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桩的充电保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5006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充电保护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桩的充电保护电路;包括频率检测单元、温度检测单元和主控单元以及开关单元;频率检测单元和温度检测单元均与主控单元连接,开关单元也与主控单元连接;使用时频率检测单元检测充电桩对车辆进行充电的充电频率,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充电桩周围的环境温度,主控单元在充电频率超过额定频率范围和环境温度超过额定温度范围时控制开关单元断开对车辆进行充电,反之则导通对车辆进行充电;从而弥补充电桩使用空气开关进行充电保护时无法对温度和充电频率进行保护的不足。法对温度和充电频率进行保护的不足。法对温度和充电频率进行保护的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电桩的充电保护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充电保护电路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充电桩的充电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充电桩的充电保护措施大多直接使用空气开关进行充电保护,但空气开关往往只对电压和电流进行检测并响应保护,并不检测频率和温度,存在保护漏洞。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对温度和充电频率进行检测以保护充电的充电桩的充电保护电路。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构造一种充电桩的充电保护电路,包括频率检测单元、温度检测单元和主控单元以及开关单元;其中,所述频率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充电桩对车辆进行充电的充电频率,所述温度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充电桩周围的环境温度,所述主控单元用于在所述充电频率超过额定频率范围和所述环境温度超过额定温度范围时控制所述开关单元断开对所述车辆进行充电,反之则导通对所述车辆进行充电;
[0006]所述频率检测单元和所述温度检测单元均与所述主控单元连接,所述开关单元也与所述主控单元连接。
[0007]本技术所述的充电桩的充电保护电路,其中,所述频率检测单元包括分压单元和整形单元以及第一微控制器;
[0008]所述分压单元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整形单元包括第一反相器和第二反相器,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充电桩向所述车辆充电的充电线的火线连接且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端和第二电阻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充电桩向所述车辆充电的充电线的零线连接;
[0009]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连接有电容,所述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微控制器的P1.2/ADC2端连接;
[0010]所述第一微控制器的型号STC12C5410AD。
[0011]本技术所述的充电桩的充电保护电路,其中,所述温度检测单元包括温度检测传感器,所述温度检测传感器的VCC端与电源的正极连接且GND端接地,所述温度检测传感器的DQ端连接所述第一微控制器的P0.2端;所述温度检测传感器的型号DS18B20。
[0012]本技术所述的充电桩的充电保护电路,其中,所述开开关单元包括场效应管和二极管以及继电器;
[0013]所述继电器的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的正极连接且负极与所述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线圈的第一端连接且正极与所述线圈的第二端连接;
[0014]所述场效应管的源极接地且栅极连接有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另
一端与所述第一微控制器的P0.3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0015]所述继电器的第一组常开触头的第一端与市电的火线连接且第二端连接所述充电桩向所述车辆充电的充电线的火线,所述继电器的第二组常开触头的第一端与市电的零线连接且第二端连接所述充电桩向所述车辆充电的充电线的零线。
[0016]本技术所述的充电桩的充电保护电路,其中,所述第一微控制器还连接有电压检测单元和第二微控制器,所述第二微控制器还连接有显示单元和通讯单元。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使用时频率检测单元检测充电桩对车辆进行充电的充电频率,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充电桩周围的环境温度,主控单元在充电频率超过额定频率范围和环境温度超过额定温度范围时控制开关单元断开对车辆进行充电,反之则导通对车辆进行充电;从而弥补充电桩使用空气开关进行充电保护时无法对温度和充电频率进行保护的不足。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0019]图1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充电桩的充电保护电路的频率检测单元和温度检测单元的电路原理图;
[0020]图2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充电桩的充电保护电路的开关单元的电路原理图;
[0021]图3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充电桩的充电保护电路的电压检测单元的电路原理图;
[0022]图4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充电桩的充电保护电路的第二微控制器的电路原理图;
[0023]图5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充电桩的充电保护电路的显示单元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5]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充电桩的充电保护电路如图1所示,同时参阅图2至图5;包括频率检测单元100、温度检测单元110和主控单元U2以及开关单元200;频率检测单元100用于检测充电桩(图中未显示)对车辆(图中未显示)进行充电的充电频率,温度检测单元110用于检测充电桩周围的环境温度,主控单元U2用于在充电频率超过额定频率范围和环境温度超过额定温度范围时控制开关单元200断开对车辆进行充电,反之则导通对车辆进行充电;
[0026]频率检测单元100和温度检测单元110均与主控单元U2连接,开关单元200也与主控单元U2连接;
[0027]使用时频率检测单元100检测充电桩对车辆进行充电的充电频率,温度检测单元110检测充电桩周围的环境温度,主控单元U2在充电频率超过额定频率范围和环境温度超过额定温度范围时控制开关单元200断开对车辆进行充电,反之则导通对车辆进行充电;从而弥补充电桩使用空气开关进行充电保护时无法对温度和充电频率进行保护的不足。
[0028]如图1所示,频率检测单元100包括分压单元120和整形单元130以及第一微控制器U2;
[0029]分压单元120包括第一电阻R111和第二电阻R112,整形单元130包括第一反相器U3和第二反相器U4,第一电阻R111与充电桩向车辆充电的充电线的火线连接且另一端分别与第一反相器U3的输入端和第二电阻R112连接,第二电阻R112的另一端与充电桩向车辆充电的充电线的零线连接;以进行分压电路简单;
[0030]第一反相器U3的输出端与第二反相器U4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反相器U4的输出端连接有电容C108,电容C108的另一端与第一微控制器U2的P1.2/ADC2端连接,以进行耦合滤除高频;其中,可去除电容C108,直接将第二反相器U4的输出端与第一微控制器U2的P1.2/ADC2端连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整形单元130对分压单元120输出的低压频率信号进行波形整形后输出给第一微控制器U2进行频率识别;其中,第一微控制器U2具有模数转换的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桩的充电保护电路,包括频率检测单元、温度检测单元和主控单元以及开关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频率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充电桩对车辆进行充电的充电频率,所述温度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充电桩周围的环境温度,所述主控单元用于在所述充电频率超过额定频率范围和所述环境温度超过额定温度范围时控制所述开关单元断开对所述车辆进行充电,反之则导通对所述车辆进行充电;所述频率检测单元和所述温度检测单元均与所述主控单元连接,所述开关单元也与所述主控单元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的充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频率检测单元包括分压单元和整形单元以及第一微控制器;所述分压单元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整形单元包括第一反相器和第二反相器,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充电桩向所述车辆充电的充电线的火线连接且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端和第二电阻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充电桩向所述车辆充电的充电线的零线连接;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连接有电容,所述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微控制器的P1.2/ADC2端连接;所述第一微控制器的型号STC12C5410AD。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启岳段世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电伯乐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