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干加热透皮扩散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14253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干加热透皮扩散仪,包括扩散仪本体和实验组件,扩散仪本体顶部后端铰接设有透明材质的防尘盖,扩散仪本体顶部为平面设置,扩散仪本体顶部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口,扩散仪本体内部位于通口处分别设置一组实验组件,实验组件包括加热模块、搅拌驱动装置以及扩散池,加热模块设置于扩散仪本体内腔上端并位于通口处,且加热模块中均匀分布设有若干个扩散池,搅拌驱动装置数量为若干个并均匀分布设置于安装板上,安装板水平设置于扩散仪本体内腔下端,且每个搅拌驱动装置的位置分别与一个扩散池位置相对应。实现对多个扩散池同时进行透皮扩散实验,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满足实验的需求。满足实验的需求。满足实验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干加热透皮扩散仪


[0001]本技术属于透皮扩散仪
,具体涉及一种高效干加热透皮扩散仪。

技术介绍

[0002]经皮给药制剂离体透皮扩散试验采用的主要方法是扩散池法,该方法能反映将药物通过动物活体皮肤渗透的速度和程度,并能筛选透皮吸收药物制剂处方,是目前国际认可的药物透皮释放度的标准检测方法之一。现有的透皮扩散仪只能对少量的扩散池进行干加热透皮扩散实验,无法同时进行多组对照实验,不仅实验效率较低,而且使用范围受限。目前干加热透皮扩散仪中每组扩散池分别配套一个加热块组件实现干加热,干加热相比较水浴加热,无水干燥加热,避免了霉菌的产生,无需频繁更换水。而现有透皮扩散仪中往往多组扩散池同时进行实验,因此需要多个加热块组件,不仅导致安装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而且无法实现精准控温,容易使得各个扩散池的加热温度不一致,导致扩散速率不同。目前现有的透皮扩散池,无法对药物容量的大小进行改变,并且结构固定,不便于清洗。在对于不同浓度的药物扩散实验时,需要采用不同孔径大小的受体,因此需要更换不同类型扩散池,在实验中操作起来相对繁琐。现有的扩散池中的搅拌子结构相对简单,无法对扩散池中的溶液起到有效的搅拌作用,因此针对现有不足,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公开了一种高效干加热透皮扩散仪,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透皮扩散仪无法满足对多个扩散池同时进行透皮扩散实验的问题、现有的加热模块结构复杂,无法实时准确测温的问题,以及现有扩散池结构固定,不适用于浓度的药物扩散实验的问题。
[0004]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高效干加热透皮扩散仪,包括扩散仪本体和实验组件,所述扩散仪本体顶部后端铰接设有透明材质的防尘盖,且扩散仪本体顶部为平面设置,扩散仪本体顶部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口,且扩散仪本体内部位于通口处分别设置一组所述实验组件,实验组件包括加热模块、搅拌驱动装置以及扩散池,所述加热模块设置于扩散仪本体内腔上端并位于通口处,且加热模块中均匀分布设有若干个扩散池,所述搅拌驱动装置数量为若干个并均匀分布设置于安装板上,所述安装板水平设置于扩散仪本体内腔下端,且每个搅拌驱动装置的位置分别与一个扩散池位置相对应,所述搅拌驱动装置包括电机、连接杆、磁铁,所述电机设置于安装板底部,电机的输出端向上贯穿安装板并连接所述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端水平设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上固定设置有一组磁铁,每组磁铁包括一个N极磁铁和一个S极磁铁,且每组磁铁分别位于一个扩散池的下方,实现带动扩散池内的搅拌子旋转。
[0006]进一步的,所述扩散池包括供体盖、受体盖、玻璃管、底座、硅胶垫以及膜片,所述玻璃管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所述受体盖和底座,且受体盖和底座与玻璃管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底座直径与玻璃管直径相等,底座上设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嵌入设置于玻璃管
中,连接套外壁上设有至少两个用于安装密封圈的卡槽,使得连接套外壁与玻璃管之间通过密封圈实现密封,所述底座内腔底端设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安装座和搅拌叶,所述安装座呈圆柱形结构并位于底座中,安装座中水平贯穿设有用于安装搅拌子的安装孔,使得搅拌子在一组磁铁的磁力作用下带动搅拌装置旋转,安装座顶部中心垂直设置所述搅拌叶,搅拌叶上端穿过所述连接套并位于玻璃管中,且搅拌叶顶部表面为倾斜设置;所述受体盖顶部为平面设置,受体盖中心纵向贯穿开设有通孔,所述受体盖底部设有用于与玻璃管连接的接头座,所述接头座内壁上设有至少两个用于容置密封圈的定位槽,使得接头座套接于玻璃管上端并通过密封圈实现密封,受体盖与供体盖之间设置所述膜片和硅胶垫,所述膜片贴合设置于受体盖顶部并覆盖通孔,所述硅胶垫贴合设置于膜片上,硅胶垫中心开设有用于放置药物的容置孔,所述容置孔、给药孔以及通孔的直径尺寸均相等,所述供体盖底部为平面设置,且供体盖中心纵向贯穿设有给药孔。
[0007]进一步的,还包括有用于固定受体盖和供体盖的固定夹,所述固定夹包括上夹体和下夹体,上夹体和下夹体的中部之间通过销轴相铰接,且销轴上通过扭簧对上夹体和下夹体进行支撑,上夹体和下夹体的前端设有夹持口,其中,下夹体的后端顶部垂直设有螺杆,所述螺栓上螺纹连接有螺套,所述螺套上端设有支撑套,支撑套套设于螺杆上,通过旋拧螺套,使得支撑套顶端对上夹体后端进行支撑,通过杠杆原理实现对固定夹对受体盖和供体盖的进一步夹紧。
[0008]进一步的,所述受体盖的上端一侧设有向下倾斜设置的排气管,用于将扩散池内气泡排出。
[0009]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一侧设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一侧设有L型结构的取样接口,所述取样接口处可拆卸连接有取样管。
[0010]进一步的,所述加热模块包括加热块、加热元件和温度测量探头,所述加热块顶部贴合设置于扩散仪本体顶端内壁上,加热块上沿左右两侧方向上依次排列开设有多组用于容置扩散池玻璃管的通槽,使得扩散池的受体盖放置在加热块上,所述通槽均位于通口中,每组通槽包括多个沿加热块前后两端方向排列设置的通槽,所述加热块内部中心水平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沿加热块前后两端方向设置,且容置槽中设置所述温度测量探头,加热块内部位于容置槽的两侧分别水平开设有至少一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方向平行于容置槽,且每组安装槽位于相邻两组通槽之间,每组安装槽包括上下分布的两个安装槽,安装槽两端延伸至加热块的前后两端,每个安装槽中均嵌入设置一个所述加热元件。
[0011]进一步的,所述通槽呈圆形结构,且通槽一侧侧壁上均开设有用于容置扩散池的取样管的凹槽。
[0012]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槽一端设有用于加热元件嵌入的插入口,另一端设有用于导线贯穿的接线口,接线口尺寸小于插入口尺寸,且每组安装槽中的两个安装槽的方向相反。
[0013]进一步的,所述容置槽一端设有密封口,密封口中设有密封塞,容置槽另一端设有用于导线贯穿的通线口。
[0014]进一步的,所述扩散仪本体后端顶部设有用于对防尘盖进行支撑的支撑杆。
[0015]进一步的,所述扩散仪本体后端安装有散热风扇,用于对搅拌驱动装置进行散热。
[0016]进一步的,所述扩散仪本体前端设置有温度显示装置,用于显示加热块的加热温度。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18](1)相比较现有技术,本技术中扩散仪采用矩形结构加热块并在其上开设若干个均匀排列的通槽来容置扩散池,从而实现对多个扩散池同时进行透皮扩散实验,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满足实验的需求。
[0019](2)本技术中玻璃管与受体盖和底座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同时取样接口与取样管之间为可拆卸连接,能够便于拆卸清洗,并且能够更换不同通孔大小的受体盖,从而可适用于不同浓度大小的药物,实现大量给药或小量给药的效果,通过更换不同厚度的硅胶垫,以改变容置孔的厚度,实现对药物药量大小的改变。
[0020](3)本技术中固定夹采用旋拧螺帽的方式,使得支撑套顶端对上夹体后端进行支撑,通过杠杆实现对固定夹对受体盖和供体盖的进一步夹紧,从而有效保证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干加热透皮扩散仪,包括扩散仪本体(1)和实验组件,所述扩散仪本体(1)顶部后端铰接设有透明材质的防尘盖(11),其特征在于,扩散仪本体(1)顶部为平面设置,扩散仪本体(1)顶部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口(12),且扩散仪本体(1)内部位于通口(12)处分别设置一组所述实验组件,实验组件包括加热模块(2)、搅拌驱动装置(3)以及扩散池(4),所述加热模块(2)设置于扩散仪本体(1)内腔上端并位于通口(12)处,且加热模块(2)中均匀分布设有若干个扩散池(4),所述搅拌驱动装置(3)数量为若干个并均匀分布设置于安装板(31)上,所述安装板(31)水平设置于扩散仪本体(1)内腔下端,且每个搅拌驱动装置(3)的位置分别与一个扩散池(4)位置相对应,所述搅拌驱动装置(3)包括电机(32)、连接杆(33)、磁铁(34),所述电机(32)设置于安装板(31)底部,电机(32)的输出端向上贯穿安装板(31)并连接所述连接杆(33),所述连接杆(33)的顶端水平设有放置板(331),所述放置板(331)上固定设置有一组磁铁(34),每组磁铁(34)包括一个N极磁铁(34)和一个S极磁铁(34),且每组磁铁(34)分别位于一个扩散池(4)的下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干加热透皮扩散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池(4)包括供体盖(41)、受体盖(42)、玻璃管(43)、底座(44)、硅胶垫(45)以及膜片(46),所述玻璃管(43)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所述受体盖(42)和底座(44),且受体盖(42)和底座(44)与玻璃管(43)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底座(44)直径与玻璃管(43)直径相等,底座(44)上设有连接套(441),所述连接套(441)嵌入设置于玻璃管(43)中,连接套(441)外壁上设有至少两个用于安装密封圈(422)的卡槽(4411),使得连接套(441)外壁与玻璃管(43)之间通过密封圈(422)实现密封,所述底座(44)内腔底端设有搅拌装置(445),所述搅拌装置(445)包括安装座(4451)和搅拌叶(4452),所述安装座(4451)呈圆柱形结构并位于底座(44)中,安装座(4451)中水平贯穿设有用于安装搅拌子的安装孔(4453),使得搅拌子在一组磁铁(34)的磁力作用下带动搅拌装置(445)旋转,安装座(4451)顶部中心垂直设置所述搅拌叶(4452),搅拌叶(4452)上端穿过所述连接套(441)并位于玻璃管(43)中,且搅拌叶(4452)顶部表面为倾斜设置;所述受体盖(42)顶部为平面设置,受体盖(42)中心纵向贯穿开设有通孔(424),所述受体盖(42)底部设有用于与玻璃管(43)连接的接头座(421),所述接头座(421)内壁上设有至少两个用于容置密封圈(422)的定位槽(4211),使得接头座(421)套接于玻璃管(43)上端并通过密封圈(422)实现密封,受体盖(42)与供体盖(41)之间设置所述膜片(46)和硅胶垫(45),所述膜片(46)贴合设置于受体盖(42)顶部并覆盖通孔(424),所述硅胶垫(45)贴合设置于膜片(46)上,硅胶垫(45)中心开设有用于放置药物的容置孔(451),所述容置孔(451)、给药孔(411)以及通孔(424)的直径尺寸均相等,所述供体盖(41)底部为平面设置,且供体盖(41)中心纵向贯穿设有给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定中张鸿朱天德宋水军张捷
申请(专利权)人:禄亘上海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