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碎物料可调节的多缸液压圆锥破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2377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20
一种粉碎物料可调节的多缸液压圆锥破碎机,包括液压圆锥破碎机主体、液压缸装置和液压油箱;液压圆锥破碎机主体包括上动锥、下动锥、偏心套总成和主轴,上动锥和下动锥之间形成破碎腔;主轴竖直安装在机架体中,主轴上端依次套设有下动锥、偏心套以及大锥齿轮;大锥齿轮的一侧设有小锥齿轮,大锥齿轮与小锥齿轮相啮合,小锥齿轮安装在传动轴一端,偏心套带动下动锥做旋摆运动;液压缸装置包括液压缸、激振阀和蓄能器;激振阀控制液压缸带动上动锥上下往复运动,上动锥与做旋摆运动的下动锥相互配合,对破碎腔中的物料进行破碎。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调节激振阀阀芯转速和输出流量控制调节上动锥的工作频率和冲击能大小的调节,进而调节粉碎物料的大小。粉碎物料的大小。粉碎物料的大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粉碎物料可调节的多缸液压圆锥破碎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液控制装置和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粉碎物料可调节的多缸液压圆锥破碎机。

技术介绍

[0002]多缸圆锥破碎机是中碎与细碎坚硬物料的一种典型破碎设备,采用“层压破碎”原理,提高一次破碎成品率,更简单方便的维护和更低的运营成本。采取动锥与主轴相分离,主轴固定,只有动锥做旋摆运动等措施提高了结构强度。各建筑、化工、矿山产业常常涉及到多缸液压圆锥破碎机,对相应的硬质材料进行破碎工作,以便于该材料后续的使用。在液压圆锥破碎机工作时,由于过热、过载等原因,会导致破碎材料囤积在破碎腔中,进而导致液压圆锥破碎机无法重新运转。此时就要通过清腔系统进行清腔操作,以便清除囤积的物料使得机器重新运转。传统的破碎机是采用弹簧保险装置定锥与支撑套用螺纹联接在一起,而支撑套又藉助于弹簧与机架贴紧。当破碎机出现上述情况时,定锥与支撑套被迫向上抬起而压缩弹簧,从而增大了动锥与定锥之间的距离,使排矿口增大,囤积的物料随即排出,以保护破碎机不受损坏,结束后支撑套和固定锥依靠弹簧的弹力又重返其原位置。此结构会导致圆锥破碎机清腔速度缓慢、效率低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粉碎物料可调节的多缸液压圆锥破碎机。
[0004]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粉碎物料可调节的多缸液压圆锥破碎机,包括液压圆锥破碎机主体、液压缸装置和液压油箱;
[0005]所述液压圆锥破碎机主体包括上动锥、下动锥、偏心套总成和主轴,上动锥和下动锥之间形成破碎腔,破碎腔的上端设有进料口,上动锥向上远离下动锥在破碎腔的下端形成出料口;所述主轴竖直安装在机架体中,主轴上端依次套设有下动锥、偏心套以及大锥齿轮;大锥齿轮的一侧设有小锥齿轮,且大锥齿轮与小锥齿轮相啮合;小锥齿轮安装在传动轴一端,传动轴的另一端设有主机皮带轮;传动轴的两端靠内的位置各设有一个传动轴衬套,两个传动轴衬套分别紧挨小锥齿轮和主机皮带轮;主机皮带轮通过皮带与电机皮带轮连接,电机皮带轮安装在电机的输出端;所述大锥齿轮与偏心套通过螺栓连接,偏心套的外圈与下动锥内圈形成摩擦运动副,偏心套随主轴旋转从而带动下动锥做旋摆运动;
[0006]所述液压缸装置包括液压缸、激振阀和蓄能器,机架体外侧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机架,每个机架内竖直安装有一个液压缸;每个液压缸连接一个蓄能器,蓄能器在液压缸渗漏时补充液压缸的压力;所述激振阀具有T1油口、A油口、B油口、P油口和T2油口,激振阀左端设有控制输出冲击能的比例电磁铁,激振阀右端设有控制输出频率的伺服电机;
[0007]激振阀的T1油口、T2油口通过第一油管连接液压油箱,液压油箱通过第二油管依次连接第一过滤器、主泵、第二过滤器和激振阀的 P油口;所述第二油管上且位于第二过滤器的下游设有第三油管,第三油管与第二油管的交叉处形成十字形四通结构,第三油管的
右端依次连接溢流阀、冷却器、液压油箱,第三油管的左端依次连接有单向阀、截止阀、压力表和蓄能器,单向阀仅允许油液经第三油管流入蓄能器;激振阀的A油口、B油口分别与液压缸的上腔、下腔相连,液压缸设有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液压缸的活塞杆轴端与上动锥相连;激振阀控制液压缸带动上动锥上下往复运动,上动锥与做旋摆运动的下动锥相互配合,对破碎腔中的物料进行破碎;
[0008]所述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分别与工控机电连接,工控机分别与比例电磁铁、伺服电机电连接;工控机接受并显示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采集的信号,并根据操作人员的指令,控制比例电磁铁的电压和伺服电机的转速。
[0009]进一步,所述激振阀包括阀体、阀芯和阀套,所述阀体上开有 T1油口、A油口、B油口、P油口和T2油口,阀套嵌套在阀体的内壁,阀芯穿设在阀套内,阀芯的一端与用于控制转速的伺服电机相连,阀芯另一端与用于控制输出流量的比例电磁相连;所述阀芯上等间距的设有四个台肩,四个台肩从右至左依次为第一台肩、第二台肩、第三台肩、第四台肩;每个台肩沿周向均匀设有个沟槽,相邻两个台肩上的沟槽相互错位,且第一台肩与第三台肩开设沟槽位置相同,第二台肩与第四台肩开设沟槽位置相同;所述阀套上设有与四个台肩配合的四组阀套窗口,四组阀套窗口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一阀套窗口、第二阀套窗口、第三阀套窗口、第四阀套窗口;每组阀套窗口包括个与沟槽相对应的窗口;当所述阀芯旋转时,所述阀套上相邻台肩上的沟槽先后与其所对应的窗口重叠,从而使得所述阀体上A油口、B油口的流量产生周期性交替,导致液压缸上腔、下腔的流量进出产生周期性变化,从而实现液压缸活塞杆的反复运动进而带动上动锥上下往复运动。
[0010]进一步,所述下动锥包括躯体和破碎壁,躯体通过动锥球体坐落在球面瓦上,球面瓦采用过盈配合装配在主轴上,躯体上表面设有安装有破碎壁;所述上动锥包括轧臼壁和支撑套,轧臼壁与破碎壁之间形成破碎腔,轧臼壁上表面安装有支撑套,支撑套的底部边缘与液压缸的活塞杆连接。
[0011]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液压圆锥破碎机主体由电机提供动力,经过皮带轮带动传动轴旋转,传动轴通过一对垂直布置的锥齿轮将水平轴的旋转转化为偏心总成绕主轴的旋转,偏心总成围绕着主轴旋转带动套装在偏心套上的下动锥总成作旋摆运动。所述激振阀功能相近于一个二位四通阀,其中一个机位的功能是当高压油由阀体P油口与所述阀套的窗口进入所述阀芯,此时,所述阀芯上第一台肩和第四台肩上的沟槽与所述阀套上的进油窗口重合,处于开启状态;所述阀芯上第二台肩和第三台肩上的沟槽与所述阀套上的进油窗口不重叠,处于关闭状态。因此,高压油液可通过重叠的沟槽和窗口进入A油口,通过油管进入液压缸缸体的上腔,液压缸缸体下腔的油液受挤压进入B油口,再由T排出,使得液压缸向下运动;另外一种工作状态刚好相反,所述阀芯上的第一台肩和第四台肩上的沟槽与所述阀套上的进油窗口不重叠,处于关闭状态,所述阀芯上的第二台肩和第三台肩上的矩形槽口与所述阀套上的进油窗口重叠,处于开启状态,因此,油液可通过重叠窗口进入油口B,通入液压缸的下腔,液压缸的上腔油液受挤压进入油口A,由油口T排出,液压缸向上运动;所述阀芯高速旋转,所述激振阀在两个机位之间周期性交替,因此液压缸的活塞周期性运动,周期性的带动支撑套与上动锥上下运动,如果想要改变冲击的频率,只要改变电机转速即可调节频率。此时,下动锥做旋摆运动,上动锥周期性来回上下运动,两动锥相互配合,对破碎腔中的物料进行破碎,极大的提高了破碎机的工作效率。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激振阀控制液压缸带动上动锥来回上下运动,进而配合由电动机、传动轴带动做旋摆运动的下动锥工作,对破碎腔里的物料进行破碎,大大提高了破碎机的工作效率,可通过调节激振阀阀芯转速和输出流量控制单独调节上动锥的工作频率和冲击能大小的调节,进而调节粉碎物料的大小。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专利技术整机示意图;
[0014]图2是本专利技术液压系统的基本原理图;
[0015]图3是本专利技术激振阀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本专利技术激振阀阀芯结构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粉碎物料可调节的多缸液压圆锥破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圆锥破碎机主体、液压缸装置和液压油箱(13);所述液压圆锥破碎机主体包括上动锥、下动锥、偏心套总成和主轴(11),上动锥和下动锥之间形成破碎腔(9),破碎腔(9)的上端设有进料口(10),上动锥向上远离下动锥在破碎腔(9)的下端形成出料口;所述主轴(11)竖直安装在机架体中,主轴(11)上端依次套设有下动锥、偏心套(3)以及大锥齿轮(2);大锥齿轮(2)的一侧设有小锥齿轮,且大锥齿轮(2)与小锥齿轮相啮合;小锥齿轮安装在传动轴(12)一端,传动轴(12)的另一端设有主机皮带轮;传动轴(12)的两端靠内的位置各设有一个传动轴衬套,两个传动轴衬套分别紧挨小锥齿轮和主机皮带轮;主机皮带轮通过皮带与电机皮带轮连接,电机皮带轮安装在电机的输出端;所述大锥齿轮(2)与偏心套(3)通过螺栓连接,偏心套(3)的外圈与下动锥内圈形成摩擦运动副,偏心套(3)随主轴(11)旋转从而带动下动锥做旋摆运动;所述液压缸装置包括液压缸(4)、激振阀(17)和蓄能器(15),机架体外侧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机架(1),每个机架(1)内竖直安装有一个液压缸(4);每个液压缸(4)连接一个蓄能器(15),蓄能器(15)在液压缸(4)渗漏时补充液压缸(4)的压力;所述激振阀(17)具有T1油口、A油口、B油口、P油口和T2油口,激振阀(17)左端设有控制输出冲击能的比例电磁铁(16),激振阀(17)右端设有控制输出频率的伺服电机(27);激振阀(17)的T1油口、T2油口通过第一油管连接液压油箱(13),液压油箱(13)通过第二油管依次连接第一过滤器(35)、主泵(14)、第二过滤器(36)和激振阀(17)的P油口;所述第二油管上且位于第二过滤器(36)的下游设有第三油管,第三油管与第二油管的交叉处形成十字形四通结构,第三油管的右端依次连接溢流阀(23)、冷却器(22)、液压油箱(13),第三油管的左端依次连接有单向阀(24)、截止阀(25)、压力表(26)和蓄能器(15),单向阀(24)仅允许油液经第三油管流入蓄能器(15);激振阀(17)的A油口、B油口分别与液压缸(4)的上腔、下腔相连,液压缸(4)设有位移传感器(20)、压力传感器(21);液压缸(4)的活塞杆(19)轴端与上动锥相连;激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文昂陈宏昌袁晨威陈泽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