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FAPI的MR靶向成像造影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02363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FAPI的MR靶向成像造影剂,包括如下组分:纳米微粒、配体以及靶向剂,其中,所述配体以及所述靶向剂从内到外依次固化设置在所述纳米微粒表面,所述靶向剂具体为具有顺磁性效应的MR对比剂与靶向物质FAPI的结合体;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纳米微粒进行造孔处理形成孔隙,并对整个孔隙进行修饰形成多个层次的粗糙表面;将配体浸泡在药物溶液中制得初级产物;在每层纳米微粒和初级产物的结合体表面形成新的粗糙表面,直至完成指定层数的粗糙表面,并进行固化;将固化后的结合体与靶向剂混合,充分浸泡,固化处理,以制得基于FAPI的MR靶向成像造影剂。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纳米微粒以及靶向剂以及制备方法,从而使得造影剂可以长时间成像。影剂可以长时间成像。影剂可以长时间成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FAPI的MR靶向成像造影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造影剂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FAPI的MR靶向成像造影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临床实践中,为了获得高质量的磁共振成像图像,磁共振成像需要经常注射造影剂,做增强磁共振成像,提高图像对比度。Gd

DTPA等钆离子(Gd
3+
)的螯合物是目前临床常用的磁共振成像造影剂,但由于其分子量小,存在弛豫率低、体内清除快、存留时间短等缺点,以致成像的时间窗口很短。
[0003]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现有一种组合性材料,如Gd双分子膜质脂体纳米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生物相容性好、孔隙多、负载效果好等优点,且在纳米材料上包覆配体以及靶向剂,增大其分子量,达到存留时间长、窗口时间长的效果,在生物医学领域已经成为新兴的治疗药物和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纳米载体。
[0004]但是,在链接与配合的过程中,若仅采用浸泡的处理方式,很难将材料均匀的包覆在纳米微粒的表面,甚至由于纳米微粒的分散度较低,会导致载体以区块式分布在纳米微粒表面,导致微粒大量聚集在患者的某一个单一的患出,还需要加大造影剂的用量,成像时间减少,造影剂的用量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FAPI的MR靶向成像造影剂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载体在纳米微粒上分布不均匀,导致成像效果下降的技术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0007]一种基于FAPI的MR靶向成像造影剂,
[0008]其中,所述配体以及所述靶向剂固化设置在所述纳米微粒表面;
[0009]所述靶向剂具体为具有顺磁性效应的MR对比剂与靶向物质FAPI的结合体。
[0010]进一步地,所述纳米微粒为经过造孔处理的Gd双分子膜质脂体纳米微粒。
[0011]进一步地,所述纳米微粒和所述配体上均设置有多个微孔结构,且位于所述纳米微粒上的微孔结构粒径大于位于所述配体上微孔结构的粒径;
[0012]其中:
[0013]所述纳米微粒上的微孔结构用于容纳所述配体和所述靶向剂;
[0014]所述配体上的的微孔结构用于形成吸附体和用于承载药物。
[0015]进一步地,所述配体与所述Gd双分子膜质脂体纳米微粒连接形成的粒子对肿瘤细胞具有强亲和性。
[0016]进一步地,所述微孔结构均具有多个层次的粗糙表面,且在每个粗糙表面上均形成有多个微孔孔隙,所述微孔孔隙之间通过大小不一的吼道连通在每个层次上形成网状的连通结构;
[0017]其中:
[0018]每个层次的粗糙表面之间通过长短不一的顶柱连接,且所述顶柱不与所述粗糙表面连通。
[0019]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基于FAPI的MR靶向成像造影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0]对纳米微粒进行造孔处理形成孔隙,并且按照次序分别通过瞬间凝固的方式在孔隙中形成顶柱,并且造孔之后对整个孔隙进行修饰形成多个层次的粗糙表面;
[0021]将配体浸泡在药物溶液中,并依次进行撞击震荡以及均质处理使得药物溶液进入配体的微孔结构中并均匀分布,分离多余的药物溶液,以制得初级产物;
[0022]在按照次序每次对纳米微粒进行瞬间凝固之前均将初级产物送入所述纳米微粒的微孔结构中,之后在每层纳米微粒和初级产物的结合体表面形成新的粗糙表面,直至完成指定层数的粗糙表面,并进行固化;
[0023]将固化后的结合体与靶向剂混合,充分浸泡,固化处理,以制得基于FAPI的MR靶向成像造影剂。
[0024]进一步地,将固化后的结合体与靶向剂混合的具体步骤为:
[0025]将具有顺磁性效应的MR对比剂与靶向物质FAPI混合,以制得靶向剂溶液;
[0026]将固化后的结合体与靶向剂溶液混合,依次进行撞击震荡以及均质处理,所述靶向剂进入结合体并在结合体上分布均匀,分离多余的靶向剂溶液,以制得基于FAPI的MR靶向成像造影剂。
[0027]进一步地,撞击震荡的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28]将配体或结合体记为固相,将药物溶液或靶向剂记为液相;
[0029]将固相和液相均放置在同一个密闭容器中,并且使得固相和液相不接触;
[0030]对密闭容器进行抽真空处理使得固相和液相内的气体被抽离,在完成抽真空后将固定置入液相内,使得液相浸泡并进入固相的微孔结构中;
[0031]在充分浸泡后对悬浮在液相中的固相进行第一离心处理,液相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进入固相的微孔结构以及吼道中,调整第一离心处理的转速使得转速发生波动,使得离心力发生变化;
[0032]在转动的过程中对液相进行扰动使得固相在溶液中上下浮动,并在浮动的过程中发生相互碰撞,所述溶液逐渐对所述微孔结构或吼道进行填充,以制得填充粒子。
[0033]进一步地,所述均质处理均包括如下步骤:
[0034]向密闭容器内充入气体至常压,并将充填粒子从液相中取出进行静置;
[0035]静置后进行第二离心处理,第二离心处理的转速大于第一离心处理的转速,多余的液相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固相的微孔结构和吼道中甩出;
[0036]其中:
[0037]第二离心处理时,对密闭容器反复进行抽真空和充气以调整密闭容器内的压强配合离心处理分离多余的液相。
[0038]进一步地,在将固化后的结合体与靶向剂混合时重复撞击震荡和均质处理不少于三次。
[0039]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40]1、本专利技术在脂质体纳米微粒上依次负载配体靶向剂,此靶向剂为将具有顺磁性效应的MR对比剂与靶向物质FAPI结合,以达到靶向、富集、高效的肿瘤成像效果;
[0041]2、本专利技术通过撞击震荡处理,在包覆时将纳米微粒与溶液进行充分的碰撞与接触,克服“优势通道”的阻力,有效提高微粒的负载量以及单位质量,操作简单,效果好;
[0042]3、本专利技术通过均质处理,先后对配体以及靶向剂进行高度离心处理,多余的溶液在离子力的作用下离开微粒表面,使得多层载体均匀覆盖在纳米微粒上,有效防止药物提前释放,提高药品在体内的存留时间,延长成像时间。
附图说明
[004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44]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基于FAPI的MR靶向成像造影剂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45]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均质离心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中的标号分别表示如下:
[0047]1‑
转盘;2

转动电机;3

支撑臂;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FAPI的MR靶向成像造影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组分:纳米微粒、配体以及靶向剂;其中,所述配体以及所述靶向剂设置在所述纳米微粒表面;所述靶向剂具体为具有顺磁性效应的MR对比剂与靶向物质FAPI的结合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FAPI的MR靶向成像造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微粒为经过造孔处理的Gd双分子膜质脂体纳米微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FAPI的MR靶向成像造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微粒和所述配体上均设置有多个微孔结构,且位于所述纳米微粒上的微孔结构粒径大于位于所述配体上微孔结构的粒径;其中:所述纳米微粒上的微孔结构用于容纳所述配体和所述靶向剂;所述配体上的微孔结构用于形成吸附体和用于承载药物。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基于FAPI的MR靶向成像造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配体与所述Gd双分子膜质脂体纳米微粒连接形成的粒子对肿瘤细胞具有强亲和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FAPI的MR靶向成像造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结构均具有多个层次的粗糙表面,且在每个粗糙表面上均形成有多个微孔孔隙,所述微孔孔隙之间通过大小不一的吼道连通在每个层次上形成网状的连通结构;其中:每个层次的粗糙表面之间通过长短不一的顶柱连接,且所述顶柱不与所述粗糙表面连通。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FAPI的MR靶向成像造影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对纳米微粒进行造孔处理形成孔隙,并且按照次序分别通过瞬间凝固的方式在孔隙中形成顶柱,并且造孔之后对整个孔隙进行修饰形成多个层次的粗糙表面;将配体浸泡在药物溶液中,并依次进行撞击震荡以及均质处理使得药物溶液进入配体的微孔结构中并均匀分布,分离多余的药物溶液,以制得初级产物;在按照次序每次对纳米微粒进行瞬间凝固之前均将初级产物送入所述纳米微粒的微孔结构中,之后在每层纳米微粒和初级产物的结合体表面形成新的粗糙表面,直至完成指定层数的粗糙表面,并进行固化;将固化后的结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倩娜何楠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