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度计及脱硫吸收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4617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密度测量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密度计及脱硫吸收塔,所述密度计包括压差变送器和竖直设置的主管道,所述主管道的侧壁管壁上由上向下间隔设有进样口和两个测压接口,两个测压接口竖向间隔分布,并均位于所述进样口的上方,所述主管道的下端设有第一阀门,所述压差变送器的水平高度低于位于下方的所述测压接口的水平高度,所述压差变送器的两个测压口与两个测压接口一一对应,每个测压口通过旁通管道与对应所述测压接口连通,且每个所述测压口与对应所述旁通管道的连通处设有三通,两个所述三通的余下的接口处分别设有第二阀门,其用以向旁通管道内通入隔离液体,其结构简单,且适用于测量具有腐蚀性的待测液体,同时其测量精度高。同时其测量精度高。同时其测量精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密度计及脱硫吸收塔


[0001]本技术属于密度测量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密度计及脱硫吸收塔。

技术介绍

[0002]当前我国火力发电厂的生产与运行实际情况,一般多采用石灰石

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对火电厂燃煤发电中的烟气进行有效处理,脱硫吸收塔内浆液密度控制合理,能够有效利用石灰石粉脱硫剂、确保石膏浆液品质、大大降低循环泵、石膏泵、搅拌器电耗和磨损,从而有效降低石灰石粉用量,降低电耗,提高脱硫效率,实现节能减排;目前吸收塔的内石灰浆料的密度测量通常是采用两个压力变送器来测量竖向压差的原理来测量石灰浆料的密度,但石灰浆料的具有腐蚀性,其对压力变送器的膜片腐蚀性较强,故需经常对压力变送器进行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同时可对压差变送器进行保护的密度计。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密度计,包括压差变送器和竖直设置的主管道,所述主管道的侧壁管壁上由上向下间隔设有进样口和两个测压接口,两个所述测压接口竖向间隔分布,并均位于所述进样口的上方,所述主管道的下端设有第一阀门,所述压差变送器的水平高度低于位于下方的所述测压接口的水平高度,所述压差变送器的两个测压口与两个所述测压接口一一对应,每个所述测压口通过旁通管道与对应所述测压接口连通,且每个所述测压口与对应所述旁通管道的连通处设有三通,两个所述三通的余下的接口处分别设有第二阀门,其用以向旁通管道内通入隔离液体。
[0005]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在测量密度时,先打开第一阀门和两个第二阀门使得隔离液体充满两个旁通管,然后关闭第一阀门和两个第二阀门,并通过进样口向主管道内通入待测液体,直至待测液体的液面超过位于上方的所述测压接口即可,此时压差变送器测得的压差为

P(位于下方所述测压接口端的压强减去位于上方所述测压接口的压强差),两个测压接口的竖向间距为

h,此时待测液体的密度ρ=ρ1+

P/g

h,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ρ1为隔离液体的密度,优选的,所述隔离液体可以是水,如此可将隔离液体填充在旁通管路内可避免待测液体与压差变送器接触(这样可以避免待测液体在具有腐蚀性时对压差变送器产生腐蚀),测量完后,可先打开第一阀门,使得主管道内的待测液体排净,再关闭第一阀门,再打开两个第二阀门,使得隔离液体充满主管道以对主管道内进行冲洗,最后关闭两个第二阀门,再打开第一阀门,将主管道内的液体排净即可。
[000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管道的上端还设有溢流壳,所述主管道的上端与所述溢流壳内连接并连通。
[0007]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可避免主管道内的待测液体经主管道的上端漫长而腐蚀周边的设备。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溢流壳的下端还设有排液口。
[0009]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主管道内溢流至溢流壳内的待测液体可经排液口排出,避免溢流壳内出现漫液。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溢流壳为条形壳,所述溢流壳下端的一端设有所述排液口,所述溢流壳下端的另一端与所述主管道的上端连接并连通,所述溢流壳的上端靠近所述排液口的一侧设有通气孔。
[0011]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溢流壳的可避免主管道内的待测液体喷出,同时还可避免溢流壳内出现漫液。
[0012]上述技术方案中两个所述测压接口之间的竖直间距为0.3

1m。
[0013]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可在满足测量精度的前提条件下,使得密度计的占用空间小。
[0014]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管道的内径为1

5cm。
[0015]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可使得每次的取样量少。
[001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管道的下端呈喇叭形收口。
[0017]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结构美观。
[001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管道为塑料管。
[0019]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耐腐蚀性能佳。
[0020]本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可对吸收塔内浆液密度进行测量的的脱硫吸收塔。
[002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另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脱硫吸收塔,包括吸收塔本体、供水管和如上所述的密度计,所述吸收塔本体的侧壁上具有取样口,所述取样口与所述进样口连通,并在连通处设有第三阀门,所述供水管与所述进样口连通,并在连通处设有第四阀门,所述供水管还与两个所述三通余下的接口连通,所述供水管还与两个所述第二阀门的另一端连通。
[0022]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其可间隙是的的对吸收塔内的石灰浆液的密度进行测量,此时打开第三阀门即可使得吸收塔内的石灰浆料进入到主管道内,而打开第四阀门即可使得水进入到主管道内对主管道进行冲洗。
[0023]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控制器,所述第一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和两个第二阀门均为电磁阀,所述压差变送器、第一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和两个第二阀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0024]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其智能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密度计的结构简图;
[002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所述脱硫吸收塔的结构简图;
[002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控制器的电连接图。
[0028]图中:1密度计、11压差变送器、12主管道、121进样口、122测压接口、13旁通管道、14三通、15第二阀门、16第一阀门、17溢流壳、171排液口、172通气孔、2吸收塔本体、21取样口、3供水管、4第三阀门、5第四阀门、6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技术。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
[0030]实施例1
[003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密度计,包括压差变送器11和竖直设置的主管道12,所述主管道12的侧壁管壁上由上向下间隔设有进样口121和两个测压接口122,两个所述测压接口122竖向间隔分布,并均位于所述进样口121的上方,所述主管道12的下端设有第一阀门16,所述压差变送器11的水平高度低于位于下方的所述测压接口122的水平高度,所述压差变送器11的两个测压口与两个所述测压接口122一一对应,每个所述测压口通过旁通管道13(旁通管道需保持其与测压接口连通的一端是其水平高度最高的位置)与对应所述测压接口122连通,且每个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度计,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差变送器(11)和竖直设置的主管道(12),所述主管道(12)的侧壁管壁上由上向下间隔设有进样口(121)和两个测压接口(122),两个所述测压接口(122)竖向间隔分布,并均位于所述进样口(121)的上方,所述主管道(12)的下端设有第一阀门(16),所述压差变送器(11)的水平高度低于位于下方的所述测压接口(122)的水平高度,所述压差变送器(11)的两个测压口与两个所述测压接口(122)一一对应,每个测压口通过旁通管道(13)与对应所述测压接口(122)连通,且每个所述测压口与对应所述旁通管道(13)的连通处设有三通(14),两个所述三通(14)的余下的接口处分别设有第二阀门(15),其用以向旁通管道(13)内通入隔离液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度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道(12)的上端还设有溢流壳(17),所述主管道(12)的上端与所述溢流壳(17)内连接并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度计,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壳(17)的下端还设有排液口(17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度计,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壳(17)为条形壳,所述溢流壳(17)下端的一端设有所述排液口(171),所述溢流壳(17)下端的另一端与所述主管道(12)的上端连接并连通,所述溢流壳(17)的上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山刘天爱罗宏桥周传杰彭光峰
申请(专利权)人:国能长源汉川发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