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镀铜焊丝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9226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镀铜焊丝生产工艺,所述工艺:盘条预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镀铜焊丝生产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焊丝生产,具体涉及一种镀铜焊丝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钢丝拉丝前或者拉丝中途会采用退火工艺,提高钢丝的性能。通常的退火温度分级控制不严格,保护性气体在退火升温和降温全过程中均采用。使得焊丝的内在性能和表面质量不能设计控制的很好。
[0003]采用传统的退火方法存在脱碳成加深的问题,现有的清洗方法难以浸入到线材内部,故而清洗的层深较浅,会残留一部分脱碳,并且无法对脱碳层内部的过渡层进行消除,脱碳层会影响后续镀铜,导致镀铜容易剥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镀铜焊丝生产工艺。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镀铜焊丝生产工艺,所述工艺:盘条预处理
‑‑
粗拉
‑‑
热处理退火
‑‑
中拉
‑‑
细拉
‑‑
镀铜
‑‑
光亮拉拔
‑‑
工字轮收线
‑‑
层绕
‑‑
包装检验入库
‑‑
出厂;采用井式炉进行热处理退火,在炉温450℃时装炉,随炉升温至770℃

805℃保温120

360分钟,然后降温至680℃

720℃保温120

240分钟,随后继续降温至580℃

620℃保温60

120分钟,降温至500℃以下,继而出炉空冷,加热保温期间充氮压力至>0.05MPa,冷却时应控制冷却速度为2

4℃/min。
[0006]采用化学工艺镀铜,具体步骤如下:1)将细拉后的焊丝进行表面除油、活化处理;2)取出后用去离子水清洗后,再在温度为15

35℃条件下浸入无氰浸铜液中20

1200s,调节pH值为2.5

8.0;3)取出后用去离子水清洗后,作为阴极插入酸性硫酸铜电镀液中,以磷铜作为阳极,在温度为20

30℃、阴极电流密度为2.0

4.0A/dm2的条件下对阴极进行电镀铜10

50min,完成镀铜。
[0007]所述无氰浸铜液由络合剂、铜离子和水配成,络合剂的浓度为10~200克/升、二价铜离子的浓度为0.5~30克/升;所述酸性硫酸铜电镀液由五水硫酸铜、硫酸、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酒石酸钾钠、氢氧化钠配成,五水硫酸铜的浓度为80

110克/升、硫酸的浓度为60

90克/升、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的浓度为5

30克/升、酒石酸钾钠的浓度为2

10克/升、氢氧化钠的浓度为4

15克/升。
[0008]所述络合剂为N

甲基硫脲、四甲基硫脲、乙烯硫脲、硫脲或者硫代氨基脲中的一种或其中几种的组合。
[0009]细拉后的焊丝先浸入碱液2s,表面除油,再浸入酸性活化液2s,表面活化处理;所述碱液由氢氧化钠、碳酸钠、P乳化剂配成,氢氧化钠的浓度为40克/升,碳酸钠的浓度为5克/升、 OP乳化剂的浓度为8毫升/升;
所述酸性活化液由硫酸15%,盐酸5%配制成。
[0010]本专利技术,设计合理,构思巧妙,具备如下有益效果:1)改进传统退火工艺,使得脱碳层不加剧不加深的效果,达到改善线材表面质量,使心、表硬度极差减少,以保证拉拔时金属表面和心部同步变形,不易与模具粘连,提高成材率;2)改进了传统的镀铜工艺,无氰镀铜工艺镀液稳定性好,操作简便,分散能力和复盖能力好,所形成的镀层结晶细致,色泽均匀,结合力好,镀层性能优异,生产稳定可靠,且不含任何有毒物质,能有效的保护环境和操作工人的身心健康,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镀铜质量好,且焊丝的镀铜易于在镀铜生产线上进行流水作业,镀铜焊丝的走丝速度可达1

2米/秒,生产效率大为提高,且质量稳定、能耗低。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如图所示,一种镀铜焊丝生产工艺,所述工艺:盘条预处理
‑‑
粗拉
‑‑
热处理退火
‑‑
中拉
‑‑
细拉
‑‑
镀铜
‑‑
光亮拉拔
‑‑
工字轮收线
‑‑
层绕
‑‑
包装检验入库
‑‑
出厂;采用井式炉进行热处理退火,在炉温450℃时装炉,随炉升温至770℃

805℃保温120

360分钟,然后降温至680℃

720℃保温120

240分钟,随后继续降温至580℃

620℃保温60

120分钟,降温至500℃以下,继而出炉空冷,加热保温期间充氮压力至>0.05MPa,冷却时应控制冷却速度为2

4℃/min。
[0013]采用化学工艺镀铜,具体步骤如下:1)将细拉后的焊丝进行表面除油、活化处理;2)取出后用去离子水清洗后,再在温度为15

35℃条件下浸入无氰浸铜液中20

1200s,调节pH值为2.5

8.0;3)取出后用去离子水清洗后,作为阴极插入酸性硫酸铜电镀液中,以磷铜作为阳极,在温度为20

30℃、阴极电流密度为2.0

4.0A/dm2的条件下对阴极进行电镀铜10

50min,完成镀铜;所述无氰浸铜液由络合剂、铜离子和水配成,络合剂的浓度为10~200克/升、二价铜离子的浓度为0.5~30克/升;所述酸性硫酸铜电镀液由五水硫酸铜、硫酸、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酒石酸钾钠、氢氧化钠配成,五水硫酸铜的浓度为80

110克/升、硫酸的浓度为60

90克/升、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的浓度为5

30克/升、酒石酸钾钠的浓度为2

10克/升、氢氧化钠的浓度为4

15克/升;所述络合剂为N

甲基硫脲、四甲基硫脲、乙烯硫脲、硫脲或者硫代氨基脲中的一种或其中几种的组合;细拉后的焊丝先浸入碱液2s,表面除油,再浸入酸性活化液2s,表面活化处理;所述碱液由氢氧化钠、碳酸钠、P乳化剂配成,氢氧化钠的浓度为40克/升,碳酸钠的浓度为5克/升、 OP乳化剂的浓度为8毫升/升;所述酸性活化液由硫酸15%,盐酸5%配制成。
[0014]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镀铜焊丝生产工艺,所述工艺:盘条预处理
‑‑
粗拉
‑‑
热处理退火
‑‑
中拉
‑‑
细拉
‑‑
镀铜
‑‑
光亮拉拔
‑‑
工字轮收线
‑‑
层绕
‑‑
包装检验入库
‑‑
出厂;其特征在于,采用井式炉进行热处理退火,在炉温450℃时装炉,随炉升温至770℃

805℃保温120

360分钟,然后降温至680℃

720℃保温120

240分钟,随后继续降温至580℃

620℃保温60

120分钟,降温至500℃以下,继而出炉空冷,加热保温期间充氮压力至>0.05MPa,冷却时应控制冷却速度为2

4℃/min。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镀铜焊丝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化学工艺镀铜,具体步骤如下:1)将细拉后的焊丝进行表面除油、活化处理;2)取出后用去离子水清洗后,再在温度为15

35℃条件下浸入无氰浸铜液中20

1200s,调节pH值为2.5

8.0;3)取出后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洁李启发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科力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