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冬青提取物及其在制备抗氧化组合物中的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44049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植物制品领域,提供了大叶冬青提取物及其在制备抗氧化组合物中的用途,抗氧化组合物,包括组分植物混合发酵物、植物油脂、维生素E;植物混合发酵物包括:大叶冬青叶、玉竹、香叶天竺葵叶;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大叶冬青的开发前景,针对其抗氧化的效果开发出了一种大叶冬青为主的抗氧化组合物。通过大叶冬青、玉竹、香叶天竺葵的复配配合特定的植物油脂;对常见的自由基有良好的清除效果,同时油脂具有极佳的保湿功能;使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抗氧化组合物特别适用于添加在驻留类化妆品内。于添加在驻留类化妆品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叶冬青提取物及其在制备抗氧化组合物中的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制品领域,具体涉及大叶冬青提取物及其在制备抗氧化组合物中的用途。

技术介绍

[0002]大叶冬青(Ilex latifolia Thunb)为冬青科乔本植物,为分布在我国境内的原生植物;是中国南部居民喜欢饮用的苦丁茶(Ku ding cha)的主要原料。传统医学中苦丁茶用于头痛、高血压等的治疗剂,尤其,大叶冬青用于缺血性心脏疾病以及心肌梗塞的治疗剂。
[0003]该植物成分复杂,已报道的就有皂苷、三萜、甾醇、黄酮、挥发油、脂肪酸、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等多种类别。但是大叶冬青的苦丁茶氰苷在高剂量下对肝肾等脏器具有明显的毒性,限制了大叶冬青的开发。
[0004]对于大叶冬青的开发大多为植物养殖方面,如扦插、育苗。用于医药、保健品、护肤品等方面的开发,目前有如CN201110232268.4大叶冬青提取物为有效成分的药物组合物所公开的作为缺血性疾病或退行性脑疾患的预防或治疗用药物成分使用;如CN201110171481.9一种大叶冬青提取物公开了作为制造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高脂血症、病毒性肝炎的药品或保健品的成分使用;如CN201910757481.3一种具有降血糖功效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公开了作为降血糖功效的成分使用;但总体而言对于大叶冬青的开发还有很大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对大叶冬青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了大叶冬青提取物及其在制备抗氧化组合物中的用途。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氧化组合物,以质量份计算包括以下组分:
[0007]植物混合发酵物
ꢀꢀꢀꢀꢀ
10
[0008]植物油脂
ꢀꢀꢀꢀꢀꢀꢀꢀꢀꢀꢀ
40

60
[0009]维生素E
ꢀꢀꢀꢀꢀꢀꢀꢀꢀꢀꢀ
0.6

1.2;
[0010]所述植物混合发酵物质量份计算包括:
[0011]大叶冬青叶
ꢀꢀꢀꢀꢀꢀꢀꢀꢀ
60
[0012]玉竹
ꢀꢀꢀꢀꢀꢀꢀꢀꢀꢀꢀꢀꢀꢀꢀ
20

30
[0013]香叶天竺葵叶
ꢀꢀꢀꢀꢀꢀꢀ
10

20;
[0014]所述植物混合发酵物的制备方法为:将大叶冬青叶、玉竹、香叶天竺葵作为发酵原料,加入菌种进行发酵所得。
[0015]特别地,所述植物油脂为以下中的至少一种;
[0016]薄荷叶油、霍巴巴油、山茶籽油、葡萄籽油、薄荷叶油、小麦胚芽油、玫瑰花油、茉莉花油。
[0017]特别地,所述植物混合发酵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8](1)将大叶冬青叶、香叶天竺葵叶、玉竹洗净后粉碎至≤2mm,得发酵原料;
[0019](2)将发酵原料、pda培养基以4

6:1的质量比混合,调节ph为4.5;
[0020](3)接种啤酒酵母菌,发酵至少72h;发酵温度为22

40℃;
[0021](4)发酵完成后过滤,取脂溶性成分,得植物混合发酵物。
[0022]特别地,步骤(3)中,0

24h内发酵温度为25
±
3℃;24h后发酵温度为35
±
5℃。
[0023]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前述抗氧化组合物在驻留类化妆品中的应用。
[002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5]本专利技术基于大叶冬青的开发前景,针对其抗氧化的效果开发出了一种大叶冬青为主的抗氧化组合物。通过大叶冬青、玉竹、香叶天竺葵的复配配合特定的植物油脂;对常见的自由基有良好的清除效果,同时油脂具有极佳的保湿功能;使得本专利技术的抗氧化组合物特别适用于添加在驻留类化妆品内。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阐述,下述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27]本专利技术中,大叶冬青叶为冬青科冬青属大叶冬青Ilex latifolia Thunb.的成熟叶片。
[0028]玉竹为百合科黄精属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Mill.)Druce的根茎。
[0029]香叶天竺葵叶为牻牛儿苗科天竺葵属香叶天竺葵Pelargonium Graveolens L'H
é
r.的的成熟叶片。
[0030]啤酒酵母菌为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0031]薄荷叶油来自MENTHA ARVENSIS。
[0032]霍霍巴油来自SIMMONDSIA CHINENSIS(JOJOBA)。
[0033]山茶籽油来自CAMELLIA JAPONICA
[0034]葡萄籽油来自Vitis vinifera L.的成熟果实种子。
[0035]薄荷叶油来自MENTHA ARVENSIS。
[0036]小麦胚芽油来自Triticum aestivum L.的胚芽。
[0037]玫瑰花油来自ROSA RUGOSA。
[0038]茉莉花油来自JASMINUM SAMBAC。
[0039]pda培养基的内容物如下:
[0040]马铃薯200克
[0041]葡萄糖20克
[0042]琼脂20克
[0043]蒸馏水1000毫升
[0044]自然pH。
[0045]植物混合发酵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6](1)将大叶冬青叶、香叶天竺葵叶、玉竹洗净后粉碎至≤2mm;大叶冬青叶浸泡ph为
8.0的12h碳酸氢钠水溶液备用;将大叶冬青叶、香叶天竺葵、玉竹混合得发酵原料;
[0047](2)将发酵原料、pda培养基混合,调节ph为4.5;
[0048](3)接种啤酒酵母菌,发酵72h;0

24h内发酵温度为25
±
3℃;24h后发酵温度为35
±
5℃。
[0049](4)发酵完成后过滤,取脂溶性成分,得植物混合发酵物。
[0050]各步骤的技术参数与原料比例如下表1(单位质量份)所示。
[0051]表1
[0052][0053]安全性测试
[0054]将获得的三组植物混合发酵物参照《2022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中的人体皮肤斑贴试验。皮肤封闭型斑贴试验的方法为:选择年龄为18

60周岁的人员30名,选用面积不超过50mm2、深度约1mm的合格斑试器材,取用0.020mL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备的修复紧致组合物放入斑试器小室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抗氧化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质量份计算包括以下组分:植物混合发酵物
ꢀꢀꢀꢀꢀꢀ
10植物油脂
ꢀꢀꢀꢀꢀꢀꢀꢀꢀꢀꢀꢀ
40

60维生素E
ꢀꢀꢀꢀꢀꢀꢀꢀꢀꢀꢀꢀ
0.6

1.2;所述植物混合发酵物质量份计算包括:大叶冬青叶
ꢀꢀꢀꢀꢀꢀꢀꢀꢀꢀ
60玉竹
ꢀꢀꢀꢀꢀꢀꢀꢀꢀꢀꢀꢀꢀꢀꢀꢀ
20

30香叶天竺葵叶
ꢀꢀꢀꢀꢀꢀꢀꢀ
10

20;所述植物混合发酵物的制备方法为:将大叶冬青叶、玉竹、香叶天竺葵作为发酵原料,加入菌种进行发酵所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氧化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油脂为以下中的至少一种;薄荷叶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桂洪潘忠林罗雄生林佰开陈品健谢桂锋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汉方医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