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既有桥梁改造后狭小空间内盖梁立柱施工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993803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3: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既有桥梁改造后狭小空间内盖梁立柱施工辅助装置,涉及盖梁立柱施工辅助设备技术领域,技术方案为,包括固定设置在承台上的装置固定基础、格构柱、设置在相邻格构柱之间的对格构柱进行加固的支撑机构、主梁以及横梁,格构柱由固定底座、角铁以及缀板焊接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有效解决因主桥平移顶升改造后,桥墩和盖梁的重建施工在狭小的桥下空间内进行,需保证施工机械与上部结构临时支撑体系不发生碰撞,避免对保留结构构件造成额外损伤的问题,保障了新建下部结构桥墩和盖梁的施工质量。墩和盖梁的施工质量。墩和盖梁的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既有桥梁改造后狭小空间内盖梁立柱施工辅助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盖梁立柱施工辅助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既有桥梁改造后狭小空间内盖梁立柱施工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以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为主体的快速交通网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城市化发展的推进,一部分旧的桥梁需要进行改建或扩建,以适应新的规划和更大的交通流量的要求。但若采用传统的方法拆除重建,将造成巨大的损失以及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桥梁顶升技术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新型的桥梁改造技术在我国近几年的道路发展中做出了不菲的贡献,给地方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0003]随着桥梁顶升技术的越发成熟,桥梁改造顶升高度越来越高,桥梁顶升支撑布置位置需要根据桥梁结构形式确定,一般都是靠近老桥支座位置,这就导致顶升支撑体系与下部结构过近,给桥梁下部结构接高重建带来了困难,常规大型机械无法满足施工吊装要求,反而容易碰撞顶升支撑。
[0004]如何保证桥梁顶升改造后,狭小空间内盖梁立柱施工质量及方法是平移顶升工程后下部结构改造的关键,其中既有桥梁改造后狭小空间内盖梁立柱施工辅助装置是本专利申请的根本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既有桥梁改造后狭小空间内盖梁立柱施工辅助装置。
[0006]其技术方案为,包括固定设置在承台上的装置固定基础、格构柱、设置在相邻格构柱之间的对所述格构柱进行加固的支撑机构、主梁以及横梁,所述格构柱由固定底座、角铁以及缀板焊接而成。
[0007]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横撑、剪刀撑以及斜撑,所述横撑设置为上下两道。
[0008]所述格构柱固定设置在所述装置固定基础的顶部,所述装置固定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0009]所述横撑、剪刀撑以及斜撑均采用10#槽钢制作而成。
[0010]所述主梁两端底部设置有滑轮,所述横梁顶部设置有滑动槽,所述滑轮与所述滑动槽滑动配合。
[0011]通过滑轮,主梁可以在横梁上进行前后移动。
[0012]所述横梁及主梁上部固定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滑动槽两端的限位钢板以及设置在所述主梁上部的限位钢板;所述主梁上设置有电动葫芦滑移车,所述电动葫芦滑移车与所述主梁滑动连接。
[0013]在横梁及主梁上部布置有限位机构,以保证主梁及电动葫芦滑移车不会脱离轨
道。
[0014]所述格构柱底部通过固定底座与承台植筋临时固定,钢筋直径为φ22mm,固定底座采用12mm钢板,钢板上开设八个安装孔,孔径为24mm,固定底座与格构柱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
[0015]上下两道所述横撑之间设置所述剪刀撑,所述相邻格构柱之间的斜撑与所述承台通过植筋的方式固定,斜撑加固高度位于第一道所述横撑上。
[0016]所述装置固定基础包括主筋和箍筋,主筋设置八根,通过植筋的方式与所述承台连接。
[0017]所述格构柱、横撑、剪刀撑、斜撑、主梁及横梁型钢材质均为Q235。
[0018]格构柱平面尺寸为460mm*460mm,角铁采用L125*10,缀板尺寸350mm*200mm*12mm。缀板焊接竖向间隔首层为0.75米,其余层数为1.5米一层焊接,单根格构柱上每层四块缀板,将四根角铁连接。
[0019]格构柱长度如需增加,需采用与格构柱同型号同强度的角铁进行焊接补强,补强角铁长度为40cm,角焊缝高度为8mm。
[0020]所述主梁采用300*150*6.5*9号双排H型钢焊接而成,主梁每间隔1m左右加肋板,横梁为25#工字钢,待基础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东西两侧顶部与格构柱顶板焊接,再安装横梁及主梁。
[0021]主梁安装因空间限制无法安装时,可在主梁安装前区域内搭设钢管脚手架,立杆间距1.2m*1.5m,步距≤1.8m,以利于主梁安装搁置。
[0022]所述装置固定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尺寸为800mm*800mm*400mm,装置固定基础的主筋为φ16mm,通过植筋的方式与承台连接,植筋深度15d,即300mm。箍筋采用φ12mm钢筋,箍筋间距1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
[0023]斜撑与承台所成角度为60度。所述横撑加固上下共两道,下部距离承台5.35米,第二道距离第一道3.1米。
[0024]所述电动葫芦滑移车为环链电动葫芦型号为HKD0201,起升速度为6.6m/分钟。
[002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提供一种既有桥梁改造后狭小空间内盖梁立柱施工辅助装置,能有效解决因主桥平移顶升改造后,桥墩和盖梁的重建施工在狭小的桥下空间内进行,需保证施工机械与上部结构临时支撑体系不发生碰撞,避免对保留结构构件造成额外损伤的问题,保障了新建下部结构桥墩和盖梁的施工质量;有益效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施工方便。所使用的钢结构材料都可以循环利用,实用性更强,解决了因主桥平移顶升改造后,原有立柱及新建立柱的位置与顶升支撑结构间距狭小空间常规工艺无法施工的难题;(2)安全性更高。能避免现有技术中,在施工过程大型机械等因新建下部结构距离支撑过近导致的操作失误对支撑体系的碰撞;(3)避免对保留结构构件造成额外损伤,使模板安装更加便捷安全、保证了混凝土浇筑质量;(4)保障下部结构施工安全。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平面示意图。
[0027]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正立面图。
[0028]图3为图2的A局部放大图。
[0029]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支撑机构的正立面图。
[0030]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支撑机构的侧立面图。
[0031]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固定基础的立面示意图。
[0032]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固定基础的平面示意图。
[0033]其中,附图标记为:1、格构柱;2、固定底座;3、角铁;4、缀板;5、装置固定基础;6、横撑;7、剪刀撑;8、斜撑;9、滑轮;10、主梁;11、横梁;12、电动葫芦滑移车;13、限位钢板;14、主筋;15、箍筋;17、滑动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当然,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3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6]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既有桥梁改造后狭小空间内盖梁立柱施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设置在承台上的装置固定基础(5)、格构柱(1)、设置在相邻格构柱(1)之间的对所述格构柱(1)进行加固的支撑机构、主梁(10)以及横梁(11),所述格构柱(1)由固定底座(2)、角铁(3)以及缀板(4)焊接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桥梁改造后狭小空间内盖梁立柱施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横撑(6)、剪刀撑(7)以及斜撑(8),所述横撑(6)设置为上下两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桥梁改造后狭小空间内盖梁立柱施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构柱(1)固定设置在所述装置固定基础(5)的顶部,所述装置固定基础(5)为钢筋混凝土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既有桥梁改造后狭小空间内盖梁立柱施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撑(6)、剪刀撑(7)以及斜撑(8)均采用10#槽钢制作而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桥梁改造后狭小空间内盖梁立柱施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10)两端底部设置有滑轮(9),所述横梁(11)顶部设置有滑动槽(17),所述滑轮(9)与所述滑动槽(17)滑动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既有桥梁改造后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晓孙良博王殿江杨江利田德伟陈杨杨王闵闵马桂宁卢加新宁秉正李烨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