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洗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4625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清洗机,包括具有洗涤腔的箱体,该箱体的底壁上开有排废口,所述箱体底部设置有与排废口相连通的排渣阀,所述排渣阀包括阀壳、阀芯,所述阀壳内部中空形成阀腔,该阀腔的上端口与所述排废口相连通,所述阀壳的下侧部开有排出口,所述阀芯的横截面成形为十字状结构且能上下移动地设于阀壳中,所述阀芯上下移动用于打开或关闭排废口并在打开之前于阀腔上部形成真空吸渣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箱体底部设置了能在排废口打开之前形成真空吸渣区的排渣阀,排废时,真空吸渣区可将残渣快速吸走,避免排水口堵塞;排废完毕后,阀芯上移而将排废口关闭,可起到隔绝气流作用,避免异味上窜,从而提高用户体验感。从而提高用户体验感。从而提高用户体验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清洗机


[0001]本技术涉及洗碗机
,具体指一种用于清洗餐具、果蔬的清洗机。

技术介绍

[0002]洗碗机是一种将冷水或热水喷射到碗碟以清除粘附在碗碟上的脏物并且清洗碗碟的装置。将碗碟放置在洗碗柜内的碗碟框中,一般的洗碗机包括喷射洗涤水的泵和喷头,产生热水的加热器等。
[0003]如本申请人的申请号为201320889945.4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水槽式清洗机,包括形成洗涤空间的箱体,箱体包括水槽本体和转动连接在水槽本体上的盖板,水槽本体的底部至少在中央部位具有下凹的沥水区域,沥水区域内设置有将沥水区域内的水泵出到沥水区域上方洗涤空间的水泵,沥水区域覆盖有带沥水孔的沥水板,沥水板上方设有用于水泵出水的旋转喷臂,沥水区域内还设有加热器。
[0004]上述现有的清洗机在清洗完毕后,残渣一般通过设置在下水口处的集渣篮收集,再进行人为清理,比较麻烦;另外,目前清洗机一般采用牵引状的排水阀,容易被残渣卡住,影响排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便于将残渣排出从而避免排水口堵塞、提高用户体验感的清洗机。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清洗机,包括具有洗涤腔的箱体,该箱体的底壁上开有排废口,所述箱体底部设置有与排废口相连通的排渣阀,所述排渣阀包括阀壳、阀芯,所述阀壳内部中空形成阀腔,该阀腔的上端口与所述排废口相连通,所述阀壳的下侧部开有排出口,所述阀芯的横截面成形为十字状结构且能上下移动地设于阀壳中,所述阀芯上下移动用于打开或关闭排废口并在打开之前于阀腔上部形成真空吸渣区。
[0008]优选地,所述阀芯包括水平布置且能与阀腔内壁相贴近配合的阀片及穿过该阀片中央部位布置的阀杆,所述排废口与阀腔上端口之间形成有收缩部,所述阀杆上部与该收缩部导向配合。采用上述结构,便于通过阀片与阀腔内壁配合、阀杆与收缩部配合,实现排废口的打开或关闭、真空吸渣区的形成与否。
[0009]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阀芯移动至阀杆上端插置在收缩部中状态下,用于将排废口关闭;所述阀杆上端保持插置在收缩部中且阀芯向下移动状态下,所述阀片逐渐远离阀腔内顶壁而在阀腔上部形成所述的真空吸渣区。在排废口打开之前,先在阀腔上部形成真空吸渣区,待排废口打开时,真空吸渣区可产生吸力而将排废口之上的残差快速吸入阀腔中,并在水流冲击下进一步冲走。
[0010]优选地,所述阀腔下部形成沿周向向外扩张的环腔,所述排出口设于该环腔的侧部且沿径向延伸。该结构便于实现排渣,而避免在阀腔形成残渣积累。
[0011]优选地,所述环腔之下的阀腔高度与阀片高度相符,在所述阀片下移至抵靠在阀腔内底壁状态下,所述阀片上表面与环腔内底壁及排出口内底壁大致齐平,所述阀杆上端退出收缩部而位于阀腔中。该结构使排渣状态下,排出口底部保持平整,而避免残渣积累。
[0012]在本技术中,所述排渣阀还包括电机,所述阀杆下端穿过阀壳底壁而位于阀壳之下,所述电机设于阀壳底部且与阀杆相连接、用于驱动阀杆上下移动。
[0013]优选地,所述箱体底部设置有下凹的集渣区域,该集渣区域中设置有集渣篮,所述排废口位于集渣区域的底部且与集渣篮的底部相连通。该结构便于将残渣定向排出。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在箱体底部设置了能在排废口打开之前形成真空吸渣区的排渣阀,排废时,真空吸渣区可将残渣快速吸走,避免排水口堵塞;排废完毕后,阀芯上移而将排废口关闭,可起到隔绝气流作用,避免异味上窜,从而提高用户体验感。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排渣阀与箱体的配合结构示意图(非排渣状态);
[001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排渣阀与箱体的配合结构示意图(排废口打开前夕);
[001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排渣阀与箱体的配合结构示意图(排渣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1]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清洗机包括具有洗涤腔的箱体1,箱体1中设置有能向上喷射水柱的喷淋臂3,箱体1底部设置有下凹的集渣区域11,该集渣区域11中设置有集渣篮2,集渣区域11底部开有排废口12,排废口12与集渣篮2的底部相连通,以便于将残渣定向排出。
[0022]在本实施例中,箱体1底部设置有与排废口12相连通的排渣阀5,排渣阀5包括阀壳51、阀芯52、电机53,阀壳51内部中空形成阀腔511,该阀腔511的上端口与排废口12相连通,阀壳51的下侧部开有排出口512,阀芯52的横截面成形为十字状结构且能上下移动地设于阀壳51中,阀芯52上下移动用于打开或关闭排废口12并在打开之前于阀腔511上部形成真空吸渣区510。
[0023]具体的,阀芯52包括水平布置且能与阀腔511内壁相贴近配合的阀片521及穿过该阀片521中央部位布置的阀杆522,排废口12与阀腔511上端口之间形成有收缩部121,阀杆522上部与该收缩部121导向配合。采用上述结构,便于通过阀片521与阀腔511内壁配合、阀杆522与收缩部121配合,实现排废口12的打开或关闭、真空吸渣区510的形成与否。
[0024]在上述方案中,阀芯52移动至阀杆522上端插置在收缩部121中状态下,用于将排废口12关闭;阀杆522上端保持插置在收缩部121中且阀芯52向下移动状态下,阀片521逐渐远离阀腔511内顶壁而在阀腔511上部形成真空吸渣区510。在排废口12打开之前,先在阀腔511上部形成真空吸渣区510,待排废口12打开时,真空吸渣区510可产生吸力而将排废口12之上的残差快速吸入阀腔511中,并在水流冲击下进一步冲走。
[0025]上述阀腔511下部形成沿周向向外扩张的环腔513,排出口512设于该环腔513的侧部且沿径向延伸。该结构便于实现排渣,而避免在阀腔511形成残渣积累。环腔513之下的阀腔511高度与阀片521高度相符,在阀片521下移至抵靠在阀腔511内底壁状态下,阀片521上表面与环腔513内底壁及排出口512内底壁大致齐平,阀杆522上端退出收缩部121而位于阀腔511中。该结构使排渣状态下,排出口512底部保持平整,而避免残渣积累。
[0026]在本实施例中,阀杆522下端穿过阀壳51底壁而位于阀壳51之下,电机53设于阀壳51底部且通过齿轮与阀杆522相连接、用于驱动阀杆522上下移动。
[0027]使用本实施例的清洗机,在清洗状态下,如图3所示,阀杆522的上部插置在收缩部121中,阀片521的抵靠在阀腔511的内顶壁上,此时,排废口12被关闭;在清洗完毕并需要排废时,电机53驱动阀杆522逐渐向下移动,如图4所示,在该过程中,阀杆522的上部仍旧插置在收缩部121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清洗机,包括具有洗涤腔的箱体(1),该箱体(1)的底壁上开有排废口(12),所述箱体(1)底部设置有与排废口(12)相连通的排渣阀(5),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渣阀(5)包括阀壳(51)、阀芯(52),所述阀壳(51)内部中空形成阀腔(511),该阀腔(511)的上端口与所述排废口(12)相连通,所述阀壳(51)的下侧部开有排出口(512),所述阀芯(52)的横截面成形为十字状结构且能上下移动地设于阀壳(51)中,所述阀芯(52)上下移动用于打开或关闭排废口(12)并在打开之前于阀腔(511)上部形成真空吸渣区(5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52)包括水平布置且能与阀腔(511)内壁相贴近配合的阀片(521)及穿过该阀片(521)中央部位布置的阀杆(522),所述排废口(12)与阀腔(511)上端口之间形成有收缩部(121),所述阀杆(522)上部与该收缩部(121)导向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52)移动至阀杆(522)上端插置在收缩部(121)中状态下,用于将排废口(12)关闭;所述阀杆(522)上端保持插置在收缩部(121)中且阀芯(52)向下移动状态下,所述阀片(5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中华史伟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