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辆电机端盖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4964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机端盖技术领域,具体为新能源车辆电机端盖连接结构,包括壳体、端盖本体、散热组件、装配组件、连接件和分流组件,该新能源车辆电机端盖连接结构,顶盖的边缘上设置有导向箱,导向箱内设置有散热扇,导向箱伸入导向槽,边缘伸入驱动空腔,边缘与驱动空腔内的支撑架连接,支撑架上设置有密封垫,保证端盖本体与壳体连接的密封性,第一连接凸缘与第二连接凸缘接触后通过螺栓连接,在顶盖上设置有装配块,连接框周侧设置有支撑框,支撑框与顶盖上的卡块卡合连接,连接框与装配块通过螺钉连接,支撑框上设置有分流管,支撑框上设置有连接管,连接管一端与分流管连接,连接管另一端与贯通边缘和导向箱的输出管连接。管另一端与贯通边缘和导向箱的输出管连接。管另一端与贯通边缘和导向箱的输出管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能源车辆电机端盖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机端盖
,具体为新能源车辆电机端盖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电机是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设备,在机械、冶金、石油、煤炭、化学、航空、交通、农业以及其他各种工业中,电动机被广泛地应用着。现有的端盖密封性好,散热性能较差,电机长时间工作容易导致电机发热,降低电机的使用寿命,轴承孔容易发生磨损,影响电机的运行。
[0003]现有的电机端盖在使用中发现,其不方便装配,散热效果差,当局部出现损坏整体无法使用,散热不均匀,连接密封性差,没有降噪保护,导致其使用局限性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新能源车辆电机端盖连接结构。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新能源车辆电机端盖连接结构,包括壳体、端盖本体、散热组件、装配组件、连接件和分流组件,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驱动空腔,所述端盖本体与所述驱动空腔相匹配,所述端盖本体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端盖本体包括顶盖和边缘,所述顶盖靠近所述壳体一侧设置有所述边缘,所述边缘外壁与所述驱动空腔内壁相匹配,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导向槽,所述边缘外侧设置有所述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导向箱、散热扇和输出管,所述导向箱内设置有所述散热扇,所述输出管贯通所述导向箱和边缘,所述顶盖靠近所述壳体一侧设置有所述分流组件,所述分流组件通过所述装配组件与所述顶盖连接,所述分流组件与所述输出管连接。
[0008]为了方便提供防尘保护,本技术改进有,所述导向箱远离所述边缘一侧设置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上设置有防尘网。
[0009]为了保证端盖本体与壳体连接稳定,本技术改进有,所述连接件包括支撑架、第一连接凸缘、第二连接凸缘和螺栓,所述驱动空腔内设置有所述支撑架,所述边缘与所述支撑架相匹配,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支撑架,所述端盖本体上设置有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通过螺栓连接。
[0010]进一步的,为了保证设备连接的密封性,本技术改进有,所述支撑架与所述边缘之间设置有密封垫。
[0011]为了保证设备散热均匀,本技术改进有,所述分流组件包括支撑框、卡块、连接管、分流管和连接框,所述连接框周侧设置有所述支撑框,所述顶盖上设置有卡块,所述支撑框一端与所述连接框连接,所述支撑框另一端与所述卡块连接,所述支撑框靠近所述顶盖一侧设置有所述分流管,所述支撑框上设置有支撑槽,所述分流管通过所述连接管与所述输出管连接,所述分流管上设置有若干散热孔。
[0012]进一步的,为了方便装配分流组件,同时保证设备具有良好的降噪效果,本技术改进有,所述装配组件包括降噪垫、装配块和螺钉,所述顶盖中心设置有所述装配块,所述连接框通过所述螺钉与所述装配块连接,所述降噪垫设置在所述顶盖上,所述降噪垫设置在所述装配块和边缘周侧。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新能源车辆电机端盖连接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该新能源车辆电机端盖连接结构,顶盖的边缘上设置有导向箱,导向箱内设置有散热扇,导向箱伸入导向槽,边缘伸入驱动空腔,边缘与驱动空腔内的支撑架连接,支撑架上设置有密封垫,保证端盖本体与壳体连接的密封性。
[0016]该新能源车辆电机端盖连接结构,第一连接凸缘与第二连接凸缘接触后通过螺栓连接,在顶盖上设置有装配块,连接框周侧设置有支撑框,支撑框与顶盖上的卡块卡合连接,连接框与装配块通过螺钉连接,支撑框上设置有分流管,支撑框上设置有连接管,连接管一端与分流管连接,连接管另一端与贯通边缘和导向箱的输出管连接。
[0017]该新能源车辆电机端盖连接结构,分流组件与端盖本体设置为可拆连接,在分流管和连接管内可以填充有干燥和过滤用的过滤垫,在保证散热均匀的同时,方便保证驱动空腔内的干燥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结构图1中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结构端盖本体示意图。
[0021]图中:1、壳体;2、顶盖;3、边缘;4、导向箱;5、散热扇;6、输出管;7、防尘网;8、支撑架;9、第一连接凸缘;10、第二连接凸缘;11、螺栓;12、密封垫;13、支撑框;14、卡块;15、连接管;16、分流管;17、连接框;18、降噪垫;19、装配块;20、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3,新能源车辆电机端盖连接结构,包括壳体1、端盖本体、散热组件、装配组件、连接件和分流组件,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驱动空腔,所述端盖本体与所述驱动空腔相匹配,所述端盖本体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壳体1连接,所述端盖本体包括顶盖2和边缘3,所述顶盖2靠近所述壳体1 一侧设置有所述边缘3,所述边缘3外壁与所述驱动空腔内壁相匹配,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导向槽,所述边缘3外侧设置有所述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导向箱4、散热扇5和输出管6,所述导向箱4内设置有所述散热扇5,所述输出管6贯通所述导向箱4和边缘3,所述顶盖2靠近所述壳体1一侧设置有所述分流组件,所述分流组件通过所述装配组件与所述顶盖2连接,所述分流组件与所述输出管6连接。
[0024]所述导向箱4远离所述边缘3一侧设置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上设置有防尘网7,为了方便提供防尘保护。
[0025]所述连接件包括支撑架8、第一连接凸缘9、第二连接凸缘10和螺栓11,所述驱动空腔内设置有所述支撑架8,所述边缘3与所述支撑架8相匹配,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第一支撑架8,所述端盖本体上设置有第二支撑架8,所述第一支撑架8和第二支撑架8通过螺栓11连接,为了保证端盖本体与壳体1 连接稳定。
[0026]所述支撑架8与所述边缘3之间设置有密封垫12,进一步的,为了保证设备连接的密封性。
[0027]所述分流组件包括支撑框13、卡块14、连接管15、分流管16和连接框 17,所述连接框17周侧设置有所述支撑框13,所述顶盖2上设置有卡块14,所述支撑框13一端与所述连接框17连接,所述支撑框13另一端与所述卡块 14连接,所述支撑框13靠近所述顶盖2一侧设置有所述分流管16,所述支撑框13上设置有支撑槽,所述分流管16通过所述连接管15与所述输出管6 连接,所述分流管16上设置有若干散热孔,为了保证设备散热均匀。
[0028]所述装配组件包括降噪垫18、装配块19和螺钉20,所述顶盖2中心设置有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新能源车辆电机端盖连接结构,包括壳体(1)、端盖本体、散热组件、装配组件、连接件和分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驱动空腔,所述端盖本体与所述驱动空腔相匹配,所述端盖本体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壳体(1)连接,所述端盖本体包括顶盖(2)和边缘(3),所述顶盖(2)靠近所述壳体(1)一侧设置有所述边缘(3),所述边缘(3)外壁与所述驱动空腔内壁相匹配,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导向槽,所述边缘(3)外侧设置有所述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导向箱(4)、散热扇(5)和输出管(6),所述导向箱(4)内设置有所述散热扇(5),所述输出管(6)贯通所述导向箱(4)和边缘(3),所述顶盖(2)靠近所述壳体(1)一侧设置有所述分流组件,所述分流组件通过所述装配组件与所述顶盖(2)连接,所述分流组件与所述输出管(6)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车辆电机端盖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箱(4)远离所述边缘(3)一侧设置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上设置有防尘网(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车辆电机端盖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支撑架(8)、第一连接凸缘(9)、第二连接凸缘(10)和螺栓(11),所述驱动空腔内设置有所述支撑架(8),所述边缘(3)与所述支撑架(8)相匹配,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建文袁翊氓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武进龙犇金属压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