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波减小装置以及具备该兴波减小装置的船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98200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抑制兴波而减小兴波阻力并且在船首侧下沉的低速航行时也能够减小对船体作用的阻力的兴波减小装置以及具备该兴波减小装置的船舶。兴波减小装置具备在船舶(10)的船首(10A)侧从船侧外板(11)沿船舶(10)的宽度方向突出并且从船首(10A)朝向船尾延伸的多个翅片(21、22),多个翅片(21、22)在船舶(10)的深度方向上设置于比满载吃水线(L1)靠上方的位置,翅片(21)在船舶(10)的深度方向上设置于翅片(22)的上方,翅片(22)的突出量(P2)设为比翅片(21)的突出量(P1)小。片(21)的突出量(P1)小。片(21)的突出量(P1)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兴波减小装置以及具备该兴波减小装置的船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兴波减小装置以及具备该兴波减小装置的船舶。

技术介绍

[0002]在船舶航行时,在船首附近由于回流(日文:引

波)而产生兴波阻力。为了减小该兴波阻力,例如,有时将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4所示那样的板状的构件(翅片)设置于比吃水线靠上方的船首附近。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

189098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

247075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

136780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4

23878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10]航行姿态根据船速而不同,因此具体而言如图23所示那样,在低速航行时船首侧下沉,在高速航行时船首侧浮起,因此通过在船舶的深度方向上设置多个翅片,能够期待与多个船速对应地减小兴波阻力。
[0011]然而,在高速航行时能够期待波返回(日文:波返

)的下方的翅片在船首侧下沉的低速航行时其一部分(例如,船首侧的端部)有可能没于水。在下方的翅片的一部分没于水的情况下,没于水的部分承受来自水的阻力,因此对船体而言作为阻力来发挥作用。
[0012]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抑制兴波而减小兴波阻力并且在船首侧下沉的低速航行时也能够减小对船体作用的阻力的兴波减小装置以及具备该兴波减小装置的船舶。
[0013]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4]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兴波减小装置以及具备该兴波减小装置的船舶采用以下的方案。
[0015]即,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的兴波减小装置具备在船舶的船首侧从船侧外板沿所述船舶的宽度方向突出并且从所述船首朝向船尾延伸的多个突出构件,多个所述突出构件在所述船舶的深度方向上设置于比满载吃水线靠上方的位置,一突出构件在所述深度方向上设置于其他突出构件的上方,所述其他突出构件的突出量设为比所述一突出构件的突出量小。
[0016]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的船舶具备上述的兴波减小装置。
[0017]专利技术效果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兴波减小装置以及具备该兴波减小装置的船舶,抑制兴波而减小兴波阻力并且在船首侧下沉的低速航行时也能够减小对船体作用的阻力。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船舶的侧视图。
[0020]图2是船舶的船首附近的立体图。
[0021]图3是船舶的主视图。
[0022]图4是船舶的船首附近的仰视图。
[0023]图5是船舶的船首附近的侧视图。
[0024]图6是示出未设置翅片的船舶处的回流的图。
[0025]图7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船舶处的回流的图。
[0026]图8是图1所示的切断线VIII

VIII处的剖视图。
[0027]图9是示出翅片的突出量与阻力的关系的图表。
[0028]图10是示出设置于上段的翅片的各种尺寸的侧视图。
[0029]图11是示出设置于下段的翅片的各种尺寸的侧视图。
[0030]图12是示出翅片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0031]图13是示出翅片的其他变形例的剖视图。
[0032]图1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翅片的立体图。
[0033]图15是图14所示的切断线XV

XV处的剖视图。
[0034]图16是示出角度θ与翅片的面积的关系以及角度θ与摩擦阻力的关系的图表。
[0035]图17是示出翅片的下表面为曲面的情况下的角度θ的图。
[0036]图18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翅片的剖视图。
[0037]图19是示出角度φ与翅片的面积的关系以及角度φ与摩擦阻力的关系的图表。
[0038]图20是示出翅片的上表面为曲面的情况下的角度φ的图。
[0039]图21是从船舶的底面观察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翅片而得到的图。
[0040]图22是示出角度α与翅片的面积的关系以及角度α与摩擦阻力的关系的图表。
[0041]图23是示出船速与船首的位置的关系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0042][第一实施方式][0043]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兴波减小装置以及具备该兴波减小装置的船舶进行说明。
[0044]如图1所示那样,兴波减小装置20具备在船舶10的船首10A侧的船侧外板11设置的两张翅片(突出构件)21、22。
[0045]翅片21、22例如由与船侧外板11相同的金属材料构成,并通过焊接相对于船侧外板11固定。
[0046]翅片21、22在从船首10A朝向船尾10B的方向(以下,称为“长度方向”。)上延伸设置。
[0047]另外,翅片21、22设置于比船舶10的满载吃水线L1在船舶10的深度方向上靠上方的位置。在此,满载吃水线L1是载货的船舶10的水中下沉所允许的最大限度的吃水线。
[0048]以下,对翅片21、22详细进行说明。
[0049]如图2至图5所示那样,翅片21、22分别以从船舶10的两侧的船侧外板11沿船舶10
的宽度方向突出的方式设置。
[0050]翅片21设为沿着船舶10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在船舶10的深度方向上具有规定的厚度的薄的构件。翅片21的厚度可以沿着船舶10的长度方向恒定,也可以呈流线状变化。在翅片21的厚度恒定的情况下,能够由单纯的板材制作翅片21,因此制作成本能够降低。另一方面,在翅片21的厚度呈流线状变化的情况(例如翼形状的情况)下,能够减小伴随着船舶10的航行的空气阻力、水阻力。
[0051]翅片22设为沿着船舶10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在船舶10的深度方向上具有规定的厚度的薄的构件。翅片22的厚度可以沿着船舶10的长度方向恒定,也可以呈流线状变化。在翅片22的厚度恒定的情况下,能够由单纯的板材制作翅片22,因此制作成本能够降低。另一方面,在翅片22的厚度呈流线状变化的情况(例如翼形状的情况)下,能够减小伴随着船舶10的航行的空气阻力、水阻力。
[0052]翅片21在船侧外板11的两侧成对,翅片22也在船侧外板11的两侧成对。成对的翅片21以及成对的翅片22各自在船舶10的深度方向上设置于同等程度的位置。此时,翅片21在船舶10的深度方向上位于比翅片22靠上方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关于翅片21、22的安装位置的详细情况,见后述。
[0053]翅片21通过将在船舶10航行时在船首10A附近产生的回流推回,从而将作用于船舶10的兴波阻力减小。例如,可知在图6所示的作为未设置翅片的比较例的船舶100与图7所示的设置有翅片21的船舶10中,回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兴波减小装置,其中,所述兴波减小装置具备在船舶的船首侧从船侧外板沿所述船舶的宽度方向突出并且从所述船首朝向船尾延伸的多个突出构件,多个所述突出构件在所述船舶的深度方向上设置于比满载吃水线靠上方的位置,一突出构件在所述深度方向上设置于其他突出构件的上方,所述其他突出构件的突出量设为比所述一突出构件的突出量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兴波减小装置,其中,所述一突出构件的所述突出量设为Loa即所述船舶的总长度的0.5%以内的量,所述其他突出构件的所述突出量设为所述一突出构件的所述突出量的20%以上且75%以下的量。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兴波减小装置,其中,多个所述突出构件的所述船首侧的端部在所述船舶的长度方向上设置于从所述船首的前缘起所述Loa的1%以内的位置,多个所述突出构件的所述船舶的船尾侧的端部在所述长度方向上设置于从所述船首的前缘起所述Loa的10%以内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兴波减小装置,其中,所述一突出构件设为多个所述突出构件中的在所述深度方向上设置于最上方的所述突出构件,所述一突出构件的所述船首侧的端部在所述深度方向上设置于从所述满载吃水线起所述Loa的3%以内的位置,所述一突出构件的所述船尾侧的端部在所述深度方向上设置于从所述满载吃水线起所述Loa的2%以内的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兴波减小装置,其中,所述其他突出构件设为多个所述突出构件中的在所述深度方向上设置于最下方的所述突出构件,所述其他突出构件的所述船首侧的端部在所述深度方向上设置于从所述满载吃水线起所述Loa的2%以内的位置,所述其他突出构件的所述船尾侧的端部在所述深度方向上设置于从所述满载吃水线起所述Loa的1%以内的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兴波减小装置,其中,多个所述突出构件沿着所述宽度方向相互平行地设置,并且从所述船侧外板沿水平方向突出。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兴波减小装置,其中,多个所述突出构件沿着所述宽度方向相互平行地设置,并且从所述船侧外板以相对于水平方向向下方倾斜的方式突出。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兴波减小装置,其中,多个所述突出构件设为在剖视时呈楔形。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兴波减小装置,其中,在所述突出构件中,该突出构件的下表面与所述船侧外板所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洼田雅也西垣亮川渊信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