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供电电路、电路板和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8137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芯片供电电路、电路板和电子设备,其包括稳压控制电路和输出电压控制电路;输出电压控制电路接入电压输入端,输出电压控制电路的电阻采样点与稳压控制电路的参考端相连,稳压控制电路的输出端根据所述参考端的采样结果输出工作电压;输出电压控制电路的电阻采样点在稳定供电状态时的等效电阻,大于启动状态时的等效电阻。通过输出电压控制电路在开机、稳态和关机时对应充电、开路和放电状态的变化,改变取样电阻的连接状态,从而使稳压控制电路对应原边IC的启动状态和稳态状态输出合适电压,避免了过高电压使原边IC出现损耗增加和温度上升的情况,降低了原边IC的可靠性风险。边IC的可靠性风险。边IC的可靠性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芯片供电电路、电路板和电子设备


[000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电子电路
,尤其涉及芯片供电电路、电路板和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电子设备中,通常通过供电电路实现对各种原边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工作状态的控制,例如对PFC(Power Factor Correction,功率因数校正)、恒流模块的启动过程的控制。
[0003]一般而言,原边IC的启动电压比稳态工作电压高,为了保证原边IC的正常启动,供电电路通常设计为比启动电压稍高的电压作为稳态输出,这也导致在原边IC在稳态工作时,供电电路的供电电压偏高,导致原边IC出现损耗增加和温度上升的情况,存在一定的可靠性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芯片供电电路、电路板和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供电电路的供电电压偏高,导致原边IC出现损耗增加和温度上升,存在一定的可靠性风险的技术问题。
[000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供电电路,包括稳压控制电路和输出电压控制电路;输出电压控制电路接入电压输入端,输出电压控制电路的电阻采样点与稳压控制电路的参考端相连,稳压控制电路的输出端根据参考端的采样结果输出工作电压;
[0006]输出电压控制电路的电阻采样点在稳定供电状态时的等效电阻,大于启动状态时的等效电阻。
[0007]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路板,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芯片供电电路。
[0008]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电路板。
[0009]上述芯片供电电路、电路板和电子设备,其包括稳压控制电路和输出电压控制电路;输出电压控制电路接入电压输入端,输出电压控制电路的电阻采样点与稳压控制电路的参考端相连,稳压控制电路的输出端根据所述参考端的采样结果输出工作电压;输出电压控制电路的电阻采样点在稳定供电状态时的等效电阻,大于启动状态时的等效电阻。通过输出电压控制电路在开机、稳态和关机时对应充电、开路和放电状态的变化,改变取样电阻的连接状态,从而使稳压控制电路分别对应原边IC的启动状态和稳态状态输出对应的合适电压,避免了过高电压使原边IC出现损耗增加和温度上升的情况,降低了原边IC的可靠性风险。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芯片供电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0011]图2为现有技术中芯片供电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13]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篇幅所限,本申请说明书没有穷举所有可选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申请说明书后,应该能够想到,只要技术特征不互相矛盾,那么技术特征的任意组合均可以构成可选的实施方式。
[0014]下面对本技术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1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芯片供电电路,包括稳压控制电路和输出电压控制电路;输出电压控制电路接入电压输入端,输出电压控制电路的电阻采样点与稳压控制电路的参考端相连,稳压控制电路的输出端根据所述参考端的采样结果输出工作电压;输出电压控制电路的电阻采样点在稳定供电状态时的等效电阻,大于启动状态时的等效电阻。
[0016]芯片供电电路可以实现控制原边IC工作,例如在一种控制PFC模块、恒流模块的启动的电路架构中,通过稳压控制电路实现稳压控制,通过开关控制电路实现开关切换,通过光电耦合器实现原副边隔离。对于原边IC而言,启动电压比稳态工作的电压高,本方案中为稳压控制电路连接输出电压控制电路,稳压控制电路的参考端对输出电压控制电路进行电阻采样后对应控制输出,输出电压控制电路在稳定供电状态时的等效电阻,大于启动状态时的等效电阻,使得稳压控制电路在稳定供电状态时的输出电压低于启动状态时的输出电压,稳压控制电路可以适应原边IC在不同工作状态时的电压需求进行供电。避免了维持在过高电压带来的工作损耗,也提升了原边IC的工作可靠性。
[0017]请参考图1,其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芯片供电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输出电压控制电路包括第二电容C2、第一二极管D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和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均接地;稳压控制电路的参考端与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以及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和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均连接到电压输入端VCC2。适应于输出电压控制电路的具体设计,图1所示的电路原理图中提供相关的具体电路一种示例性设计,例如开关控制电路为第一三极管Q1,稳压控制电路包括稳压器件U1和第一电阻R1,另外还包括外围的第一电容C1。
[0018]即在该基于图1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该芯片供电电路,包括光电耦合器、第一三极管Q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和稳压器件U1;光电耦合器的受光器U2B的第一端以及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均连接到电压输出端VCC1,光电耦合器的受光器U2B的第二端与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相连;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以及稳压器件U1的输出端相连,稳压器件U1的输入端、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以及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均接地;稳压器件U1的参考端与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以及第一
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以及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均连接到电压输入端VCC2。其中的第二电容C2、第一二极管D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作为输出电压控制电路在具体电路的实现,在该具体电路中阐述本方案的实现原理和有益效果。
[0019]在现有技术中,对于PFC模块、恒流模块等原边IC的供电,如图2所示的供电电路实现,在该供电电路中,通过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稳压器件U1和第一电阻R1实现稳压控制,通过第一三极管Q1实现开关切换,通过光电耦合器实现原副边隔离(原边对应于光电耦合器的受光器U2B,副边对应于光电耦合器的发光源U2A)。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稳压器件U1和第一电阻R1可以实现始终稳定的电压输出,而为适应原边IC启动电压比稳态工作电压高的特性,现有供电电路中的输出电压会稳定在对应原边IC的启动电压之上,原边IC在进入稳态状态之后,实际的输入电压比稳态电压要高,导致原边IC的损耗增加,温度上升,进而也带来一定的可靠性风险。
[0020]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芯片供电电路中,第一三极管Q1、光电耦合器的受光器U2B、第一电容C1的连接和工作过程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芯片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稳压控制电路和输出电压控制电路;所述输出电压控制电路接入电压输入端,所述输出电压控制电路的电阻采样点与所述稳压控制电路的参考端相连,所述稳压控制电路的输出端根据所述参考端的采样结果输出工作电压;所述输出电压控制电路的电阻采样点在稳定供电状态时的等效电阻,大于启动状态时的等效电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片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电压控制电路包括第二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均接地;所述稳压控制电路的参考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均连接到电压输入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芯片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国健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视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