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继雄专利>正文

安全采血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032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安全采血器,它包括中空状注射筒、设置于注射筒内针头及针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射筒两端分别为封闭面及开口,并于邻近封闭面处侧壁设有贯穿壁面并与内针头连通的孔洞;注射筒内容设塞座并结合设有容置针头的针座;内针头设于塞座上,塞座内设有贯通内针头的通道,通道在内针头贯穿塞座的一端形成与注射筒上孔洞相对应的开孔;针座为上、下端设有开口的中空筒,并于其与注射筒结合设有与注射筒上孔洞相对连通的穿孔,针座于异于穿孔侧轴向设有导槽,于针座上径向设有分别与导槽两端衔接的上定位部及下定位部;针头包括塞部及朝向针座的针,塞部内设有与针相连通的流道,流道另一端设有锥孔部,塞部外侧设有容置于针座导槽内的导柱。(*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从体内取出介质的器械,特别是一种安全采血器
技术介绍
一般用于采血的采血器,较常见的有两种形式。一种为利用传统针筒的方式将血液抽至注射针筒内,再将血液收集在真空集血管内。另一种系利用一个短筒型注射筒,注射筒外侧底部螺合插入血管的外针头,相对于针头螺合处的注射筒内部,螺合另一刺穿套设于真空集血管的内针头。当使用时,先以外针头插入血管,再将内针头刺穿真空集血管,藉由真空集血管的真空吸引力与血管壁血液流动时的压力及脉动,将血液送入集血管。然而,上述习用的采血器,并未能有效防止外针头刺伤使用者,当使用者于采血时,容易在外针头拔出血管或将外针头套回套时,发生误刺己身的情形,致使使用者有感染之虞,且习用的采血器其短筒型注射筒易发生重复使用的情形,增加污染的危险,故习用的采血器于使用安全上仍有不足的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避免剌伤、防止污染危险、使用安全的安全采血器。本技术包括中空状注射筒、设置于注射筒内的塞座、结合于注射筒的针座及针头;注射筒两端分别为封闭面及开口,并于邻近封闭面处侧壁设有贯穿壁面并与内针头连通的孔洞;塞座上设有内针头,其内设有贯通内针头的通道,通道在内针头贯穿塞座的一端形成与注射筒上孔洞相对应的开孔;针座为上、下端设有开口的中空筒,并于其与注射筒结合设有与注射筒上孔洞相对连通的穿孔,针座于异于穿孔侧轴向设有导槽,于针座上径向设有分别与导槽两端衔接的上定位部及下定位部;针头包括塞部及朝向针座的针,塞部内设有与针相连通的流道,流道另一端设有锥孔部,塞部外侧设有容置于针座导槽内的导柱。其中针座与注射筒一体成型为一体。塞座与注射筒一体成型为一体。内针头上包覆设有弹性膜套。注射筒外侧壁面轴向设有结合部,贯穿注射筒壁面的孔洞系形成于结合部上;针座外壁轴向设有与注射筒结合部相对应并结合的连结部,其上与注射筒上孔洞相对的穿孔系形成于连结部上。注射筒外侧壁的结合部呈鸠尾槽状;针座外壁的连结部呈嵌入并紧密结合于注射筒呈鸠尾槽状结合部内的鸠尾块状。针座下端开口内壁设有环状凸缘;针座内设有两端分别抵顶针头的塞部及针座下端开口内壁上的环状凸缘上的弹性体。针座上端开口上组设有封盖。针座上导槽异于设置穿孔端延伸并贯穿针座。由于本技术包括中空状注射筒、设置于注射筒内的塞座、结合于注射筒的针座及针头;注射筒两端分别为封闭面及开口,并于邻近封闭面处侧壁设有贯穿壁面并与内针头连通的孔洞;塞座上设有内针头,其内设有贯通内针头的通道,通道在内针头贯穿塞座的一端形成与注射筒上孔洞相对应的开孔;针座为上、下端设有开口的中空筒,并于其与注射筒结合设有与注射筒上孔洞相对连通的穿孔,针座于异于穿孔侧轴向设有导槽,于针座上径向设有分别与导槽两端衔接的上定位部及下定位部;针头包括塞部及朝向针座的针,塞部内设有与针相连通的流道,流道另一端设有锥孔部,塞部外侧设有容置于针座导槽内的导柱。使用时,系将针头塞部向下端开口推动,令其上锥孔部与针座的穿孔紧密相对;将真空集血管自注射筒的开口端插入,使真空集血管的橡皮塞被内针头刺入;将露出针座外的针插入被采血者的血管时,血液可经由针、针头塞部上锥孔部、针座上穿孔注射筒上的开孔缓缓进入真空集血管内。当采血完毕后,反向推动针头,令针头的针缩回并容置于针座内,从而可避免针伤及使用者;当使用者操作本技术时,可将针头收入针座内,不需经由回套的动作,从而可避免使用者被使用过的针头所刺伤;使用时,由于设有内针头的塞座系直接设置在注射筒内,故不必经由组装针头与内针的过程,便可直接配合真空集血管使用于采血作业,且注射筒使用后可与内针头一并丢弃,减少注射筒被重复使用及被内针头刺伤的情形,可达到使用方便与卫生的功效;不仅避免剌伤,而且防止污染危险、使用安全,从而达到本技术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分解结构示意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欲与真空集血管结合状态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与真空集血管结合状态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剖视图(塞座与注射筒一体成型)。图6、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剖视图(塞座及针座系与注射筒一体成型)。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中空状注射筒10、塞座20、针座30、针头40、弹性体50及封盖60。注射筒10两端分别为封闭面及开口11,于开口11处形成外周缘111。注射筒10的外侧壁面轴向设有呈鸠尾槽状的结合部12,结合部12邻近封闭面处设有贯穿注射筒10壁面的孔洞13。塞座20为容置于注射筒10内的弹性体,塞座20上设有一端伸出其顶面的L形内针头21,内针头21的另一端贯穿塞座20;塞座20内设有贯通内针头21的通道22,通道22在内针头21贯穿塞座20的一端形成与注射筒10结合部12上的孔洞13相对应的开孔221。内针头21伸出塞座20部分紧密包覆弹性膜套23。针座30为上、下端设有开口32’、32的中空筒,其下端开口32内壁设有环状凸缘321,以使下端开口32成为内径较小的开口;针座30外壁轴向设有与注射筒10结合部12相对应并嵌入结合的呈鸠尾块状连结部31,并于连结部31上设有与结合部12上孔洞13相对的穿孔36。针座30于异于连结部31的一侧轴向设有导槽33,导槽33两端呈封闭状,亦可为一端延伸并贯穿针座30异于设置穿孔36呈开口状。于针座30上径向设有分别与导槽33两端衔接的上定位部34及下定位部35。针头40系设置于针座30内,其包括塞部42及朝向针座30的针41,于塞部42套设有包覆针41借以保护未使用时针41的针套400。塞部42内设有与针41相连通的流道421,流道421异于连通针41的一端设有锥孔部44,塞部42外侧设有导柱43,导柱43可一体成形于塞部42上或自导槽33设置在塞部42上。导柱43的一端形成直径略大于上定位部34及下定位部35宽度的头部,导柱43可于导槽33内移动,且能自上定位部34或下定位部35迫入或松退。弹性体50系设于针座30内,且弹性体50的两端分别抵顶针头40的塞部42及针座30下端开口32内壁上的环状凸缘321。封盖60系设置于针座30上端开口32’端,以防止针头40自针座30的上端开口32’弹出。如图3、图4所示,使用时,系将针头40塞部42上导柱43沿导槽33向下端开口32推动,使弹性体50压缩抵顶下端开口32内壁上环状凸缘321,针头40塞部42抵顶弹性体50的一端,此时,锥孔部44与针座30的穿孔36紧密相对;当拔除针套400使针41露出针座30之外,并使导柱43定位在下定位部35内。将真空集血管70自注射筒10的开口11端插入,利用手指抵顶外周缘111,使真空集血管70的橡皮塞被内针头21刺入,同时将弹性膜套23向塞座20推开。当将露出针座30外的针41插入被采血者的血管时,血液可经由针41、针头40塞部42上锥孔部44、针座30上穿孔36、注射筒10结合部12上的孔洞13及塞部20上通道22上的开孔221及通道22缓缓进入真空集血管70内。当采血完毕后,可将导柱43沿导槽33推动,使导柱43自由容置于导槽33内或定位于上定位部34,借此可令针41缩回并容置于针座30内,从而可避免针41伤及使用者。如图5所示,组设内针头81的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继雄林秀枝
申请(专利权)人:杨继雄林秀枝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