻工、军工等领域,经常有夹持工件或物品的机构;夹持机构用于夹持工件或者物品实现工件或物品的移动、翻转、定位、固定、上料、下料等动作,由于其所夹持的对象形状大小重量硬度等各不相同,所以夹持机构的形式也各不相同;从夹爪控制又可以分为自动或非自动,上述这些区别都是为了应用于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行业;简单的如我们日常使用的老虎钳、医用手术钳等,复杂的如机械手夹持器,微创手术用的无损伤小抓钳等;
[0003]夹持机构本身,就是模仿替代人类的手及手指动作,完成工作,替代人类完成重复性的或者危险、高强度、高灵活性的工作,或者是放大或缩小人类的手;其一般由固定架、动力源、动力输入、动力输出、夹持手等部件构成,现有技术中,一些夹持机构的工作方式为夹持手旋转,但是其在一些场合不具备适用性,即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夹持手的安装方式从而导致其旋转半径不同,进而使得夹持手的运动轨迹可能不同,此时工作即可能会对工件或物品表面起到损坏的作用,并且由于一些物品或工件其表面粗糙度要求很高,且其表面易磨损或损坏,例如水果、首饰、电镀件等,夹持手上的旋转运动会造成工件或物品损坏,在这种场合就需要夹持手做直线运动的夹持机构,以保证夹持手上各点的运动速度、轨迹完全相同;现有做直线运动的夹持机构机械结构复杂,夹持的效果不佳,并且一些机构在使用时需要使用动力源,这对于一些作业条件不佳的地方局限性较大;
[0004]鉴于上述情况,有必要对现有的夹持机构加以改进,使其能够适应现在对夹持机构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夹持机构使用效果不佳且局限性较大的问题,设置了一种双导轨无需动力源的直线夹持机构,具体为一种双导轨直线夹持机构。
[0006]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导轨直线夹持机构,包括尺寸相同且对应设置的第一夹持手和第二夹持手,还包括固定铰支座,所述固定铰支座上下两侧分别铰接有第一摇杆滑块机构、第二摇杆滑块机构,所述第一摇杆滑块机构滑动安装于第一直线滑轨上,所述第二摇杆滑块机构滑动安装于第二直线滑轨上,所述第一夹持手与第一摇杆滑块机构连接且第二夹持手与第二摇杆滑块机构连接;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运动方向相反。
[0007]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第一摇杆滑块机构包括与固定铰支座铰接的第一摇杆、与第一摇杆连接的第一连杆、与第一连杆连接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滑动安装于第一直线滑轨上,所述第一夹持手与第一滑块固定连接。
[0008]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第二摇杆滑块机构包括与固定铰支座铰接的第
二摇杆、与第二摇杆连接的第二连杆、与第二连杆连接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滑动安装于第二直线滑轨上,所述第二夹持手与第二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摇杆与第二摇杆分别设置于固定铰支座的两侧且与其刚性连接。
[0009]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第一直线滑轨、第二直线滑轨与固定铰支座之间的垂直高度相同。
[0010]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第一摇杆与第二摇杆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长度相同。
[0011]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一摇杆铰接设置,所述第二连杆与第二摇杆铰接设置。
[0012]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一滑块铰接设置,所述第二连杆与第二滑块铰接设置。
[0013]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摇杆滑块机构可替换为曲柄滑块机构。
[0014]其有益效果在于,能够实现对物品的直线夹紧,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夹持过程中不会对物品表面起到磨损及损坏,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不需要动力源,只通过人工即可实现对物品的夹持,适应性更强,能够适用于多种场合。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工作原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第一夹持手;2、第二夹持手;3、固定铰支座;4、第一摇杆;5、第一连杆;6、第一滑块;7、第一直线滑轨;8、第二摇杆;9、第二连杆;10、第二滑块;11、第二直线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0018]首先说明本技术的设计初衷,是由于现有的夹持机构存在缺陷,例如一些夹持手工作是旋转运动,还有一些夹持手在工作时由于其安装方式使得旋转半径不同,进而使得夹持手的运动轨迹不同,在对物品进行夹持时会对物品或工件表面起到损坏作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导轨直线夹持机构,夹持手能够实现直线夹紧,并且无需动力源,仅通过人工操作即可完成对工件或物品的夹持,能够适应多种场合。
[0019]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1

2说明上述各个机构的具体结构和原理:
[0020]一种双导轨直线夹持机构,包括尺寸相同且对应设置的第一夹持手1、第二夹持手2、固定铰支座3,固定铰支座3上下两侧分别铰接有第一摇杆滑块机构、第二摇杆滑块机构,第一摇杆滑块机构滑动安装于第一直线滑轨7上,第二摇杆滑块机构滑动安装于第二直线滑轨11上,第一夹持手1与第一摇杆滑块机构连接且第二夹持手2与第二摇杆滑块机构连接;第一滑块6与第二滑块10运动方向相反;其中摇杆滑块机构可替换为曲柄滑块机构;其中,第一摇杆滑块机构、第二摇杆滑块机构安装在固定铰支座3的中心且两者共用一个固定铰支座3,工作时,人工控制第一摇杆滑块机构与第二摇杆滑块机构工作,从而实现在第一滑块6、第二滑块10在第一直线滑轨7、第二直线滑轨11上横向移动,进而实现第一夹持手1、第二夹持手2对物品或工件的夹紧或放松,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0021]其中,第一摇杆滑块机构包括与固定铰支座3铰接的第一摇杆4、与第一摇杆4连接的第一连杆5、与第一连杆5连接的第一滑块6;所述第一滑块6滑动安装于第一直线滑轨7上,所述第一夹持手1与第一滑块6固定连接;第二摇杆滑块机构包括与固定铰支座3铰接的第二摇杆8、与第二摇杆8连接的第二连杆9、与第二连杆9连接的第二滑块10;第二滑块10滑动安装于第二直线滑轨11上,第二夹持手2与第二滑块10固定连接,第一摇杆4与第二摇杆8分别设置于固定铰支座3的两侧且与其刚性连接,为了保证第一夹持手1与第二夹持手2的同时工作移动,并且保持两者的运动轨迹相同,第一直线滑轨7、第二直线滑轨11与固定铰支座3之间的垂直高度相同;第一摇杆4与第二摇杆8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连杆5与第二连杆9的长度相同;第一连杆5与第一摇杆4铰接设置,所述第二连杆9与第二摇杆8铰接设置;第一连杆5与第一滑块6铰接设置,所述第二连杆9与第二滑块10铰接设置。
[0022]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
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技术的原理,属于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导轨直线夹持机构,包括尺寸相同且对应设置的第一夹持手(1)和第二夹持手(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铰支座(3),所述固定铰支座(3)上下两侧分别铰接有第一摇杆滑块机构、第二摇杆滑块机构,所述第一摇杆滑块机构滑动安装于第一直线滑轨(7)上,所述第二摇杆滑块机构滑动安装于第二直线滑轨(11)上,所述第一夹持手(1)与第一摇杆滑块机构连接且第二夹持手(2)与第二摇杆滑块机构连接;所述第一摇杆滑块机构包括与固定铰支座(3)铰接的第一摇杆(4)、与第一摇杆(4)连接的第一连杆(5)、与第一连杆(5)连接的第一滑块(6);所述第一滑块(6)滑动安装于第一直线滑轨(7)上,所述第一夹持手(1)与第一滑块(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摇杆滑块机构包括与固定铰支座(3)铰接的第二摇杆(8)、与第二摇杆(8)连接的第二连杆(9)、与第二连杆(9)连接的第二滑块(10);所述第二滑块(10)滑动安装于第二直线滑轨(11)上,所述第二夹持手(2)与第二滑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春杰郑晨星王冠董敬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百室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