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板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5232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黑板灯,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中的第一光源组件、第二光源组件和偏光透镜,第一光源组件和第二光源组件均包括一面具有灯珠光源板和罩设在灯珠上的反光件,两个光源板均倾斜设置并且靠上的光源板的倾斜角度大于靠下方的光源板的倾斜角度,偏光透镜设置在第一光源组件和第二光源组件出光一侧并将经过反光件收整的光束偏折分散,通过双光源组件的不同倾斜照射角度的双光源和反光件以及适配双光源组件的偏光透镜,可使出射光束更多地照射到黑板上并且使光强偏移向黑板的中、下部,使黑板表面照度更加均匀,从而能够更加自然均匀的照亮黑板,解决传统照明照度均匀度低以及灯的光利用率较低的问题,提供更舒适的照明体验。适的照明体验。适的照明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黑板灯


[0001]本技术涉及照明灯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黑板灯。

技术介绍

[0002]黑板照明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良好的黑板照明应满足黑板面上照度均匀、照度足够、少干扰眩光等要求。常见的黑板照明灯具一般只是使用两根荧光灯管,安装在黑板斜上方,其发出的光线有部分直射人的眼睛而产生眩光,非常影响人的视力。并且,灯具距离黑板上方较近而距离黑板下方较远,使得黑板表面由上至下的照度逐渐衰减,即光线过多的集中于距离灯具近的上部分,而距离较远的下部分照射光线较少,造成黑板上下照度具有较大的差距,黑板表面的照度平均值偏低,以及光利用率比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黑板灯,灯具光线能够定向偏折,解决照射产生眩光、黑板表面照度均匀度低以及灯的光利用率较低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黑板灯,包括壳体、第一光源组件、第二光源组件和偏光透镜,所述第一光源组件包括第一光源板和第一反光件,所述第二光源组件包括第二光源板和第二反光件,所述第一光源板和所述第二光源板上均设置有均匀排布的灯珠,所述第一反光件和所述第二反光件分别对应的罩设在所述第一光源板和所述第二光源板上所述灯珠周围,所述偏光透镜设置于所述第一光源组件和所述第二光源组件的出光一侧,所述偏光透镜对应所述第一光源组件和所述第二光源组件设置有第一折光部和第二折光部;
[0006]所述第一光源板和所述第二光源板并排且所述灯珠所在一面朝向斜下方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光源板的下边缘位于所述第二光源板的上边缘的斜上方,所述第一光源板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大于所述第二光源板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
[0007]所述第一折光部朝向所述第一光源组件的侧面设置为纵截面呈齿状的表面,所述第一折光部背向所述第一光源组件的侧面设置为平面,所述第一光源板上所述灯珠的光线经过所述第一折光部向上和向靠近所述第二光源组件一侧偏折;
[0008]所述第二折光部朝向所述第二光源组件的侧面设置为纵截面呈下沉台阶状的表面,所述第二折光部背向所述第二光源组件的侧面设置为纵截面呈具有两种弯曲方向的弧形的隆起曲面,所述第二光源板上所述灯珠的光线经过所述第二折光部向上和相远离所述第一光源组件一侧偏折。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光源板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与所述第二光源板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的差值等于或者大于5
°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折光部背向所述第一光源组件的侧面为磨砂面或者规则微结构面。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折光部背向所述第二光源组件的侧面为180号玻璃砂打磨2至
5次形成的磨砂面。
[0012]进一步地,所述反光件为反射纸件或扩口状反光杯。
[0013]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为底面呈直角梯形的四棱柱形壳且直角梯形斜边上的侧面设为开口,所述第一光源板和所述第二光源板与直角梯形的斜边同向倾斜设置,所述开口处固定所述偏光透镜且位于直角梯形底边上的侧面板向下延伸为挡光板。
[0014]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侧面为静电喷涂面、镀铝面或者镀铬面。
[0015]进一步地,还包括吊装支架,所述吊装支架的下端固定有滑片,所述壳体的顶板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滑片卡入所述滑槽中且可沿所述滑槽长度方向移动。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设置两个倾斜的光源组,并将两个透镜按不同倾斜度设置,通过不同倾斜角度设置的两个光源组可控制黑板灯光线输出,使光线打在黑板不同区域,在光源板上灯珠周围罩设反光件,将光源自身的大角度光线收光整束,从而提高光线利用率及黑板灯均匀度,在光源组出光前侧设置偏光透镜,并对应光源组的反光件反光出口处的光束设置第一折光部和第二折光部,通过第一折光部将靠近黑板上方的第一光源组的光源的光线反射和偏折,可使其照射至黑板的上部和中部区域,第二光源组的光源光线则经过第二折光部后照射至黑板的下部和中部区域,从而使光强分布偏移向黑板的中、下部,与反光件配合提高光线利用率并保证黑板的照度均匀。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一种黑板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一种黑板灯的内部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一种黑板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一种黑板灯的偏光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一种黑板灯的第一光源组件和第二光源组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2]标号说明:
[0023]1、吊装支架;11、滑片;
[0024]2、壳体;21、顶板;22、侧板;23、铝基板;24、挡板;25、滑槽;
[0025]3、第一光源组件;31、第一光源板;32、第一反光件;
[0026]4、第二光源组件;41、第二光源板;42、第二反光件
[0027]5、灯珠;
[0028]6、偏光透镜;61、第一折光部;611、拱形齿;612、尖齿;62、第二折光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0030]请参照图1至图5,一种黑板灯,包括壳体、第一光源组件、第二光源组件和偏光透镜,所述第一光源组件包括第一光源板和第一反光件,所述第二光源组件包括第二光源板和第二反光件,所述第一光源板和所述第二光源板上均设置有均匀排布的灯珠,所述第一反光件和所述第二反光件分别对应的罩设在所述第一光源板和所述第二光源板上所述灯
珠周围,所述偏光透镜设置于所述第一光源组件和所述第二光源组件的出光一侧,所述偏光透镜对应所述第一光源组件和所述第二光源组件设置有第一折光部和第二折光部;
[0031]所述第一光源板和所述第二光源板并排且所述灯珠所在一面朝向斜下方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光源板的下边缘位于所述第二光源板的上边缘的斜上方,所述第一光源板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大于所述第二光源板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
[0032]所述第一折光部朝向所述第一光源组件的侧面设置为纵截面呈齿状的表面,所述第一折光部背向所述第一光源组件的侧面设置为平面,所述第一光源板上所述灯珠的光线经过所述第一折光部向上和向靠近所述第二光源组件一侧偏折;
[0033]所述第二折光部朝向所述第二光源组件的侧面设置为纵截面呈下沉台阶状的表面,所述第二折光部背向所述第二光源组件的侧面设置为纵截面呈具有两种弯曲方向的弧形的隆起曲面,所述第二光源板上所述灯珠的光线经过所述第二折光部向上和相远离所述第一光源组件一侧偏折。
[0034]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设置两个倾斜的光源组,并将两个透镜按不同倾斜度设置,通过不同倾斜角度设置的两个光源组可控制黑板灯光线输出,使光线打在黑板不同区域,在光源板上灯珠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黑板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第一光源组件、第二光源组件和偏光透镜,所述第一光源组件包括第一光源板和第一反光件,所述第二光源组件包括第二光源板和第二反光件,所述第一光源板和所述第二光源板上均设置有均匀排布的灯珠,所述第一反光件和所述第二反光件分别对应的罩设在所述第一光源板和所述第二光源板上所述灯珠周围,所述偏光透镜设置于所述第一光源组件和所述第二光源组件的出光一侧,所述偏光透镜对应所述第一光源组件和所述第二光源组件设置有第一折光部和第二折光部;所述第一光源板和所述第二光源板并排且所述灯珠所在一面朝向斜下方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光源板的下边缘位于所述第二光源板的上边缘的斜上方,所述第一光源板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大于所述第二光源板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所述第一折光部朝向所述第一光源组件的侧面设置为纵截面呈齿状的表面,所述第一折光部背向所述第一光源组件的侧面设置为平面,所述第一光源板上所述灯珠的光线经过所述第一折光部向上和向靠近所述第二光源组件一侧偏折;所述第二折光部朝向所述第二光源组件的侧面设置为纵截面呈下沉台阶状的表面,所述第二折光部背向所述第二光源组件的侧面设置为纵截面呈具有两种弯曲方向的弧形的隆起曲面,所述第二光源板上所述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锦昆康福生黄叶彪高涛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通士达照明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