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陶土砖外墙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04622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陶土砖外墙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底部横钢、若干水平间隔布置的竖直钢筋、若干陶土砖及若干竖直间隔布置的承重钢,所述底部横钢安装于高地块翻边上,所述竖直钢筋竖直设置于底部横钢上,所述陶土砖自下而上累叠砌筑于底部横钢上,并且陶土砖上具有孔洞,其通过孔洞穿接于竖直钢筋上,所述承重钢水平安装于内墙体的圈梁上,其位于上下两层陶土砖之间并与竖直钢筋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承重钢分摊上部砖荷载,能够避免地下室顶板15超荷,进而避免结构破坏;本发明专利技术采取陶土砖留洞穿筋后砂浆封堵,并且将竖直钢筋与内墙之间通过连接片进行连接,防止砖墙倾覆。防止砖墙倾覆。防止砖墙倾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陶土砖外墙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陶土砖外墙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陶土砖外墙是一种新型的墙体饰面材料,现在业主方对外立面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外立面陶土砖表面需要有烧制窑变效果,而且建成后外立面需有一定凹凸层次感;并且根据规范要求,二层以上房屋不允许采用面砖湿贴做法。故二层以上房屋首先排除面砖湿贴做法。在湿贴做法后,砌筑做法成为首选,为了进一步节省砌筑成本缩短工期,有人提出采用常规尺寸一半厚度的陶土砖(常规尺寸:288*60*100mm,调整尺寸:288*60*50mm),调整后不但能节省材料成本,还可缩短烧制加工时间,然而采用该方案砌筑的陶土砖外墙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0003]问题一:楼层3

4层高,若采用从下往上堆砌的做法,砖荷载将全部落到顶板位置,顶板会超荷,会引发一系列结构破坏问题;
[0004]问题二:砖厚度减小一半后稳定性大大降低,如何保证砌筑完成后并且以后长期使用不会倾覆。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陶土砖外墙及其施工方法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陶土砖外墙,包括:
[0007]底部横钢,所述底部横钢安装于高地块翻边上;
[0008]若干水平间隔布置的竖直钢筋,所述竖直钢筋竖直设置于底部横钢上;
[0009]若干陶土砖,所述陶土砖自下而上累叠砌筑于底部横钢上,并且陶土砖上具有孔洞,其通过孔洞穿接于竖直钢筋上;以及
[0010]若干竖直间隔布置的承重钢,所述承重钢水平安装于内墙体的圈梁上,其位于上下两层陶土砖之间并与竖直钢筋连接。
[0011]进一步地,还包括若干竖直间隔布置的水平钢筋,所述水平钢筋水平设置,其位于上下两层陶土砖之间并与竖直钢筋连接。
[0012]进一步地,还包括若干连接片,所述连接片安装于内墙体上,其位于上下两层陶土砖之间并与竖直钢筋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片为L形结构。
[0014]进一步地,所述陶土砖的孔洞内填充设置孔洞砂浆层与竖直钢筋固定。
[0015]进一步地,所述承重钢为角钢。
[0016]进一步地,所述底部横钢为方钢,其通过设置的连接钢与高地块翻边连接。
[0017]进一步地,所述底部横钢上设置底部砂浆层,以对底部横钢进行掩盖。
[001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陶土砖外墙施工方法,包括:
[0019]将底部横钢安装于高地块翻边上;
[0020]在底部横钢上安装若干水平间隔布置的竖直钢筋,将陶土砖自下而上累叠砌筑于底部横钢上,陶土砖上具有孔洞,将陶土砖通过孔洞穿接于竖直钢筋上;
[0021]在陶土砖自下而上的砌筑过程中,选择若干与圈梁对应的一层陶土砖,在该若干层陶土砖的顶部安装承重钢,承重钢与圈梁固定。
[0022]进一步地,还包括:
[0023]将所有竖直钢筋之间通过若干竖直间隔布置的水平钢筋进行连接;
[0024]将若干竖直钢筋通过连接片拉接于内墙体上;
[0025]将竖直钢筋与陶土砖的孔洞通过砂浆进行封堵固定;
[0026]在底部横钢上填充砂浆,形成底部砂浆层,以对底部横钢进行掩盖。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8]1)本专利技术通过承重钢分摊上部砖荷载,能够避免地下室顶板15超荷,进而避免结构破坏;
[0029]2)本专利技术采取陶土砖留洞穿筋后砂浆封堵,并且将竖直钢筋与内墙之间通过连接片进行连接,防止砖墙倾覆。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实施例1竖直方向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0032]图3为图1中B处放大图;
[0033]图4为图1中C处放大图;
[0034]图5为实施例1水平方向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0035]图6为实施例1中陶土砖、竖直钢筋及孔洞砂浆层连接结构示意图。
[0036]图7为实施例2流程图。
[0037]图中:底部横钢1、高地块翻边2、竖直钢筋3、陶土砖4、承重钢5、内墙体6、圈梁7、水平钢筋8、连接片9、孔洞砂浆层10、连接钢11、底部砂浆层12、水泥实心砖13、顶部圈梁14、地下室顶板15、铝板16。
具体实施方式
[0038]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端”、“另一端”、“外侧”、“上”、“内侧”、“水平”、“同轴”、“中央”、“端部”、“长度”、“外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40]实施例1
[0041]请参阅图1

图6,一种陶土砖外墙,包括底部横钢1、若干水平间隔布置的竖直钢筋3、若干陶土砖4以及若干竖直间隔布置的承重钢5,底部横钢1安装于高地块翻边2上,高地块翻边2也可由其它结构替代,竖直钢筋3竖直焊接于底部横钢1上,陶土砖4自下而上累叠砌筑于底部横钢1上,并且陶土砖4上具有孔洞,其通过孔洞穿接于竖直钢筋3上,承重钢5通过特殊倒锥形胶粘型锚栓水平安装于内墙体6的圈梁7上,其位于上下两层陶土砖4之间并
与竖直钢筋3焊接,圈梁7可由其它结构代替。
[0042]其中,陶土砖3以常规的砌筑方式交错累叠构成陶土砖外墙的主体,并且通过竖直钢筋3将陶土砖3串起来,以加强陶土砖外墙的强度。
[0043]其中,每根竖直钢筋3由多段钢筋焊接而成,这样方便将陶土砖4穿接到竖直钢筋3上。
[0044]其中,承重钢5优选为角钢结构,其长度与外墙长度相同,可由多段角钢焊接而成。承重钢5的布置数量及其间隔可根据需要调整。
[0045]可以理解,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专利技术通过承重钢5分摊上部砖载荷,能够避免地下室顶板15超荷,进而避免结构破坏。
[0046]继续参阅图1,本实施例还包括若干竖直间隔布置的水平钢筋8,水平钢筋8水平设置,其位于上下两层陶土砖4之间并与竖直钢筋3焊接。
[0047]可以理解,竖直钢筋3和水平钢筋8在竖向和横向两个维度上增加了陶土砖外墙的强度。
[0048]进一步参阅图2和图4,本实施例还包括若干连接片9,其为L形结构,竖直部分通过消防钉安装于内墙体6上,水平部分位于上下两层陶土砖4之间并与竖直钢筋3焊接。连接片9最好按阵列排布,其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布置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调整,其在竖直方向上的间隔也可根据需要调整,其在水平方向上的间隔根据竖直钢筋3的排布进行调整。
[0049]可以理解,连接片9起到拉接陶土砖外墙,防止其倾覆的作用。
[0050]继续参阅图6,陶土砖4的孔洞内填充设置孔洞砂浆层10与竖直钢筋3固定。...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陶土砖外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横钢(1),所述底部横钢(1)安装于高地块翻边(2)上;若干水平间隔布置的竖直钢筋(3),所述竖直钢筋(3)竖直设置于底部横钢(1)上;若干陶土砖(4),所述陶土砖(4)自下而上累叠砌筑于底部横钢(1)上,并且陶土砖(4)上具有孔洞,其通过孔洞穿接于竖直钢筋(3)上;以及若干竖直间隔布置的承重钢(5),所述承重钢(5)水平安装于内墙体(6)的圈梁(7)上,其位于上下两层陶土砖(4)之间并与竖直钢筋(3)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土砖外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竖直间隔布置的水平钢筋(8),所述水平钢筋(8)水平设置,其位于上下两层陶土砖(4)之间并与竖直钢筋(3)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土砖外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连接片(9),所述连接片(9)安装于内墙体(6)上,其位于上下两层陶土砖(4)之间并与竖直钢筋(3)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陶土砖外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9)为L形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土砖外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陶土砖(4)的孔洞内填充设置孔洞砂浆层(10)与竖直钢筋(3)固定。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土砖外墙,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暘金天天陈伟斌高敏明陈凯强曹平姚龙金杭高攀应小青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华临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