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漏电直流高压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4899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漏电直流高压发生器,属于直流高压发生器防漏电技术领域;所述防漏电直流高压发生器包括倍压筒筒体、搬运组件、地线接线组件、支撑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倍压筒筒体上安装搬运组件用于搬运倍压筒筒体,避免搬运时人体与倍压筒筒体外壳接触,可有效避免倍压筒筒体外壳漏电对人体造成伤害,通过在倍压筒筒体的地线接线柱上安装地线接线组件用于固定接入地线的鳄鱼夹,可有效提高鳄鱼夹与地线接线柱连接的稳定性,避免鳄鱼夹与地线接线柱脱开连接,进而确保倍压筒筒体外壳有效接地,以达到避免倍压筒筒体外壳漏电的效果,可有效提高直流高压发生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倍压筒筒体外壳漏电对人体造成伤害。害。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漏电直流高压发生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漏电直流高压发生器,属于直流高压发生器防漏电


技术介绍

[0002]直流高压发生器提供直流高压源,专门用来检测电力器件的电气绝缘强度和泄漏电流,主要适用于电力检修部门、工矿、冶金、钢铁等企业动力部门对氧化锌避雷器、电力电缆、变压器、发电机、高压开关等高压电气设备进行直流耐压试验,直流高压发生器主要包括工作控制台、高压倍压筒、电源电缆、中频输出电缆、接地线、限流电阻、放电棒等部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便、功能齐全等优点。
[0003]在实际使用中,直流高压发生器会出现倍压筒外壳带电甚至是漏电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以下原因:其一是直流高压发生器的电器带电部分和外壳之间的绝缘被击穿或损坏,人体碰到壳体有强烈的电击感;其二是直流高压发生器电器本身的分布电容和绝缘电阻引起的对地电压,人体碰到金属壳时有轻微的“麻手”感。通过将直流高压发生器倍压筒的外壳可靠接地的方法可有效防止漏电,但是在试验过程中,直流高压发生器倍压筒外壳接地通常是采用鳄鱼夹将倍压筒外壳上的地线接线柱与地线相连接,这使得鳄鱼夹与地线接线柱的连接不可靠,线路被拉动时容易将鳄鱼夹拉掉而脱开连接,导致倍压筒外壳接地失效,从而增大直流高压发生器倍压筒的外壳漏电的风险;试验过程中倍压筒因支撑不稳定发生倾倒造成绝缘层损坏也会增加倍压筒外壳漏电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防漏电直流高压发生器,通过在倍压筒筒体上安装搬运组件用于搬运倍压筒筒体,避免搬运时人体与倍压筒筒体外壳接触,可有效避免倍压筒筒体外壳漏电对人体造成伤害,通过在倍压筒筒体的地线接线柱上安装地线接线组件用于固定接入地线的鳄鱼夹,可有效提高鳄鱼夹与地线接线柱连接的稳定性,避免鳄鱼夹与地线接线柱脱开连接,进而确保倍压筒筒体外壳有效接地,以达到避免倍压筒筒体外壳漏电的效果,可有效提高直流高压发生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倍压筒筒体外壳漏电对人体造成伤害。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所述防漏电直流高压发生器包括倍压筒筒体、搬运组件、地线接线组件、支撑组件,所述搬运组件安装在倍压筒筒体上,地线接线组件安装在倍压筒筒体的地线接线柱上,支撑组件安装在倍压筒筒体底部;
[0007]所述搬运组件包括套环、支架、转杆、提手,所述套环固定安装在倍压筒筒体上,支架对称安装在套环两侧,支架上安装有转杆,转杆上铰接安装有提手;
[0008]所述地线接线组件包括垫板、套杆、套筒、压板,所述垫板套设在地线接线柱上,且垫板内侧与倍压筒筒体相连接,所述套杆安装在地线接线柱外端,且套杆上设置有螺纹,套
筒上设置有内螺纹,套筒与套杆通过螺纹配合连接,且套筒内端设置有压板。
[0009]优选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固定杆、撑杆、垫块,所述固定杆阵列安装在倍压筒筒体底部,撑杆内端与固定杆转动连接,且撑杆外端的底部安装有垫块。
[0010]优选地,所述搬运组件、地线接线组件和支撑组件均为绝缘体。
[0011]优选地,所述支架上安装有用于限制提手向上转动的第一限位板。
[0012]优选地,所述倍压筒筒体底部阵列安装有用于限制撑杆转动角度的第二限位板。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本技术通过在倍压筒筒体上安装搬运组件用于搬运倍压筒筒体,避免搬运时人体与倍压筒筒体外壳接触,可有效避免倍压筒筒体外壳漏电对人体造成伤害,通过在倍压筒筒体的地线接线柱上安装地线接线组件用于固定接入地线的鳄鱼夹,可有效提高鳄鱼夹与地线接线柱连接的稳定性,避免鳄鱼夹与地线接线柱脱开连接,进而确保倍压筒筒体外壳有效接地,以达到避免倍压筒筒体外壳漏电的效果,可有效提高直流高压发生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倍压筒筒体外壳漏电对人体造成伤害。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7]图3为图1的A部分放大图;
[0018]图4为图1的B部分放大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的地线接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技术的支撑组件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本技术的支撑组件收拢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1

倍压筒筒体,2

搬运组件,3

地线接线组件,4

支撑组件,11

地线接线柱,21

套环,22

支架,23

转杆,24

提手,31

垫板,32

套杆,33

套筒,34

压板,41

固定杆,42

撑杆,43

垫块,25

第一限位板,44

第二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达成目的与效果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便技术人员理解。
[002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无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相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即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0025]在本技术中,如图1

7所示,所述防漏电直流高压发生器包括倍压筒筒体1、搬运组件2、地线接线组件3、支撑组件4,所述搬运组件2安装在倍压筒筒体1上,搬运组件2用于搬运倍压筒筒体1,地线接线组件3安装在倍压筒筒体1的地线接线柱11上,地线接线组件3用于固定接入地线的鳄鱼夹,支撑组件4安装在倍压筒筒体1底部,支撑组件4用于支撑倍压筒筒体1。其中,所述的搬运组件2包括套环21、支架22、转杆23、提手24,所述套环21固定安装在倍压筒筒体1上,支架22对称安装在套环21两侧,支架22上安装有转杆23,转杆23上铰接安装有提手24,从而便于通过提手24提起倍压筒筒体1,避免人体与倍压筒筒体1外壳
接触,可有效避免倍压筒筒体1外壳漏电对人体造成伤害;所述的地线接线组件3包括垫板31、套杆32、套筒33、压板34,所述垫板31套设在地线接线柱11上,且垫板31内侧与倍压筒筒体1相连接,所述套杆32安装在地线接线柱11外端,且套杆32上设置有螺纹,套筒33上设置有内螺纹,套筒33与套杆32通过螺纹配合连接,且套筒33内端设置有压板34,从而可通过调节套筒33在套杆32上的旋进量对压板34与垫板31的间距进行调节,试验过程中,通过使鳄鱼夹夹持在地线接线柱11上使倍压筒筒体1外壳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漏电直流高压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电直流高压发生器包括倍压筒筒体(1)、搬运组件(2)、地线接线组件(3)、支撑组件(4),所述搬运组件(2)安装在倍压筒筒体(1)上,地线接线组件(3)安装在倍压筒筒体(1)的地线接线柱(11)上,支撑组件(4)安装在倍压筒筒体(1)底部;所述搬运组件(2)包括套环(21)、支架(22)、转杆(23)、提手(24),所述套环(21)固定安装在倍压筒筒体(1)上,支架(22)对称安装在套环(21)两侧,支架(22)上安装有转杆(23),转杆(23)上铰接安装有提手(24);所述地线接线组件(3)包括垫板(31)、套杆(32)、套筒(33)、压板(34),所述垫板(31)套设在地线接线柱(11)上,且垫板(31)内侧与倍压筒筒体(1)相连接,所述套杆(32)安装在地线接线柱(11)外端,且套杆(32)上设置有螺纹,套筒(33)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世超王世全许靖邓海祥陆林俐姬帅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合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