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装置及背光模块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2571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及背光模块。发光装置包括基板、多个光源、反射件、多个肋条以及多个填胶部。光源设置在基板上,且以一矩阵排列。反射件设置于基板上,具有多个第一部分,且光源设置于第一部分之间,其中第一部分沿平行矩阵的长边的方向延伸,每一第一部分的第一端连接于基板,而每一第一部分的第二端相对远离基板。肋条分别与每一个第一部分连接,相邻的肋条之间具有至少一个光源,且肋条沿平行矩阵的短边的方向延伸。填胶部设置于第二端,而胶体填充于填胶部内并粘接导光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发光装置及背光模块可改善入光侧漏光。侧漏光。侧漏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装置及背光模块


[0001]本技术关于一种装置及模块,且特别是关于一种发光装置及背光模块。

技术介绍

[0002]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ni LED)用在侧入式光源时,通常会采用COB(Chip On Board)方式打件,再将保护胶或荧光胶涂布其上,以发出蓝光或混成白光。
[0003]然而,mini LED与导光板组合在一起时可能会产生下列状况:因为组装架构的关系,mini LED与导光板之间存在空气间隙,造成光损失;此外,mini LED与导光板之间的空气间隙并不均匀,有些地方的空气间隙较小,有些地方的空气间隙较大,造成入光处不均匀(Mura),进而使发光装置有光色不一的问题;又,因为在将发光装置装设至背光模块之后,光源的上/下侧并无挡光的结构,容易发生漏光,会产生光损及入光侧Mura的问题。
[0004]本“
技术介绍
”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在“
技术介绍
”段落所公开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道的现有技术。在“
技术介绍
”段落所公开的内容,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本技术申请前已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改善入光侧漏光的发光装置。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提高发光效率的背光模块。
[0007]本技术的一种发光装置,包括一基板、多个光源、反射件、多个肋条以及多个填胶部。光源设置在基板上,且以一矩阵排列,其中矩阵具有长边以及短边。反射件设置于基板上,具有多个第一部分,且光源设置于第一部分之间,其中第一部分沿平行长边的方向延伸,且第一部分中的每一个具有第一端以及第二端,第一端连接于基板,而第二端相对远离基板。肋条分别与每一个第一部分连接,相邻的肋条之间具有至少一个光源,且肋条沿平行短边的方向延伸。填胶部设置于第二端,且胶体适于填充于填胶部内。
[0008]本技术的一种背光模块包括如上所述的发光装置以及导光板,其中导光板设置在发光装置的一侧,且光源朝向导光板出光,而胶体填充于填胶部内并粘接导光板。
[0009]基于上述,在本技术的发光装置中,反射件的使用可以改善漏光的问题。将此发光装置应用于背光模块中,可改善发光装置与导光板之间的空气间隙不均匀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光效率。
[0010]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背光模块的上视示意图。
[0012]图2为图1中的发光装置的示意图。
[0013]图3为图2的A

A

剖面线的剖视图。
[0014]图4为光源以m*2的矩阵方式排列的示意图。
[0015]图5为沿着图2的B

B

剖面线的示意图。
[0016]图6A至图6C为填胶部的不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列表
[0018]1:背光模块
[0019]2:发光装置
[0020]3:导光板
[0021]21:基板
[0022]22:光源
[0023]221:发光二极管单元
[0024]222:填充胶
[0025]23:反射件
[0026]231:第一部分
[0027]231a:第一端
[0028]231b:第二端
[0029]231c:内表面
[0030]231d:外表面
[0031]231e:顶面
[0032]232:第二部分
[0033]24:肋条
[0034]25A、25B、25C:填胶部
[0035]T1、T2:厚度
[0036]G:胶体
[0037]L1、L2:高度
[0038]Y:方向
[0039]W1、W2: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40]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技术。
[0041]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背光模块的剖视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发光装置的上视示意图,而图3为图2的A

A

剖面线的剖视图。为清楚呈现起见,图1至图3中省略了填胶部25的结构的绘示。请同时参考图1、图2及图3,背光模块1包括发光装置2以及导光板3,其中导光板3设置在发光装置2的一侧,且发光装置2朝向导光板3发光。背光模块更包括胶体G,适于例如设置在导光板3与发光装置2之间。
[0042]导光板3的底面(底面例如与设置发光装置2的一侧面连接)可以设置有微结构(如
图1所示),以提升光学效率。此外,导光板3的底面的一侧可设置有反射片(如图1所示),反射片用以将入射至其上的光反射。
[0043]承上述,发光装置2包括基板21、多个光源22、反射件23、多个肋条24以及多个填胶部25。
[0044]基板21例如为印刷电路板或软性电路板,光源22设置在基板21上,且光源22朝向导光板3出光。光源22以m*n的矩阵形式排列(如图2所示),其中m及n为自然数,且m>n;且因此,矩阵具有一长边以及一短边。在本实施例中,光源22以9*1的矩阵方式排列,但并不限于此。图4为光源22以m*2的矩阵方式排列的示意图。由图2及图4可知,矩阵式的光源22的行、列数是依照实际的需求而设计选用的。
[0045]请继续同时参考图1、图2及图3,反射件23设置于基板21上,反射件23具有多个彼此平行设置的第一部分231,且光源22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第一部分231之间。以本实施例而言,光源22以9*1的矩阵方式排列,因此第一部分231设置为两个,其中如图2所示,矩阵光源22的上、下侧各设置有一个第一部分231。
[0046]上述的第一部分231沿平行光源矩阵的长边的方向延伸,且每一个第一部分231具有第一端231a以及第二端231b,其中第一端231a连接于基板21,而第二端231b相对远离基板21。具体来说,第二端231b是第一部分231最靠近导光板3的部分。此外,第一部分231具有内表面231c、外表面231d及顶面231e。以图3所示的内容说明,内表面231c为第一部分231邻近光源22的表面,而外表面231d为第一部分231相对远离光源22的表面,且内表面231c及外表面231d为相对的表面,而顶面231e位于第二端231b,且连接于内表面231c及外表面231d之间。
[0047]反射件23的第一部分231具有厚度,其中第一部分231的厚度是指内表面231c以及外表面231d之间的距离。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部分23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装置包括基板、多个光源、反射件、多个肋条以及多个填胶部,其中所述多个光源设置在所述基板上,且以矩阵排列,所述矩阵具有长边以及短边;所述反射件设置于所述基板上,具有多个第一部分,所述多个光源设置于所述多个第一部分之间,其中所述多个第一部分沿平行所述长边的方向延伸,且所述多个第一部分中的每一个具有第一端以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基板,而所述第二端相对远离所述基板;所述多个肋条分别与相邻的所述多个第一部分的每一个连接,相邻的所述多个肋条之间具有所述多个光源的至少一个,且所述多个肋条沿平行所述短边的方向延伸;以及所述多个填胶部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的顶面,以供胶体设置于所述多个填胶部,所述顶面位于所述第二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胶部具有斜面,所述胶体设置于所述斜面,且所述填胶部邻近所述多个光源的一侧的高度高于相对远离所述多个光源的一侧的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胶部为阶梯形结构,且邻近所述多个光源的一侧的高度高于相对远离所述多个光源的一侧的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胶部具有凹槽,所述胶体设置于所述凹槽,所述凹槽设置于所述填胶部的填胶顶面,且所述凹槽的宽度小于所述填胶顶面的宽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端的厚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肋条连接于所述基板,且所述多个肋条的高度低于所述多个第一部分的高度。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光源中的每一个包括发光二极管单元及填充胶,所述填充胶包覆所述发光二极管单元,且所述填充胶的高度高于所述多个肋条的高度,所述多个第一部分的高度高于所述填充胶的高度。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件还包括多个第二部分,所述多个第二部分分别与所述多个第一部分的每一个连接,且所述多个肋条及所述多个光源设置于所述多个第二部分之间,所述多个第二部分沿平行所述短边的方向延伸。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光源中的所述多个填充胶互相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单元的高度低于所述多个肋条的高度。11.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块包括发光装置以及导光板,其中所述发光装置包括基板、多个光源、反射件、多个肋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萧增科林贻晨许淞淳
申请(专利权)人: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