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替代旋切模具结构及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04072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替代旋切模具结构及加工方法,包括加工材料、加工冲头、第一加工槽、第二加工槽和凹模模具本体,所述加工材料的内侧壁抵触连接有加工冲头,所述加工材料的外侧壁与第一加工槽和第二加工槽的内侧壁相抵触,所述第一加工槽设置在第二加工槽的下方,所述第一加工槽和第二加工槽贯穿开设在凹模模具本体的内部,所述第一加工槽的顶端内侧壁尺寸大于第一加工槽的底端内侧壁尺寸,本结构改良了现有的冲压工艺,用十分简单的结构解决了此类产品的特殊要求,并在此过程自动化生产中大大提高了产品精准定位,和大大提升了模具的生产效率,这样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和生产中的工作效率。中的工作效率。中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替代旋切模具结构及加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模具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可替代旋切模具结构及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
[0003]由于要满足客户每年上百万件的需求量,必须开发能批量生产的模具。此产品为正常拉伸产品,但客户对产品开口平面处有特殊要求,此处为装配平面,客户需要尽可能保证此段平面端达到最大,但正常拉伸结构此处本身是有法兰的,我们需要通过整形,将法兰处的R角做小,之后再切掉法兰,由于R角不可能整到极限,总会存在,则法兰根部处就会有较大的R角,这样的话,就不符合客户的要求,如需满足客户需求,可以通过机加工来满足,但这样增加了更多的成本,且考虑到再装夹,效率也较低,不太适合大批量生产,如若在模具中实现此要求,只能设计旋切模具,产品做的高一些,通过旋切模具,从开口处切断,这样产品平面端为断截面,可以满足客户需求,但旋切模具结构较复杂,和现有冲床匹配度也较差,适用性不强,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可替代旋切模具结构及加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替代旋切模具结构及加工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由于要满足客户每年上百万件的需求量,必须开发能批量生产的模具。此产品为正常拉伸产品,但客户对产品开口平面处有特殊要求,此处为装配平面,客户需要尽可能保证此段平面端达到最大,但正常拉伸结构此处本身是有法兰的,我们需要通过整形,将法兰处的R角做小,之后再切掉法兰,由于R角不可能整到极限,总会存在,则法兰根部处就会有较大的R角,这样的话,就不符合客户的要求,如需满足客户需求,可以通过机加工来满足,但这样增加了更多的成本,且考虑到再装夹,效率也较低,不太适合大批量生产,如若在模具中实现此要求,只能设计旋切模具,产品做的高一些,通过旋切模具,从开口处切断,这样产品平面端为断截面,可以满足客户需求,但旋切模具结构较复杂,和现有冲床匹配度也较差,适用性不强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替代旋切模具结构及加工方法,包括加工材料、加工冲头、第一加工槽、第二加工槽和凹模模具本体,所述加工材料的内侧壁抵触连接有加工冲头,所述加工材料的外侧壁与第一加工槽和第二加工槽的内侧壁相抵触,所述第一加工槽设置在第二加工槽的下方,所述第一加工槽和第二加工槽贯穿开设在凹模模具本体的内部。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工槽的顶端内侧壁尺寸大于第一加工槽的底端内侧壁尺寸。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工槽的底端内侧壁尺寸与第二加工槽的内侧壁尺寸相同。
[0008]优选的,所述凹模模具本体的两侧均开设用于安装的连接卡槽,所述凹模模具本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垫块。
[0009]优选的,所述垫块的内部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内部设置有推块,所述推块的顶端与加工材料的底端相抵触,所述推块的底端与第一输出组件的输出端相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加工冲头设置在导正模具的内部,所述加工冲头的顶端与第二输出组件的输出端相连接。
[0011]优选的,包括以下步骤:
[0012]S1:首先将需进行加工的加工材料放置在导正模具的内部;
[0013]S2:其次加工冲头通过第二输出组件的输出端向下进行输出;
[0014]S3:之后加工冲头将加工材料冲压进凹模模具本体的内部,通过凹模模具本体与加工冲头进行冲裁;
[0015]S4:然后通过凹模模具本体内部开设的第一加工槽和第二加工槽对加工材料成型;
[0016]S5:最后在加工材料成型后通过第一输出组件驱动推块将加工完成的工件顶出下料。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该可替代旋切模具结构及加工方法,本结构改良了现有的冲压工艺,用十分简单的结构解决了此类产品的特殊要求,并在此过程自动化生产中大大提高了产品精准定位,和大大提升了模具的生产效率,这样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和生产中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正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凹模模具本体的正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的A部放大零件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夹持座的内部结构图。
[0023]图中:1、加工材料;2、加工冲头;3、第一加工槽;4、第二加工槽;5、凹模模具本体;6、连接卡槽;7、垫块;8、推块;9、第一输出组件;10、导正模具;11、第二输出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实施例一
[0026]请参阅图1-图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替代旋切模具结构及加工方法,包括加工材料1、加工冲头2、第一加工槽3、第二加工槽4和凹模模具本体5,加工材料1的内侧壁抵触连接有加工冲头2,加工材料1的外侧壁与第一加工槽3和第二加工槽4的内侧壁相抵触,第一加工槽3设置在第二加工槽4的下方,第一加工槽3和第二加工槽4贯穿开设在凹模模具本体5的内部,本结构改良了现有的冲压工艺,用十分简单的结构解决了此类产品的特殊要求,
并在此过程自动化生产中大大提高了产品精准定位,和大大提升了模具的生产效率,这样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和生产中的工作效率。
[0027]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加工槽3的顶端内侧壁尺寸大于第一加工槽3的底端内侧壁尺寸,通过设置的第一加工槽3,这样在使用过程中可对加工材料1的上端进行成型。
[0028]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加工槽3的底端内侧壁尺寸与第二加工槽4的内侧壁尺寸相同,通过设置的第二加工槽4,这样在使用过程中可加工材料1的上端进行成型。
[0029]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凹模模具本体5的两侧均开设用于安装的连接卡槽6,凹模模具本体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垫块7,通过设置的垫块7,这样在使用过程中可进行固定安装凹模模具本体5,并对凹模模具本体5起到一定的缓冲保护的作用。
[0030]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垫块7的内部开设有通槽,通槽的内部设置有推块8,推块8的顶端与加工材料1的底端相抵触,推块8的底端与第一输出组件9的输出端相连接,通过设置的推块8,这样使加工材料1在成型完成后通过第一输出组件9驱动推块8将成型完成后的加工件进行顶出,这样避免了在成型后需手动脱模导致加工的工作效率不佳。
[0031]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加工冲头2设置在导正模具10的内部,加工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替代旋切模具结构,包括加工材料(1)、加工冲头(2)、第一加工槽(3)、第二加工槽(4)和凹模模具本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材料(1)的内侧壁抵触连接有加工冲头(2),所述加工材料(1)的外侧壁与第一加工槽(3)和第二加工槽(4)的内侧壁相抵触,所述第一加工槽(3)设置在第二加工槽(4)的下方,所述第一加工槽(3)和第二加工槽(4)贯穿开设在凹模模具本体(5)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替代旋切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工槽(3)的顶端内侧壁尺寸大于第一加工槽(3)的底端内侧壁尺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替代旋切模具结构及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工槽(3)的底端内侧壁尺寸与第二加工槽(4)的内侧壁尺寸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替代旋切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模具本体(5)的两侧均开设用于安装的连接卡槽(6),所述凹模模具本体(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垫块(7)。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替代旋切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康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富明威精密金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