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路槽形梁用缓粘结锚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1327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锚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铁路槽形梁用缓粘结锚具,包括具有通孔的第一承压板和第二承压板、位于第一承压板和第二承压板之间且围设在缓粘结钢绞线周向的螺旋筋、位于第二承压板内侧且包裹在缓粘结钢绞线上的握裹锚、位于第一承压板外部并用于夹紧第一承压板外部缓粘结钢绞线的夹片张拉组件;所述缓粘结钢绞线穿过第一承压板和第二承压板的通孔;通过夹片锚固和握裹锚固相结合,解决了安装与施工场合限制的问题,采用张拉端非预埋式结构设计,张拉前无需灌浆,避免了因为灌浆不实造成运行过程中预应力失效的情况。不实造成运行过程中预应力失效的情况。不实造成运行过程中预应力失效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铁路槽形梁用缓粘结锚具


[0001]本技术涉及锚具
,具体涉及一种铁路槽形梁用缓粘结锚具。

技术介绍

[0002]槽形梁具有底板薄、结构轻巧等特点,常规的有粘结预应力锚固体系,因其需预留施工孔道的特点,间接增大了梁体的截面积,因而在槽形梁锚固体系建立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缓粘结预应力技术是一种较为新颖的预应力技术,它既包含无粘结预应力无需预留孔道、无需灌浆,施工便捷的特点,又能在后期缓凝粘结胶粘结后发挥有粘结预应力的锚固效果,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会展中心、物流中心的以及槽形梁等建筑中。
[0003]缓粘结预应力锚固体系因其施工场合限制,不便预埋等特点,对锚具安装、施工方式等要求较高。市场上预应力锚固结构中常用的锚具以适应于锚固有粘结、无粘结钢绞线为主,其结构形式、施工方式等与缓粘结锚固体系不完全匹配,相对于无粘结、有粘结锚固技术,行业内缓粘结锚固技术尚处于发展阶段,各方面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
[0004]现有缓粘结锚具产品缺点在于:
[0005]1、安装不便。缓粘结预应力结构因其无需灌浆的特点,构件无需设置灌浆孔道,使得构件结构轻薄,常规圆型锚具结构形式不利于安装。
[0006]2、预应力过渡不便。现有锚具因其预埋结构特点,在锚具和构件间、张拉端和固定端之间预应力过渡不便,影响了安全系数。
[0007]3、锚固效率低。18、22等系列常用单孔锚具采用单次张拉结构,无预应力损失弥补措施,锚固效率低,且未能充分发挥产品锚固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铁路槽形梁用缓粘结锚具。
[000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0]一种铁路槽形梁用缓粘结锚具,用于对缓粘结钢绞线进行张拉,包括具有通孔的第一承压板和第二承压板、位于第一承压板和第二承压板之间且围设在缓粘结钢绞线周向的螺旋筋、位于第二承压板内侧且包裹在缓粘结钢绞线上的握裹锚、位于第一承压板外部并用于夹紧第一承压板外部缓粘结钢绞线的夹片张拉组件;所述缓粘结钢绞线穿过第一承压板和第二承压板的通孔。
[0011]进一步地,所述夹片张拉组件包括具有锥形孔的二次张拉锚环、与二次张拉锚环锥形孔配合并压紧缓粘结钢绞线的夹片,以及与第一承压板顶紧接触的承压螺母;所述二次张拉锚环周向设置有螺纹,所述承压螺母旋拧在二次张拉锚环的螺纹上。可以通过螺纹调节缓粘结钢绞线回缩量,有效提高单孔结构的锚固效率。
[0012]进一步地,所述二次张拉锚环上设置有与锥形孔同轴设置且连通的通孔;二次张拉锚环上的通孔直径为18mm

24mm,锥形孔的直径为27.8mm

40.5mm;所述二次张拉锚环的螺纹规格为M43

M68,所述承压螺母的螺纹直径为M43

M68。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承压板和第二承压板为方形,第一承压板内侧设置有台阶定位槽;所述握裹锚设置有挤压簧以及与挤压簧配合的台阶孔,所述缓粘结钢绞线从台阶孔内贯穿握裹锚。
[0014]进一步地,所述螺旋筋包括分别与第一承压板、第二承压板固定连接的第一螺旋筋、第二螺旋筋。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0016]本技术通过夹片锚固和握裹锚固相结合,解决了安装与施工场合限制的问题,采用张拉端非预埋式结构设计,张拉前无需灌浆,避免了因为灌浆不实造成运行过程中预应力失效的情况;
[0017]夹片张拉组件采用锥孔自锚与螺纹承接结构,实现了张拉应力的有效过渡。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台阶孔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作详细的说明。
[0021]缓粘结预应力锚固体系存在施工场合受限,不便预埋等特点,对锚具安装、施工方式等要求较高。市场上预应力锚固结构中常用的锚具以适应于锚固有粘结、无粘结钢绞线为主,其结构形式、施工方式等与缓粘结锚固体系不完全匹配,相对于无粘结、有粘结锚固技术,行业内缓粘结锚固技术尚处于发展阶段,各方面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
[0022]图1中的右侧为内,左侧为外,即靠近握裹锚6的一侧为内侧,靠近二次张拉锚环2的一侧为外侧。
[0023]如图1和2所示,本技术中的铁路槽形梁用缓粘结锚具包括夹片1、二次张拉锚环2、承压螺母3、第一承压板41、第二承压板42、螺旋筋5、握裹锚6、挤压簧8。
[0024]二次张拉锚环2为环形结构,一侧端面设置直径相同的通孔,孔径为18mm

24mm,另一侧端面设置圆锥形孔,孔径为27.8mm

40.5mm。通孔和锥形孔同轴,二次张拉锚环2圆周面设置外螺纹,依据使用规格不同,外螺纹从M43

M68不等。
[0025]承压螺母3依据型号不同,设置M43

M68不等的内螺纹,通过内螺纹与二次张拉锚环2的外螺纹配合,进行力值承接过渡。第一承压板41和第二承压板42均为方形结构,中心设置直径18mm

24mm不等的通孔,以及45mm

70mm不等的台阶定位槽。
[0026]螺旋筋5为弹性螺旋结构,首尾采用点焊压平构造,增强结构两端的平稳性,螺旋筋共有两个,分别与两个承压板固定连接。
[0027]握裹锚6为筒状结构,挤压簧设置在握裹锚内,握裹锚依据规格的不同设置17.9mm

25.2mm不等的台阶孔61,通过台阶孔61进行挤压簧定位和缓粘结钢绞线7安装。
[0028]安装时,螺旋筋5紧贴承压板,通过包裹锚下混凝土增强局部承载强度,握裹锚6通过混凝土的挤压后,握裹在缓粘结钢绞线7上,将压应力转化为摩擦阻力,起到固定端力值承载的作用,所述承压螺母3安装在二次张拉锚环2外侧,通过夹片1咬合缓粘结钢绞线7、螺纹连接及承压板承压依次完成张拉端力值承接。
[0029]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15、18、22系列缓粘结预应力筋配套用锚具产品组件,为大跨度缓粘结预应力梁锚固体系的建立提供支撑。
[0030]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31]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路槽形梁用缓粘结锚具,用于对缓粘结钢绞线进行张拉,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通孔的第一承压板和第二承压板、位于第一承压板和第二承压板之间且围设在缓粘结钢绞线周向的螺旋筋、位于第二承压板内侧且包裹在缓粘结钢绞线上的握裹锚、位于第一承压板外部并用于夹紧第一承压板外部缓粘结钢绞线的夹片张拉组件;所述缓粘结钢绞线穿过第一承压板和第二承压板的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铁路槽形梁用缓粘结锚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片张拉组件包括具有锥形孔的二次张拉锚环、与二次张拉锚环锥形孔配合并压紧缓粘结钢绞线的夹片,以及与第一承压板顶紧接触的承压螺母;所述二次张拉锚环周向设置有螺纹,所述承压螺母旋拧在二次张拉锚环的螺纹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铁路槽形梁用缓粘结锚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张拉锚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方钟智强汪忠宝周亮朱徐平孔维鹏夏磊刘微微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金星预应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