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波导结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1951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波导结构及显示装置,波导结构包括:波导片,包括耦出区;介质层,设置于所述波导片;透光结构,设置于所述介质层;其中,所述介质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波导片的折射率;所述透光结构覆盖所述耦出区且延伸至所述耦出区之外。由于介质层的折射率小于波导片的折射率,波导片内传播的光束在传播时,发生全反射,无法折射入介质层,也就不会有漏光的问题,可确保待显示图像的显示效果。可确保待显示图像的显示效果。可确保待显示图像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波导结构及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波导
,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波导结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所述光波导是一种可将信号光束缚在其内部,并使信号光朝着特定方向传输的器件,同时光波导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基于这些特性,光波导可以作为增强现实(AR)近眼显示装置的显示器。光波导将投影光机投出的信号光定向传输到人眼中,因此人眼可以看到待显示的图像,又因光波导具有良好的透光性,人眼还可以清晰看到光波导后的真实环境,因此人眼最终看到的是待显示图像和真实环境的融合。
[0003]现有技术中,为了扩宽光波导的应用场景,在波导片上增加光学器件,例如屈光镜片,光学器件贴在波导片上后,束缚在波导片内的信号光束会从光学器件上漏出,使得波导片无法完全束缚信号光束,导致待显示图像的显示效果不佳或无法正常显示。
[0004]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波导结构及显示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波导片上增加光学器件后出现漏光从而导致待显示图像的显示效果不佳或无法正常显示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波导结构,其中,包括:
[0008]波导片,包括:耦出区;
[0009]介质层,设置于所述波导片;
[0010]透光结构,设置于所述介质层;
[0011]其中,所述介质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波导片的折射率;
[0012]所述透光结构覆盖所述耦出区且延伸至所述耦出区之外。
[0013]所述的波导结构,其中,所述透光结构为屈光结构或胚体结构;所述屈光结构的屈光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正数阈值,或者小于或等于预设负数阈值,所述胚体结构的屈光度小于所述预设正数阈值且大于所述预设负数阈值。
[0014]所述的波导结构,其中,所述波导片还包括:
[0015]耦入区。
[0016]所述的波导结构,其中,所述波导片还包括:
[0017]转折区;
[0018]其中,所述耦入区的入射的光经过所述转折区后传播至所述耦出区,所述转折区的数量大于等于所述耦出区的数量;和/或
[0019]所述耦出区有两个,两个所述耦出区分别位于所述耦入区的两侧。
[0020]所述的波导结构,其中,所述透光结构位于所述耦入区的光入射的一侧或背离光
入射的一侧。
[0021]所述的波导结构,其中,所述透光结构位于所述耦入区的光入射的一侧,所述透光结构上所述耦入区对应位置设置有平直部,所述平直部的屈光度为0。
[0022]所述的波导结构,其中,所述平直部为通孔。
[0023]所述的波导结构,其中,入射所述耦入区的相同方向的光在所述波导内传输至所述耦出区后,所述耦出区的各出射光的方向相同;和/或
[0024]所述透光结构位于所述耦出区的光出射的一侧和/或背离光出射的一侧;和/或
[0025]所述透光结构包括凸型透光结构或凹型透光结构;和/或
[0026]所述介质层包括粘合胶层,所述粘合胶层与所述波导片连接,所述粘合胶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波导片的折射率;和/或
[0027]所述波导片有至少两层,至少两层所述波导片依次重叠设置。
[0028]所述的波导结构,其中,所述凸型透光结构为平凸型透光结构,所述平凸型透光结构的平面部朝向所述介质层;和/或
[0029]所述凹型透光结构为平凹型透光结构,所述平凹型透光结构的平面部朝向所述介质层;和/或
[0030]所述粘合胶层铺满所述透光结构;或
[0031]所述粘合胶层包括:
[0032]连接部,两侧分别连接所述波导片和所述透光结构;
[0033]空气部,位于所述波导片和所述透光结构之间。
[0034]一种显示装置,其中,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波导结构。
[0035]有益效果:由于介质层的折射率小于波导片的折射率,波导片内传播的光束在传播时,发生全反射,无法折射入介质层,也就不会有漏光的问题,可确保待显示图像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0036]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波导结构的第一正视图。
[0037]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波导结构的第二正视图。
[0038]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波导结构的第一俯视图。
[0039]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波导结构的第二俯视图。
[0040]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波导结构的第三俯视图。
[0041]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波导结构的第四俯视图。
[0042]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带有转折区的波导结构的第一正视图。
[0043]图8是本专利技术中带有转折区的波导结构的第二正视图。
[0044]图9是本专利技术中带有两个耦出区的波导结构的第一正视图。
[0045]图10是本专利技术中带有两个耦出区的波导结构的第一俯视图。
[0046]图11是本专利技术中带有两个耦出区的波导结构的第二正视图。
[0047]图12是本专利技术中带有两个耦出区的波导结构的第二俯视图。
[0048]图13是本专利技术中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9]图14是本专利技术中带有两个转折区的波导结构的正视图。
[0050]图15是本专利技术中带有两个转折区的波导结构的立体图。
[0051]图16是本专利技术中带有第一透光结构和第二透光结构的波导结构的第一俯视图。
[0052]图17是本专利技术中带有第一透光结构和第二透光结构的波导结构的第二俯视图。
[0053]图18是本专利技术中带有第一透光结构、第二透光结构及两个耦出区的波导结构的第一俯视图。
[0054]图19是本专利技术中带有第一透光结构、第二透光结构及两个耦出区的波导结构的第二俯视图。
[0055]图20是本专利技术中带有两层波导片的波导结构的俯视图。
[0056]图21是本专利技术中带有第一透光结构、第二透光结构及两层波导片的波导结构的俯视图。
[0057]图22是本专利技术中带有两层波导片且每层波导片具有两个耦出区的波导结构的第一俯视图。
[0058]图23是本专利技术中带有两层波导片且每层波导片具有两个耦出区的波导结构的第二俯视图。
[0059]附图标记说明:
[0060]10、波导片;20、耦出区;30、介质层;31、粘合胶层;311、连接部;312、空气部;40、透光结构;41、第一透光结构;42、第二透光结构;43、通孔;50、耦入区;60、转折区;70、光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61]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62]请同时参阅图1

图2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波导结构的一些实施例。
[0063]如图1

图3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波导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波导片,包括:耦出区;介质层,设置于所述波导片;透光结构,设置于所述介质层;其中,所述介质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波导片的折射率;所述透光结构覆盖所述耦出区且延伸至所述耦出区之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结构为屈光结构或胚体结构;所述屈光结构的屈光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正数阈值,或者小于或等于预设负数阈值,所述胚体结构的屈光度小于所述预设正数阈值且大于所述预设负数阈值。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波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导片还包括:耦入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波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导片还包括:转折区;其中,所述耦入区的入射的光经过所述转折区后传播至所述耦出区,所述转折区的数量大于等于所述耦出区的数量;和/或所述耦出区有两个,两个所述耦出区分别位于所述耦入区的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波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结构位于所述耦入区的光入射的一侧或背离光入射的一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波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结构位于所述耦入区的光入射的一侧,所述透光结构上所述耦入区对应位置设置有平直部,所述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兴关健兰富洋邵陈荻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莫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