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光存储与相关识别
技术介绍
在现有光学存储技术中,光折变体全息存储因其并行读写性、存储密度大、冗余度高等优点,在高密度存储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在体全息存储发展中空间复用、波长复用、角度复用、相位复用、电场复用等技术相继被提出。但由于以上各种技术存在的原理性缺陷使其在产品化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空间复用指的是在存储过程中通过移动存储介质来达到复用目的的一种复用方法。由于利用这种技术进行存储时每个点只能存储一幅全息图,因此存储密度大大降低。波长复用利用的是体全息图对波长的选择性。改变记录光的波长,在晶体的同一点上可记录多幅全息图,每次读出时,只有一幅全息图被读出,改变读出光的波长,可以读出不同的全息图。采用波长复用时,每个全息图用各自不同波长的光写入和读出,但都采用相同的角度,仅当再现波长与记录参考光波长相同时才满足布拉格匹配条件,其他均为布拉格失配。同时,波长复用的提出,使全息图之间的串扰噪声不会因页面信息量的增加而增加,因而可以实现比角度复用更高的信息容量。由于这种复用技术对串扰噪声的抑制能力,以及波长寻址技术可避免机械运动,因此,人们 ...
【技术保护点】
光折变体全息相位复用存储与相关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这样实现的:a、从激光器(1)中射出的光束通过空间光滤波器(2)和第一傅里叶透镜(3)被扩束成面积较大的平行光,平行光经分束镜(4)进行分束,分为位于分束镜(4)的透射光路上的信号光和位于分束镜(4)的反射光路上的参考光;b、参考光经过第一反射镜(7)改变方向后经过可旋转的柱面透镜(8),柱面透镜(8)对参考光进行相位编码,第二傅里叶透镜(9)将编码后的参考光会聚到光折变体(5)中;c、信号光经过第二反射镜(12)改变方向后,均匀平面波经过空间光调制器(14)之后被加载上信息,经第四傅里叶透镜(15)后,在光折变体(5)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忠祥,宫德维,姜永远,侯春风,孙秀冬,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