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纯电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02992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30
一种纯电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包括后驱动电机、后增速器、后减速器、后驱动半轴、前驱动电机、前增速器、前减速器、前驱动半轴、轮胎总成、一体式电池包、电池管理系统BMS、整车控制器VCU、逆变器和三个发电机,三个发电机分别为前发电机、左后发电机和右后发电机,所述前发电机设置在前增速器上并且与前增速器连接,左后发电机和右后发电机分别设置在后增速器的左右两侧并且两者均与后增速器连接,发电机通过逆变器与整车控制器VCU连接,整车控制器VCU分别与后驱动电机和前驱动电机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纯电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在不增加电池组的情况下,增加汽车的续航里程,为用户提高车辆使用的便捷性。为用户提高车辆使用的便捷性。为用户提高车辆使用的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纯电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
,尤其是涉及一种纯电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阶段汽车环保排放要求越发严格,外部石油价格的波动,无疑增加了用车成本。绿色环保,低碳出行。及用车的低成本性,新能源汽车受到广大用车群体的的青睐。汽车行业也在进行变革,都在往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探索,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政府的扶持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往一定的高度发展,经过几年的不断努力,新能源汽车的飞速发展,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新能源汽车的身影。新能源汽车的大力发展和普及,对于车辆用户的用车成本减少,车辆制造的成本降低,对比传统燃油车存在一定优势,在节能减排上争做排头兵,低碳环保、节能减排、便是新能源汽车的理念。
[0003]现有纯电动汽车存在以下不足:续航短不适合跑长途,充电不方便;慢充时间长,快充需要找带有快充的充电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新能源汽车纯电情况行驶下,续航里程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纯电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在不增加电池组的情况下,增加汽车的续航里程,并且已实现像传统燃油车一样的长续航,解决了中、长途的长续航能力,摆脱续航焦虑,为用户提高车辆使用的便捷性。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纯电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包括后驱动电机、后变速箱、后驱动半轴、前驱动电机、前变速箱、前驱动半轴、车轮总成、一体式电池包、电池管理系统BMS、整车控制器VCU、逆变器和三个用于将电量输送给一体式电池包的发电机,所述后驱动电机安装在后变速箱的外壳上,并且其动力输出端通过后变速箱内的后减速器与后驱动半轴连接,所述前驱动电机安装在前变速箱的外壳上,并且其动力输出端通过前变速箱内的前减速器与前驱动半轴连接,所述前驱动半轴和后驱动半轴分别与相应的车轮总成连接;
[0007]三个发电机分别为前发电机、左后发电机和右后发电机,所述前发电机设置在前变速箱的外壳上并且其与前增速器连接,所述左后发电机和右后发电机左右对称地设置在后变速箱的外壳上并且两者均与后变速箱内的后增速器连接,所述前发电机、左后发电机和右后发电机分别通过发电机电能输出线与逆变器连接,所述逆变器与整车控制器VCU连接,所述整车控制器VCU和逆变器均通过电池管理系统BMS与一体式电池包连接,所述整车控制器VCU还通过驱动电机动力输出线分别与后驱动电机和前驱动电机连接;
[0008]所述一体式电池包布置在车底盘的中央位置处,包括电池包外壳、 A电池组和B电池组,所述A电池组、B电池组和电池管理系统BMS均设置在电池包外壳内,并且该两个电池组分别与电池管理系统BMS连接,外部充电接口与整车控制器VCU连接;
[0009]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发电机所发出的电能经逆变器转换成汽车充电所需的电压,电池管理系统BMS对两个电池组实时监测,并且将电池组所剩电量及里程反馈给整车控制器VCU,经整车控制器VCU判定后将电量补充到电量较低的A电池组或B电池组内,同时切换满电量的电池组进行供电。
[0010]进一步,所述三个发电机共同输出的最大发电量为36V。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
[0012]1、与纯电汽车相比之下,续航能力提升可实现像燃油车那样解决中长途的使用需求,为用车辆用户提高便利性、不用为频繁充电,和续航焦虑问题困惑;
[0013]2、设计合理:本技术使用和操作与现有的纯电汽车操作使用相同,操作简单,没有过多复杂繁琐的操作过程,用户学习有驾驶车辆基础就能驾驶;部件之间布局合理,驱动电机与相应的减速器、增速器、发电机进行一体式的设计,形成行驶发电系统,整车控制器VCU、电池管理系统BMS电池包内置双电池组形成控制分配输出电能系统,整车的空间利用合理,在具备纯电续航的前提下,车辆通过增速器驱动发电机发电,来完成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充电,两个电池组交替续航补能,续航能力将大幅度提升;
[0014]3、制造成本低:相比纯电动汽车来说,其布局差异不大,使用的零部件基于现有部件进行优化设计合理,后续大量的普及将大大的降低整车的制造成本;
[0015]4、车辆适应性强:可适应高原、高寒、高温等地区,也可适应各种路况下的行驶。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一体式电池包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图2的俯视图。
[0019]图4是一体式电池包重量分配示意图。
[0020]图5是本技术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2]参照图1~图5,一种纯电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包括后驱动电机15、后变速箱、后驱动半轴3、前驱动电机9、前变速箱、前驱动半轴8、车轮总成4、一体式电池包5、电池管理系统BMS22、整车控制器VCU6、逆变器7和三个用于将电量输送给一体式电池包5的发电机,所述后驱动电机15通过安装在后变速箱的外壳上,并且其动力输出端通过后变速箱内的后减速器2与后驱动半轴3连接,所述前驱动电机9 通过安装在前变速箱的外壳上,并且其动力输出端通过前变速箱内的前减速器10与前驱动半轴连接,所述前驱动半轴8和后驱动半轴3分别与相应的车轮总成4连接;
[0023]三个发电机分别为前发电机12、左后发电机13和右后发电机14,所述前发电机12设置在前变速箱的外壳上并且其与前增速器11连接,所述左后发电机13和右后发电机14左右对称地设置在后变速箱的外壳上并且两者均与后变速箱内的后增速器1连接,所述前发电机12、左后发电机13和右后发电机14分别通过发电机电能输出线与逆变器7连接,所述逆变器7与整车控制器VCU6连接,所述整车控制器VCU6和逆变器7 均通过电池管理系统BMS与
一体式电池包5连接,所述整车控制器VCU6 还通过驱动电机动力输出线分别与后驱动电机15和前驱动电机9连接;
[0024]所述一体式电池包5布置在车底盘的中央位置处,包括电池包外壳、A电池组21和B电池组17,所述A电池组21、B电池组17和电池管理系统BMS均设置在电池包外壳内,并且该两个电池组分别与电池管理系统BMS连接;外部充电接口与整车控制器VCU6连接;
[0025]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发电机所发出的电能经逆变器转换成汽车充电所需的电压,电池管理系统BMS对两个电池组实时监测,并且将电池组所剩电量及里程反馈给整车控制器VCU,经整车控制器VCU判定后将电量补充到电量较低的A电池组21或B电池组17内,同时切换满电量的电池组进行供电。
[0026]进一步,所述三个发电机共同输出的最大发电量为36V。
[0027]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图2中省略了电池包外壳。整车控制器VCU6 通过后驱动电机动力输出线18与后驱动电机15连接,整车控制器VCU6 通过前驱动电机动力输出线19与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纯电增程式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后驱动电机、后变速箱、后驱动半轴、前驱动电机、前变速箱、前驱动半轴、车轮总成、一体式电池包、电池管理系统BMS、整车控制器VCU、逆变器和三个用于将电量输送给一体式电池包的发电机,所述后驱动电机安装在后变速箱的外壳上,并且其动力输出端通过后变速箱内的后减速器与后驱动半轴连接,所述前驱动电机安装在前变速箱的外壳上,并且其动力输出端通过前变速箱内的前减速器与前驱动半轴连接,所述前驱动半轴和后驱动半轴分别与相应的车轮总成连接;三个发电机分别为前发电机、左后发电机和右后发电机,所述前发电机设置在前变速箱的外壳上并且其与前增速器连接,所述左后发电机和右后发电机左右对称地设置在后变速箱的外壳上并且两者均与后变速箱内的后增速器连接,所述前发电机、左后发电机和右后发电机分别通过发电机电能输出线与逆变器连接,所述逆变器与整车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军王伟张宗阳张志铭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绿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