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风口构造及风幕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3995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出风口构造及风幕机,包括安装于出风口上的导风体,导风体的宽度大于出风口,导风体内设置有多个分风板,且每两个分风板之间形成第一风道;导风体内设置有多个引导板,且每两个引导板之间形成第二风道;其中,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相连接,且第二风道沿导风体轴径方向布置。该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出风口构造及风幕机,风幕机的出风口上安装导风体,且导风体的宽度大于出风口,能够加宽风幕机造出的风幕的宽度,很好地将多个风幕机出风口之间的缝隙填补,避免飞虫和灰尘从风幕机之间的间隙穿过,导风体内部的多个分风板能够较均匀地将出风口的风分到第一风道中,并经第二风道的引导,其风向恢复成从出风口吹出的状态,能够很好地形成风幕。好地形成风幕。好地形成风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出风口构造及风幕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风幕机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出风口构造及风幕机。

技术介绍

[0002]风幕机在工作时能够制造出一道无形的风幕,能够在供人通行的同时阻挡飞虫和灰尘,常用在商场、超市等人流量大的地方。
[0003]根据专利号CN107120778A,公开(公告)日2017.09.01,公开的一种立体空气幕帘风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幕机包括:进风装置,外部空气通过所述进风装置进入所述风幕机;空气动力风机,所述进风装置采集到的空气进入所述空气动力风机,且所述空气动力风机为无涡壳离心风机;以及出风口整流结构,所述空气动力风机输出的高压高速气流通过所述出风口整流结构输出所述风幕机,形成立体空气幕帘;所述进风装置、所述空气动力风机和所述出风口整流结构为流体连接;所述出风口整流结构包括条形出风口的整流结构和矩阵点形出风口整流结构,其中,所述条形出风口的整流结构采用翼状整流片和梳状整流器结构梳理气流,所述矩阵点形出风口整流结构采用分流整流子结构。该装置提升了风幕机的节能效果;该装置扩展了风幕机的应用范围;该装置大幅度地降低了高速气流的紊流系数,提高了风幕机的送风效率,抑制了大部分空气动力性噪音的产生。
[0004]在包括上述专利的现有技术中,现有的风幕机的尺寸都是比较固定的,当需要在一个较宽的通道上制造风幕时,就需要多台风幕机配合工作,在安装时风幕机之间会预留一定的间隙以便后期维修维护,正因如此,多个风幕机的出风口之间会有会有一定的间隙,导致多个风幕机制造出来的风幕并不能将通道完全封闭。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出风口构造及风幕机,旨在解决多台风幕机配合碰壁较宽的通道时不能将通道完全封闭住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出风口构造,包括安装于出风口上的导风体,所述导风体的宽度大于出风口,所述导风体内设置有多个分风板,且每两个所述分风板之间形成第一风道;
[0007]所述导风体内设置有多个引导板,且每两个所述引导板之间形成第二风道;
[0008]其中,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相连接,且第二风道沿所述导风体轴径方向布置。
[0009]作为优选,还包括封板,其对称活动安装于所述导风体上,两个所述封板受驱转动以调节所述第二风道出风口大小。
[0010]作为优选,所述封板与所述导风体之间设置有第一扭转弹簧。
[0011]作为优选,还包括导风板,其铰接于所述封板上,两个所述导风板受驱以始终处于竖直状态。
[0012]作为优选,还包括限位块,其滑动安装于所述导风体上,所述限位块上开设有与所述导风板适配的滑槽。
[0013]作为优选,还包括第一斜板,其对称转动安装于所述导风体内部,所述第一斜板转动以调整所述导风体内部送风口径。
[0014]作为优选,还包括第二斜板,其第一边铰接于所述第一斜板上、另一边活动安装于所述导风体上,所述第二斜板受驱移动以抵推所述第一斜板转动。
[0015]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斜板上设置有轴杆,所述导风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轴杆适配的滑槽,所述轴杆受驱以使所述第二斜板移动。
[0016]作为优选,还包括拉杆,其两端分别转动安装于所述封板和轴杆上,所述封板与所述轴杆保持同步活动。
[0017]一种风幕机,包括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出风口构造。
[001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出风口构造及风幕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风幕机的出风口上安装导风体,且导风体的宽度大于出风口,能够加宽风幕机造出的风幕的宽度,很好地将多个风幕机出风口之间的缝隙填补,避免飞虫和灰尘从风幕机之间的间隙穿过,导风体内部的多个分风板能够较均匀地将出风口的风分到第一风道中,这些风经过第一风道的引导拓宽了风幕机吹出风幕的宽度,而且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连通,第二风道沿导风体轴径方向布置,第一风道中的风进入第二风道中,经第二风道的引导,其风向恢复成从出风口吹出的状态,能够很好地形成风幕。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2中A处放大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图4中B处放大图;
[0025]图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角度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图6中C处放大图;
[0027]图8为图6中D处放大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1、导风体;111、梯形部;112、矩形部;113、分风板;114、引导板;12、封板;121、导风板;122、限位块;123、第一扭转弹簧;124、滑块;13、固定块;131、风勺;132、牵引块;133、牵引绳;134、第二扭转弹簧;14、第一斜板;15、第二斜板;151、拉杆;16、轴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0031]如图1

8所示,一种出风口构造及风幕机,包括安装于出风口上的导风体11,导风体11的宽度大于出风口,导风体11内设置有多个分风板113,且每两个分风板113之间形成
第一风道;
[0032]导风体11内设置有多个引导板114,且每两个引导板114之间形成第二风道;
[0033]其中,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相连接,且第二风道沿导风体11轴径方向布置。
[0034]具体的,风幕机通过高速电机带动贯流或离心风轮产生的强大气流,并从出风口喷出,形成一道无形的风幕,以此隔绝飞虫和灰尘,此为现有技术,不赘述。
[0035]进一步的,导风体11包括一梯形部111和一矩形部112,梯形部111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分风板113,矩形部112的内部设置有分风板113一一对应且与分风板113连接的引导板114,分风板113与梯形部111之间、分风板113之间形成第一风道,引导板114与矩形部112之间、引导板114之间形成第二风道,第一风道仅与对应的第二风道连通,在工作时,风幕机将强大气流从出风口喷出,进入导风体11的梯形部111中,强大气流撞击在分风板113上,并被分风板113分割,将气流较均匀地分到每一个第一风道中,这些风经过第一风道的引导拓宽了风幕机吹出风幕的宽度,再进入矩形部112内部的第二风道中,经过引导板114的引导后,其风向恢复成从出风口吹出的状态,能够很好地形成风幕。
[0036]上述技术方案中,风幕机的出风口上安装导风体11,且导风体11的宽度大于出风口,能够加宽风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出风口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出风口上的导风体(11),所述导风体(11)的宽度大于出风口,所述导风体(11)内设置有多个分风板(113),且每两个所述分风板(113)之间形成第一风道;所述导风体(11)内设置有多个引导板(114),且每两个所述引导板(114)之间形成第二风道;其中,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相连接,且第二风道沿所述导风体(11)轴径方向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口构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封板(12),其对称活动安装于所述导风体(11)上,两个所述封板(12)受驱转动以调节所述第二风道出风口大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口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封板(12)与所述导风体(11)之间设置有第一扭转弹簧(123)。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口构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风板(121),其铰接于所述封板(12)上,两个所述导风板(121)受驱以始终处于竖直状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出风口构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块(122),其滑动安装于所述导风体(11)上,所述限位块(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心勇刘乃正石文磊张文忠周扬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盛鹏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