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学骨科手术内固定器械。外踝骨折是最常见的关节骨折,以往手术方法多用螺丝钉固定,纲板固定,或克氏针固定,上述固定方法在骨吸收期后,骨折间隙加大,可导致骨折块的轻度移位,且需较长时间的外固定,均可使踝关节的功能受到影响。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避免上述情况发生,提供一种手术简单,内固定确实牢靠,能自动对骨折断端持续加压的外踝形状记忆持续加压接骨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外踝记忆持续加压接骨器由两个功能爪枝,两个半环加压枝,和一个端部加压枝一个固定钩和两个功能爪枝终端固定钩组成。整个接骨器用一种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制成,相变点为摄氏32度。本技术结构简单,术后不需外固定,给外踝骨折提供一个良好的愈合条件,由于采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制成,其弹性模量,硬度及耐疲劳性都优于医用不锈钢,尤为特殊的是该合金具有形状记忆效应及伴有独特力学行为,故可使踝关节的功能恢复的即快又好。本技术的详细结构结合附图说明。附图是本技术的平面示意图。下面是本技术的一个最佳实施例如图所示外踝记忆加压持续骨器由两个功能爪枝(1),两对半环加压枝(2),一个端部加压枝(4),一个固定钩(3)和两个功能爪枝(1)的终端向心固定钩(5)组成。整个接骨器板厚度为1.0--2.0毫米。宽度为1.0--3.0毫米,长度为60--80毫米。每两对半环加压枝(2)相抱,长度为15--20毫米,其半环加压向心半径为4-10毫米。两个功能爪技(1)的孤度半径为5-10毫米,两爪枝夹角为15--20度,间距为6--8毫米。两个向心终端固定钩(5)长度为2--3毫米,端部加压枝(4)的长度为20-30毫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外踝骨手术的记忆持续加压接骨器,它由功能爪枝,半环加压枝,端部加压枝,和固定钩组成,其特征在于:功能爪枝有两个,半环加压枝有两对,端部加压枝,和固定钩一个,并且在两个功能爪枝的终端有两个向心固定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平,崔振忠,李民,李龙国,白福玉,任恒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二四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3[中国|黑龙江]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