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旋式通道微穿孔吸声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低频吸声
,尤其是涉及一种螺旋式通道微穿孔吸声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低频噪声(<500Hz)存在于航空航天、高速列车和生活的各个领域,长期暴露于低频噪声中会对人体产生显著的危害,甚至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而且低频噪声也会导致精密仪器失灵。因此,有必要对低频噪声进行控制。
[0003]噪声控制主要分为两种方式,主动噪声控制与被动噪声控制。主动噪声控制技术通过生成与噪声频谱完全相同、相位完全相反的声波将噪声抵消。被动噪声控制技术通常使用吸声材料实现噪声的控制,其降噪空间大,对中高频噪声的抑制效果好。然而对于低频噪声而言,被动噪声控制方式通常会使得吸声材料的厚度与工作波长相当,占用空间大,工程应用的范围被严重限制。传统的共振式吸声结构常应用于低频噪声吸收,但是单吸声峰值带来的吸声频带过窄导致无法在较宽的频段内保持高效吸声,并且工作频段固定,难以应对频率变化无规律、杂乱无序的噪声。因此,设计一种能够兼顾低频宽频噪声吸收和结构轻量化需求的可调频吸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旋式通道微穿孔吸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为呈竖直向设置且两端开口的圆柱形外壳;外螺旋结构,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外螺旋结构包括外圈侧壁和四个螺旋外圈通道,所述外圈侧壁为两端开口的圆柱筒,各所述螺旋外圈通道分别呈螺旋状设置于所述外壳与所述外圈侧壁之间;各所述螺旋外圈通道的下端均设有外圈通道挡板,各所述外圈通道挡板的设置高度不同;内螺旋结构,设置于所述外圈侧壁的内部,所述内螺旋结构包括内圈圆柱和两个螺旋内圈通道,各所述螺旋内圈通道分别呈螺旋状设置于所述内圈圆柱与所述外圈侧壁之间;各所述螺旋内圈通道的下端均设有内圈通道挡板,各所述内圈通道挡板的设置高度不同;微穿孔板,设置于所述外壳的上端,所述微穿孔板上设有四个外圈穿孔部和两个内圈穿孔部,各所述外圈穿孔部分别与各所述螺旋外圈通道的上端开口一一对应,各所述内圈穿孔部分别与各所述螺旋内圈通道的上端开口一一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式通道微穿孔吸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圆柱、所述外圈侧壁和所述外壳同轴设置,且所述内圈圆柱、所述外圈侧壁和所述外壳的高度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式通道微穿孔吸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与所述外圈侧壁之间形成外圈腔室,各所述螺旋外圈通道的上端开口分别在所述外圈腔室的上端均匀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旋式通道微穿孔吸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圆柱与所述外圈侧壁之间形成内圈腔室,各所述螺旋内圈通道的第上端开口分别在所述内圈腔室的上端均匀布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螺旋式通道微穿孔吸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螺旋外圈通道的上端开口均为扇形,所述外圈穿孔部为与所述螺旋外圈通道的上端开口相适配的扇形;各所述螺旋内圈通道的上端开口均为扇形,所述内圈穿孔部为与所述螺旋内圈通道的上端开口相适配的扇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桂林,肖育斌,刘杰,何俊峰,李方义,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