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装夹电池壳进行CNC加工的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4435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装夹电池壳进行CNC加工的夹具,包括有固定框架、用于插入电池壳的通腔的第一定位块、用于抵靠电池壳的一端外表面的第一夹持机构以及用于抵靠电池壳的一端外表面的第二夹持机构;第一定位块装设于固定框架的中心,第一夹持机构装设于固定框架并位于第一定位块的侧旁,第二夹持机构装设于固定框架并与第一夹持机构上下间隔设置。此种结构的夹具,装夹厚度较薄的电池壳时,不仅可以提供力度大且稳定的夹持状态,不易对电池壳造成变形,从而解决了传统之采用气缸夹持不能可靠地夹持较薄的电池壳进行CNC机加工的问题;利用第二夹持机构夹持电池壳的另一端,机加工时可消减因刀具对电池壳产生的震动,提高电池壳的加工精度。电池壳的加工精度。电池壳的加工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装夹电池壳进行CNC加工的夹具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夹具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用于装夹电池壳进行CNC加工的夹具。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电池壳,通常都是采用冲压成型出壳体,然后在壳体上进行CNC铣削以及钻孔的工序,最终制造成电池壳。当今对电池壳装夹进行CNC加工有两种方式,其一是采用真空吸附固定,另一采用气缸夹持;真空吸附固定的最大缺陷是对电池壳的附着力有限,固定的力度难以保证。因此,大多数厂家都是通过气缸夹持的方式固定电池壳,现有的厂家对于夹持电池壳的夹具结构设计通常是:设置固定夹块和活动夹块,通过气缸驱动活动夹块与固定夹块之间的位移距离来夹持电池壳;这种夹具结构对于一些厚度较厚的电池壳可以实现正常的装夹,如果夹持厚度较薄的电池壳则容易导致电池壳变形,且厚度较薄的电池壳在机加工时,刀具对电池壳产生较大的振动,严重影响了电池壳的加工精度,导致电池壳的废品率很高。
[0003]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装夹电池壳进行CNC加工的夹具,其能有效地解决传统之用于装夹电池壳的夹具夹持较薄的电池壳时出现电池壳变形以及加工精度不高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用于装夹电池壳进行CNC加工的夹具,包括有固定框架、用于插入电池壳的通腔的第一定位块、用于抵靠电池壳的一端外表面的第一夹持机构以及用于抵靠电池壳的一端外表面的第二夹持机构;所述第一定位块装设于固定框架的中心,所述第一夹持机构装设于固定框架并位于第一定位块的侧旁,所述第二夹持机构装设于固定框架并与第一夹持机构上下间隔设置。
[000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包括有呈四角式装设于固定框架的第一夹块、第二夹块、第三夹块以及第四夹块,所述第一夹块、第二夹块、第三夹块以及第四夹块均连接有用于作用其位移的第一气缸;
[0008]所述第一夹块和第三夹块相对设置,并沿第一对角线向第一定位块的中心位移靠近或向第一定位块的中心反向位移远离;
[0009]所述第二夹块和第四夹块相对设置,并沿第二对角线向第一定位块的中心位移靠近或向第一定位块的中心反向位移远离。
[00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包括有呈四角式装设于固定框架的第五夹块、第六夹块、第七夹块以及第八夹块,所述第五夹块、第六夹块、第七夹块以及第八夹块均连接有用于作用其位移的第二气缸;
[0011]所述第五夹块和第七夹块相对设置,并沿第三对角线向第一定位块的中心位移靠近或向第一定位块的中心反向位移远离;
[0012]所述第六夹块和第八夹块相对设置,并沿第四对角线向第一定位块的中心位移靠近或向第一定位块的中心反向位移远离。
[00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夹块、第二夹块、第三夹块、第四夹块、第五夹块、第六夹块、第七夹块以及第八夹块均设置有用于抵靠电池壳外表面的第一圆弧形抵靠面。
[00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夹块、第二夹块、第三夹块、第四夹块、第五夹块、第六夹块、第七夹块以及第八夹块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一滑移凸点,所述固定框架设置有与第一滑移凸点适配安装的第一滑移凹槽。
[001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框架包括有两个左右间隔设置的连接板、装设于两个连接板底部的底板以及装设于两个连接板顶部的顶板,所述第一定位块和第一夹持机构装设于底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夹持机构装设于顶板的上表面。
[001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顶板中心设置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避让孔,所述电池壳的一端穿过第一避让孔抵靠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并使第一定位块插入电池壳的通腔。
[001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定位块的高度是第一夹持机构与第二夹持机构上下间隔之距离的3/5。
[001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定位块的四角设置有多条用于避让电池壳内侧面凸条的避让槽。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0019]1、装夹电池壳时,让第一定位块插入电池壳的通腔中,通过装设于第一定位块侧旁的第一夹持机构抵靠电池壳一端的外表面并与第一定位块夹持电池壳;借助第一定位块抵靠电池壳内表面的作用力与第一夹持机构共同夹持电池壳,装夹厚度较薄的电池壳时,不仅可以提供力度大且稳定的夹持状态,还不易对电池壳造成变形,从而解决了传统之采用气缸夹持不能可靠地夹持较薄的电池壳进行CNC机加工的问题;同时设置与第一夹持机构上下间隔的第二夹持机构,利用第二夹持机构夹持电池壳的另一端,在机加工时可以消减因刀具对电池壳产生的震动,进而可以提高电池壳的加工精度,降低电池壳的加工废品率以及厂商的制造成本;
[0020]2、通过呈四角装设的第一夹块、第二夹块、第三夹块以及第四夹块,且第一夹块和第三夹块相对设置,第二夹块和第四夹块相对设置,第一夹块、第二夹块、第三夹块和第四夹块从四角靠近并抵靠电池壳表面,如此结构可以让大部分作用力都集中在电池壳的四角;区别于抵靠电池壳一个侧面的中心的方式而言,可以进一步减少电池壳变形的可能。
[0021]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用于装夹电池壳进行CNC加工的夹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用于装夹电池壳进行CNC加工的夹具的俯视图;
[0024]图3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用于装夹电池壳进行CNC加工的夹具的分解图;
[0025]图4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用于装夹电池壳进行CNC加工的夹具的另一角度分解图;
[0026]图5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用于装夹电池壳进行CNC加工的夹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装夹有电池壳)。
[0027]附图标识说明:
[0028]1、固定框架;101、连接板;102、底板;103、顶板;11、第一滑移凹槽;12、第一避让孔;
[0029]2、第一定位块;21、避让槽;
[0030]3、第一夹持机构;31、第一夹块;32、第二夹块;33、第三夹块;34、第四夹块;35、第一气缸;36、第一对角线;37、第二对角线;38、第一圆弧形抵靠面;39、第一滑移凸点;
[0031]4、第二夹持机构;41、第五夹块;42、第六夹块;43、第七夹块;44、第八夹块;45、第二气缸;46、第三对角线;47、第四对角线;
[0032]5、电池壳。
具体实施方式
[0033]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是一种用于装夹电池壳进行CNC加工的夹具,包括有固定框架、第一定位块、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
[0034]在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装夹电池壳进行CNC加工的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固定框架(1)、用于插入电池壳(5)的通腔的第一定位块(2)、用于抵靠电池壳(5)的一端外表面的第一夹持机构(3)以及用于抵靠电池壳(5)的一端外表面的第二夹持机构(4);所述第一定位块(2)装设于固定框架(1)的中心,所述第一夹持机构(3)装设于固定框架(1)并位于第一定位块(2)的侧旁,所述第二夹持机构(4)装设于固定框架(1)并与第一夹持机构(3)上下间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装夹电池壳进行CNC加工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机构(3)包括有呈四角式装设于固定框架(1)的第一夹块(31)、第二夹块(32)、第三夹块(33)以及第四夹块(34),所述第一夹块(31)、第二夹块(32)、第三夹块(33)以及第四夹块(34)均连接有用于作用其位移的第一气缸(35);所述第一夹块(31)和第三夹块(33)相对设置,并沿第一对角线(36)向第一定位块(2)的中心位移靠近或向第一定位块(2)的中心反向位移远离;所述第二夹块(32)和第四夹块(34)相对设置,并沿第二对角线(37)向第一定位块(2)的中心位移靠近或向第一定位块(2)的中心反向位移远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装夹电池壳进行CNC加工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机构(4)包括有呈四角式装设于固定框架(1)的第五夹块(41)、第六夹块(42)、第七夹块(43)以及第八夹块(44),所述第五夹块(41)、第六夹块(42)、第七夹块(43)以及第八夹块(44)均连接有用于作用其位移的第二气缸(45);所述第五夹块(41)和第七夹块(43)相对设置,并沿第三对角线(46)向第一定位块(2)的中心位移靠近或向第一定位块(2)的中心反向位移远离;所述第六夹块(42)和第八夹块(44)相对设置,并沿第四对角线(47)向第一定位块(2)的中心位移靠近或向第一定位块(2)的中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军陈振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伟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