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竖向预应力锚杆组合型钢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1079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竖向预应力锚杆组合型钢支护结构,涉及基坑支护领域,包括若干型钢桩,若干型钢桩有序排布沉入土层中,型钢桩之间连接横向钢板,若干型钢桩和横向钢板组成支护墙,支护墙端为基坑底,支护墙后端为基坑顶,基坑顶的土层内转设锚孔,所述锚孔内打入锚杆,所述锚杆与前排型钢桩相对应,锚杆与对应型钢桩之间连接纵向钢板,锚杆顶部固定锚具,该竖向预应力锚杆组合型钢支护结构,利用竖向预应力锚杆替代传统人字形支护结构,避免传统斜向锚杆容易伸出建筑红线的问题,预应力锚杆竖向深入稳定土层,锚拉承载力高,提供较大抗倾覆力矩,有效减少基坑支护变形,施工简便,预应力锚杆的预应力钢件可拆卸回收,节能环保。环保。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竖向预应力锚杆组合型钢支护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基坑支护
,具体为一种竖向预应力锚杆组合型钢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心城区的建筑越来越密集,特别是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大量新建,建筑物的地下室也向着更大、更深发展。基坑支护成为基坑施工必不可少的环节,变得越来越重要,然后单排的支护往往抗弯能力有限,往往需要其他构件来加强加固支护,常见的形式有锚杆连接,如专利CN201020158210.0,一种人字型单排单向旋喷搅拌加筋组合支护桩,公开了在基坑四周的土体上设有单排垂直旋喷搅拌加筋桩墙,在其一侧设有斜向下伸入土体内的单向旋喷搅拌加筋扩头斜桩,该单向旋喷搅拌加筋扩头斜桩的顶端与单排垂直旋喷搅拌加筋桩墙顶端通过过梁连接固定,且所述单排垂直旋喷搅拌加筋桩墙和单向旋喷搅拌加筋扩头斜桩中均埋有锚筋。但是城市内建筑,如靠近地铁或者建筑群密集的地区,而由于一般斜向的锚杆一般伸入土层长度过长,往往会有超过红线外的区域情况,所以既要保障单排支护的支护强度,又要防止加固构件不超红线,加固强度提升明显,为此本案由此而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竖向预应力锚杆组合型钢支护结构,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竖向预应力锚杆组合型钢支护结构:包括若干型钢桩,若干所述型钢桩有序排布沉入土层中,所述型钢桩之间连接横向钢板,若干所述型钢桩和横向钢板组成基坑支护墙,所述基坑支护墙前端为基坑底,所述支护墙后端为基坑顶,所述基坑顶的土层内竖向打入锚杆,形成锚孔,所述锚杆与前排型钢桩相对应,所述锚杆与对应型钢桩之间连接纵向钢板,所述锚杆顶部固定锚具。
[0007]优选的,所述锚杆为预应力锚杆,所述锚杆包括固定锚头和预应力钢件,所述固定锚头深入稳定土层,所述预应力钢件在锚孔内向上延伸,所述纵向钢板一端设有钢管,所述钢管套设在预应力钢件上。
[0008]优选的,所述预应力钢件为钢筋或钢绞线。
[0009]优选的,所述预应力钢件顶部套设锚具垫片,所述锚具垫片上设有锚具,所述锚具为螺母,通过转动螺母来进行预应力锚杆张拉锚固。
[0010]优选的,所述型钢桩为H型钢桩。
[0011]优选的,所述H型钢桩的外侧两端面,及内侧面中心设有C形锁扣,所述横向钢板连接在C形锁扣之间,所述纵向钢板一端C形锁扣连接在H型钢桩内侧端中心。
[0012](三)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竖向预应力锚杆组合型钢支护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该竖向预应力锚杆组合型钢支护结构,利用竖向预应力锚杆替代传统人字形支护结构,避免传统斜向锚杆容易伸出建筑红线的问题,预应力锚杆竖向深入稳定土层,锚拉承载力高,提供较大抗倾覆力矩,有效减少基坑支护变形,施工简便,预应力锚杆的预应力钢件可拆卸回收,节能环保。
[0015]2、该竖向预应力锚杆组合型钢支护结构,采用H型钢桩作为支护桩,抗弯能力强、施工简单、节约成本和结构重量轻等优点,并在H型钢桩在设置C形锁扣,H型钢桩之间横向钢板连接在C形锁扣之间,提升H型钢桩之间的防水止水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型钢柱锁扣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型钢桩;2、横向钢板;3、基坑底;4、基坑顶;5、锚孔;6、锚杆;61、固定锚头;62、预应力钢件;7、纵向钢板;8、锚具;9、钢管;11、锚具垫片;12、C形锁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竖向预应力锚杆6组合型钢支护结构,如图1

4所示,包括若干型钢桩1,若干型钢桩1有序排布沉入土层中,型钢桩1之间连接横向钢板2,若干型钢桩1和横向钢板2组成基坑支护墙,基坑支护墙前端为基坑底3,基坑支护墙后端为基坑顶4,基坑顶4的土层内竖向打入锚杆6,形成锚孔5,锚杆6与前排型钢桩1相对应,锚杆6与对应型钢桩1之间连接纵向钢板7,锚杆6顶部固定锚具8,若干型钢桩1有序布设,并通过横向钢板2连接形成了支护墙,支护墙后排的竖向锚杆6与支护墙之间通过纵向钢板7连接,为基坑支护墙提供了抗倾覆力矩,以减少基坑支护墙变形。
[0022]如图1所示,锚杆6为预应力锚杆6,锚杆6包括固定锚头61和预应力钢件62,固定锚头61深入稳定土层,预应力钢件62在锚孔5内向上延伸,纵向钢板7一端设有钢管9,所述钢管9套设在预应力钢件62上。
[0023]预应力钢件62的实施例可以是钢筋或钢绞线,预应力钢件62底部可拆卸的连接在固定锚头61上,随着固定锚头61被深入稳定土层,顶部露出地面,通过纵向钢板7与型钢桩1相连接。
[0024]预应力钢件62顶部套设锚具垫片11,锚具垫片11上设有锚具8,锚具8为螺母,预应力钢件62的头部有螺纹段,与螺母螺纹连接,通过转动螺母来进行预应力锚杆6张拉锚固。
[0025]具体的,可在固定锚杆6上可拆卸的设底座:
[0026]针对钢筋的实施例,底座上有螺纹孔,相对应的钢筋底部设有螺纹,拧紧在底座的螺纹孔内,钢筋的顶部也设有螺纹段,穿过锚具垫片11与锚具8连接,此时的锚具8为螺母,通过螺母与钢筋的顶部螺纹段螺纹连接,通过拧紧螺母来对钢筋进行拉紧预紧。
[0027]针对钢绞线的实施例,底座上设有多个通孔,钢绞线的一头可拆卸的固定在锚具
垫片11上,另一头从底座其中一个通孔内穿入,再从另一个通孔内穿出,再穿过锚具垫片11,与锚具8(螺母)螺纹连接,通过拧紧锚具8(螺母)对钢绞线进行拉紧预紧。
[0028]相比打桩灌浆模式的混凝土桩,采用H型钢桩1作为支护桩,具有抗弯能力强、施工简单、节约成本和结构重量轻等优点,但型钢桩1的实施例不仅限于本案实施的H型钢桩1,其他型号的钢桩,如U型(拉森式)、Z型、直线型、帽型均可根据具体场地进行适用。
[0029]如图和所示,H型钢桩1的外侧两端面,及内侧面中心设有C形锁扣12,横向钢板2连接在C形锁扣12之间,纵向钢板7一端C形锁扣12连接在H型钢桩1内侧端中心。横向钢板2两侧也可连接C形锁扣12,即H型钢桩1与横向钢板2之间采用C形锁扣12与C形锁扣12环扣连接,进一步提升防水和止水的效果。
[0030]工作原理:当竖向预应力锚杆6组合型钢支护结构使用时,
[0031]第一步:根据场地条件和计算分析,确定型钢桩1的型号、桩长、桩间距,确定后型钢桩1后端锚杆6的型号、长度,以及型钢桩1、锚杆6之间的排距,计算横向钢板2和纵向钢板7的尺寸和间距;
[0032]第二步:根据设计长度,在型钢桩1两侧和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竖向预应力锚杆组合型钢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型钢桩(1),若干所述型钢桩(1)有序排布沉入土层中,所述型钢桩(1)之间连接横向钢板(2),若干所述型钢桩(1)和横向钢板(2)组成基坑支护墙,所述基坑支护墙前端为基坑底(3),所述支护墙后端为基坑顶(4),所述基坑顶(4)的土层内竖向打入锚杆(6),形成锚孔(5),所述锚杆(6)与前排型钢桩(1)相对应,所述锚杆(6)与对应型钢桩(1)之间连接纵向钢板(7),所述锚杆(6)顶部固定锚具(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竖向预应力锚杆组合型钢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6)为预应力锚杆,所述锚杆(6)包括固定锚头(61)和预应力钢件(62),所述固定锚头(61)深入稳定土层,所述预应力钢件(62)在锚孔(5)内向上延伸,所述纵向钢板(7)一端设有钢管(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国然应乘风邢彩凤邢一飞凌英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蓝驰建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