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重力储能的可调节液压折弯模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42477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重力储能的可调节液压折弯模具装置,包括凸模Ⅰ、凸模Ⅱ、凹模Ⅰ和凹模Ⅱ;所述凸模Ⅰ与凸模Ⅱ连接组合成一工字形的上模,且所述凹模Ⅰ与凹模Ⅱ连接组合成一工字形的下模;凸模Ⅰ和凸模Ⅱ的连接处与液压机连接,进而将上模处于悬空状态;凹模Ⅰ和凹模Ⅱ的连接处与液压机底座连接,进而将下模固定于上模的正下方;凸模Ⅰ与凹模Ⅰ相匹配,且其设置位置与凹模Ⅰ的设置位置相对应,进而通过凸模Ⅰ与凹模Ⅰ的搭配使用,将钢板折弯成型为工件a;凸模Ⅱ与凹模Ⅱ相匹配,且其设置位置与凹模Ⅱ的设置位置相对应,进而通过凸模Ⅱ与凹模Ⅱ的搭配使用,将钢板折弯成型为工件b。本发明专利技术满足折弯成型各种形状和尺寸的工件,降低了成本。本。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重力储能的可调节液压折弯模具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重力储能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重力储能的可调节液压折弯模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储能行业已出现了重力储能的新型技术;重力储能即通过提升重物,把富裕电能转换、存储为重物的势能。重力储能塔是一种利用起重机将混凝土块堆叠成塔的结构,利用混凝土块的吊起和吊落进行储能和释能。单块混凝土配重块体积可能超过十几立方米,质量重达几十吨,若全部采用混凝土浇筑材料,则造价十分高昂,而若采用工程渣土、固体废弃物、矿山尾矿和建筑施工垃圾等制造,则能极大的降低材料成本,节约资源,同时“变废为宝”。
[0003]在重力储能配重块预制件的生产中,会用到大量的配重块预制件模具,而在配重块预制件模具的折弯生产中,一般都是对板材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目前采用的方法一般都是针对特殊需求的产品进行折弯模具的定制,然而定制模具的制作周期时间长,且不可能一次完成,需要多次对定制模具进行微调,导致模具制作成本高且效率低下。因此,如何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以及提高产品质量已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重力储能的可调节液压折弯模具装置,上模和下模的长度都可以使用不同的组装模进行调节,满足折弯成型各种形状和尺寸的工件,进而降低了成本;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产品质量。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重力储能的可调节液压折弯模具装置,其创新点在于:包括凸模Ⅰ、凸模Ⅱ、凹模Ⅰ和凹模Ⅱ;所述凸模Ⅰ、凸模Ⅱ、凹模Ⅰ以及凹模Ⅱ均为T形结构,且所述凸模Ⅰ通过螺栓与所述凸模Ⅱ连接组合成一工字形的上模,所述凹模Ⅰ通过螺栓与所述凹模Ⅱ连接组合成一工字形的下模;所述凸模Ⅰ和凸模Ⅱ的连接处通过螺栓与液压机连接,进而将上模处于悬空状态;所述凹模Ⅰ和凹模Ⅱ的连接处通过螺栓与液压机底座连接,进而将下模固定于上模的正下方;所述凸模Ⅰ与所述凹模Ⅰ相匹配,且其设置位置与所述凹模Ⅰ的设置位置相对应,进而通过凸模Ⅰ与凹模Ⅰ的搭配使用,将钢板折弯成型为工件a;所述凸模Ⅱ与所述凹模Ⅱ相匹配,且其设置位置与所述凹模Ⅱ的设置位置相对应,进而通过凸模Ⅱ与凹模Ⅱ的搭配使用,将钢板折弯成型为工件b。
[0006]优选的,所述凸模Ⅰ包括圆角模、第一连接钢板、顶板、调节螺栓、支架、基础模、4号组装模Ⅰ、4号组装模Ⅱ和垫片;所述基础模与所述支架垂直焊接形成一T形结构,且在所述基础模的两侧还分别通过螺栓依次安装4号组装模Ⅰ以及4号组装模Ⅱ,在每一所述4号组装模Ⅱ远离基础模的一侧上边沿处还分别同轨迹垂直焊接有顶板,且每一所述顶板分别与对
应所述4号组装模Ⅱ的上表面平齐;在每一所述4号组装模Ⅱ远离基础模的一侧前边沿处还分别同轨迹垂直焊接有第一连接钢板,且每一所述第一连接钢板分别与对应所述4号组装模Ⅱ的前表面平齐;在每一所述第一连接钢板远离基础模的一侧还呈矩形垂直嵌入贯穿开设有上下方向腰型孔,且在其靠近基础模的一侧呈矩形垂直嵌入贯穿开设有左右方向腰型孔;在每一所述顶板上呈矩形垂直螺接有调节螺栓,且将圆角模与对应4号组装模Ⅱ对齐对接后,通过上下方向腰型孔进行圆角模竖直位置调节、以及通过左右方向腰型孔进行圆角模水平位置调节,再通过调节螺栓锁紧固定;在每一所述4号组装模Ⅱ的下表面还分别设有垫片,并通过垫片将上模的对应两边形成弧形,进而减少钢板回弹,并使压力集中有助于成型。
[0007]优选的,所述凸模Ⅱ包括圆角模、第一连接钢板、顶板、调节螺栓、支架、基础模、4号组装模Ⅰ、2号组装模、4号正过渡模、4号反过渡模和垫片;所述基础模与所述支架垂直焊接形成一T形结构,且在所述基础模的两侧还分别通过螺栓依次安装4号组装模Ⅰ、4号反过渡模、2号组装模以及4号正过渡模;在每一所述4号正过渡模远离基础模的一侧上边沿处还分别同轨迹垂直焊接有顶板,且每一所述顶板分别与对应所述4号正过渡模的上表面平齐;在每一所述4号正过渡模远离基础模的一侧前边沿处还分别同轨迹垂直焊接有第一连接钢板,且每一所述第一连接钢板分别与对应所述4号正过渡模的前表面平齐;将圆角模与对应4号正过渡模对齐对接后,通过上下方向腰型孔进行圆角模竖直位置调节、以及通过左右方向腰型孔进行圆角模水平位置调节,再通过调节螺栓锁紧固定;在每一所述4号正过渡模的下表面还分别设有垫片,并通过垫片将上模的对应两边形成弧形,进而减少钢板回弹,并使压力集中有助于成型。
[0008]优选的,所述凹模Ⅰ包括直角模、第一连接钢板、顶板、调节螺栓、支架、基础模、4号组装模Ⅰ、4号组装模Ⅱ和垫片;所述基础模与所述支架垂直焊接形成一T形结构,且在所述基础模的两侧还分别通过螺栓依次安装4号组装模Ⅰ以及4号组装模Ⅱ,在每一所述4号组装模Ⅱ远离基础模的一侧上边沿处还分别同轨迹垂直焊接有顶板,且每一所述顶板分别与对应所述4号组装模Ⅱ的上表面平齐;在每一所述4号组装模Ⅱ远离基础模的一侧前边沿处还分别同轨迹垂直焊接有第一连接钢板,且每一所述第一连接钢板分别与对应所述4号组装模Ⅱ的前表面平齐;将直角模与对应4号组装模Ⅱ对齐对接后,通过上下方向腰型孔进行直角模竖直位置调节、以及通过左右方向腰型孔进行直角模水平位置调节,再通过调节螺栓锁紧固定;在每一所述4号组装模Ⅱ的下表面还分别设有垫片,并通过垫片将下模的对应两边形成弧形,进而减少钢板回弹,并使压力集中有助于成型。
[0009]优选的,所述凹模Ⅱ包括直角模、第一连接钢板、顶板、调节螺栓、支架、基础模、4号组装模Ⅰ、2号组装模、4号正过渡模、4号反过渡模和垫片;所述基础模与所述支架垂直焊接形成一T形结构,且在所述基础模的两侧还分别通过螺栓依次安装4号组装模Ⅰ、4号反过渡模、2号组装模以及4号正过渡模;在每一所述4号正过渡模远离基础模的一侧上边沿处还分别同轨迹垂直焊接有顶板,且每一所述顶板分别与对应所述4号正过渡模的上表面平齐;在每一所述4号正过渡模远离基础模的一侧前边沿处还分别同轨迹垂直焊接有第一连接钢板,且每一所述第一连接钢板分别与对应所述4号正过渡模的前表面平齐;将直角模与对应4号正过渡模对齐对接后,通过上下方向腰型孔进行直角模竖直位置调节、以及通过左右方向腰型孔进行直角模水平位置调节,再通过调节螺栓锁紧固定;在每一所述4号正过渡模的
下表面还分别设有垫片,并通过垫片将下模的对应两边形成弧形,进而减少钢板回弹,并使压力集中有助于成型。
[0010]优选的,每一所述圆角模均包括圆角钢板和矩形钢板;每一所述圆角钢板分别与对应所述矩形钢板垂直焊接形成一长方体结构,并通过圆角钢板的圆角来折弯钢板的圆角;在每一所述圆角模的上表面呈矩形垂直嵌入开设有螺纹孔,每一所述螺纹孔的设置位置分别与对应所述上下方向腰型孔的设置位置相对应,且通过螺纹孔和上下方向腰型孔的配合,进行圆角模竖直位置调节;在每一所述圆角模的前后两侧还分别呈矩形垂直嵌入开设有与调节螺栓相匹配的通孔,且每一所述通孔的设置位置分别与对应所述调节螺栓的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重力储能的可调节液压折弯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凸模Ⅰ、凸模Ⅱ、凹模Ⅰ和凹模Ⅱ;所述凸模Ⅰ、凸模Ⅱ、凹模Ⅰ以及凹模Ⅱ均为T形结构,且所述凸模Ⅰ通过螺栓与所述凸模Ⅱ连接组合成一工字形的上模,所述凹模Ⅰ通过螺栓与所述凹模Ⅱ连接组合成一工字形的下模;所述凸模Ⅰ和凸模Ⅱ的连接处通过螺栓与液压机连接,进而将上模处于悬空状态;所述凹模Ⅰ和凹模Ⅱ的连接处通过螺栓与液压机底座连接,进而将下模固定于上模的正下方;所述凸模Ⅰ与所述凹模Ⅰ相匹配,且其设置位置与所述凹模Ⅰ的设置位置相对应,进而通过凸模Ⅰ与凹模Ⅰ的搭配使用,将钢板折弯成型为工件a;所述凸模Ⅱ与所述凹模Ⅱ相匹配,且其设置位置与所述凹模Ⅱ的设置位置相对应,进而通过凸模Ⅱ与凹模Ⅱ的搭配使用,将钢板折弯成型为工件b。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重力储能的可调节液压折弯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Ⅰ包括圆角模、第一连接钢板、顶板、调节螺栓、支架、基础模、4号组装模Ⅰ、4号组装模Ⅱ和垫片;所述基础模与所述支架垂直焊接形成一T形结构,且在所述基础模的两侧还分别通过螺栓依次安装4号组装模Ⅰ以及4号组装模Ⅱ,在每一所述4号组装模Ⅱ远离基础模的一侧上边沿处还分别同轨迹垂直焊接有顶板,且每一所述顶板分别与对应所述4号组装模Ⅱ的上表面平齐;在每一所述4号组装模Ⅱ远离基础模的一侧前边沿处还分别同轨迹垂直焊接有第一连接钢板,且每一所述第一连接钢板分别与对应所述4号组装模Ⅱ的前表面平齐;在每一所述第一连接钢板远离基础模的一侧还呈矩形垂直嵌入贯穿开设有上下方向腰型孔,且在其靠近基础模的一侧呈矩形垂直嵌入贯穿开设有左右方向腰型孔;在每一所述顶板上呈矩形垂直螺接有调节螺栓,且将圆角模与对应4号组装模Ⅱ对齐对接后,通过上下方向腰型孔进行圆角模竖直位置调节、以及通过左右方向腰型孔进行圆角模水平位置调节,再通过调节螺栓锁紧固定;在每一所述4号组装模Ⅱ的下表面还分别设有垫片,并通过垫片将上模的对应两边形成弧形,进而减少钢板回弹,并使压力集中有助于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重力储能的可调节液压折弯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Ⅱ包括圆角模、第一连接钢板、顶板、调节螺栓、支架、基础模、4号组装模Ⅰ、2号组装模、4号正过渡模、4号反过渡模和垫片;所述基础模与所述支架垂直焊接形成一T形结构,且在所述基础模的两侧还分别通过螺栓依次安装4号组装模Ⅰ、4号反过渡模、2号组装模以及4号正过渡模;在每一所述4号正过渡模远离基础模的一侧上边沿处还分别同轨迹垂直焊接有顶板,且每一所述顶板分别与对应所述4号正过渡模的上表面平齐;在每一所述4号正过渡模远离基础模的一侧前边沿处还分别同轨迹垂直焊接有第一连接钢板,且每一所述第一连接钢板分别与对应所述4号正过渡模的前表面平齐;将圆角模与对应4号正过渡模对齐对接后,通过上下方向腰型孔进行圆角模竖直位置调节、以及通过左右方向腰型孔进行圆角模水平位置调节,再通过调节螺栓锁紧固定;在每一所述4号正过渡模的下表面还分别设有垫片,并通过垫片将上模的对应两边形成弧形,进而减少钢板回弹,并使压力集中有助于成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重力储能的可调节液压折弯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Ⅰ包括直角模、第一连接钢板、顶板、调节螺栓、支架、基础模、4号组装模Ⅰ、4号组装模Ⅱ和垫片;所述基础模与所述支架垂直焊接形成一T形结构,且在所述基础模的两侧还分别通过螺栓依次安装4号组装模Ⅰ以及4号组装模Ⅱ,在每一所述4号组装模Ⅱ远离基础模的一侧上边沿处还分别同轨迹垂直焊接有顶板,且每一所述顶板分别与对应所述4号组装模

的上表面平齐;在每一所述4号组装模Ⅱ远离基础模的一侧前边沿处还分别同轨迹垂直焊接有第一连接钢板,且每一所述第一连接钢板分别与对应所述4号组装模Ⅱ的前表面平齐;将直角模与对应4号组装模Ⅱ对齐对接后,通过上下方向腰型孔进行直角模竖直位置调节、以及通过左右方向腰型孔进行直角模水平位置调节,再通过调节螺栓锁紧固定;在每一所述4号组装模Ⅱ的下表面还分别设有垫片,并通过垫片将下模的对应两边形成弧形,进而减少钢板回弹,并使压力集中有助于成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重力储能的可调节液压折弯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Ⅱ包括直角模、第一连接钢板、顶板、调节螺栓、支架、基础模、4号组装模Ⅰ、2号组装模、4号正过渡模、4号反过渡模和垫片;所述基础模与所述支架垂直焊接形成一T形结构,且在所述基础模的两侧还分别通过螺栓依次安装4号组装模Ⅰ、4号反过渡模、2号组装模以及4号正过渡模;在每一所述4号正过渡模远离基础模的一侧上边沿处还分别同轨迹垂直焊接有顶板,且每一所述顶板分别与对应所述4号正过渡模的上表面平齐;在每一所述4号正过渡模远离基础模的一侧前边沿处还分别同轨迹垂直焊接有第一连接钢板,且每一所述第一连接钢板分别与对应所述4号正过渡模的前表面平齐;将直角模与对应4号正过渡模对齐对接后,通过上下方向腰型孔进行直角模竖直位置调节、以及通过左右方向腰型孔进行直角模水平位置调节,再通过调节螺栓锁紧固定;在每一所述4号正过渡模的下表面还分别设有垫片,并通过垫片将下模的对应两边形成弧形,进而减少钢板回弹,并使压力集中有助于成型。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重力储能的可调节液压折弯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圆角模均包括圆角钢板和矩形钢板;每一所述圆角钢板分别与对应所述矩形钢板垂直焊接形成一长方体结构,并通过圆角钢板的圆角来折弯钢板的圆角;在每一所述圆角模的上表面呈矩形垂直嵌入开设有螺纹孔,每一所述螺纹孔的设置位置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圣军夏惠进崔民明何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天楹环保能源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