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多功能网球捡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77804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简易多功能网球捡球器,包括外圆轮,所述外圆轮的表面开设有第一内腔,所述外圆轮的两端均对称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两组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蜗轮,所述外圆轮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外框,与现有的技术相比,通过拉动塑料卡扣,使塑料卡扣与卡接槽分离,通过转动调节杆,调节杆带动第二转动杆转动,第二转动杆带动内圆轮转动,内圆轮沿着第一内腔的内壁转动,当内圆轮的外壁与第一内腔的内壁重叠后再停止转动调节杆,将网球拾起并放在第二内腔的内部,然后反向转动调节杆,使内圆轮转动至初始状态,然后再按压塑料卡扣,将塑料卡扣卡接至卡接槽的内部,从而完成了网球的放置,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捡球的便捷性。了捡球的便捷性。了捡球的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简易多功能网球捡球器


[0001]本技术涉及捡球器
,具体为一种简易多功能网球捡球器。

技术介绍

[0002]现代经济快速发展,人们追求健康运动的生活理念,在人们打网球时,进行运动或训练都会使用大量的网球。由于在捡网球时,需要面临着弯腰捡球的麻烦、而在练习发球时更是不方便边弯腰取球、边进行发球,这时抬高网球所处的位置高度变得重要起来,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简易多功能网球捡球器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易多功能网球捡球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简易多功能网球捡球器,包括外圆轮,所述外圆轮的表面开设有第一内腔,所述外圆轮的两端均对称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两组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蜗轮,所述外圆轮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外框,所述外框的表面对称转动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和蜗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外壁固定套接有套筒,两组所述套筒之间固定连接有U型拉杆,所述外圆轮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两组所述第二转动杆之间固定连接有内圆轮,所述内圆轮的外壁和第一内腔活动接触,所述内圆轮的表面开设有第二内腔,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和外框转动连接。
[0005]优选的,所述外圆轮的外壁对称转动连接有塑料卡扣。
[0006]优选的,所述外圆轮的外壁固定安装有U型支撑架。
[0007]优选的,所述外框的表面对称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内壁和U型拉杆的外壁活动接触。
[0008]优选的,两组所述蜗杆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转动手柄。
[0009]优选的,所述内圆轮的外壁对称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塑料卡扣和卡接槽过盈配合。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1、通过旋钮转动手柄,转动手柄带动蜗杆转动,蜗杆带动蜗轮转动,蜗轮带动第一转动杆转动,第一转动杆带动套筒和U型拉杆转动,当向下转动后的两组U型拉杆呈三角状态后再停止旋钮转动手柄,两组U型拉杆与地面接触并将外圆轮支撑起,从而完成了外圆轮和内圆轮的高度抬高,进而避免了后续操作人员捡球时腰部大幅度的弯曲;
[0012]2、通过拉动塑料卡扣,使塑料卡扣与卡接槽分离,通过转动调节杆,调节杆带动第二转动杆转动,第二转动杆带动内圆轮转动,内圆轮沿着第一内腔的内壁转动,当内圆轮的外壁与第一内腔的内壁重叠后再停止转动调节杆,将网球拾起并放在第二内腔的内部,然后反向转动调节杆,使内圆轮转动至初始状态,然后再按压塑料卡扣,将塑料卡扣卡接至卡接槽的内部,从而完成了网球的放置,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捡球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网球捡球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内圆轮与外圆轮的分离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图2中的A部放大示意图;
[0016]图中:1、外圆轮;11、塑料卡扣;111、第一内腔;12、U型支撑架;13、第一转动杆;14、蜗轮;15、蜗杆;16、转动手柄;17、套筒;18、U型拉杆;19、外框;191、活动槽;2、内圆轮;21、卡接槽;211、第二内腔;22、第二转动杆;23、调节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简易多功能网球捡球器,包括外圆轮1,外圆轮1的表面开设有第一内腔111,外圆轮1的两端均对称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13,两组第一转动杆13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蜗轮14,蜗轮14能够带动第一转动杆13转动,外圆轮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外框19,外框19的表面对称转动连接有蜗杆15,蜗杆15和蜗轮14啮合连接,蜗杆15能够带动蜗轮14转动,第一转动杆13的外壁固定套接有套筒17,第一转动杆13能够带动套筒17转动,两组套筒17之间固定连接有U型拉杆18,套筒17能够带动U型拉杆18转动,向下转动后的U型拉杆18能够支撑外圆轮1,外圆轮1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22,两组第二转动杆22之间固定连接有内圆轮2,第二转动杆22能够带动内圆轮2转动,内圆轮2能够在第一内腔111的表面转动,内圆轮2的外壁和第一内腔111活动接触,内圆轮2的表面开设有第二内腔211,通过开设第一内腔111和第二内腔211,能够方便的放置网球,第二转动杆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杆23,调节杆23和外框19转动连接,通过转动调节杆23,调节杆23能够带动第二转动杆22转动。
[001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外圆轮1的外壁对称转动连接有塑料卡扣11。
[002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外圆轮1的外壁固定安装有U型支撑架12,U型支撑架12能够支撑外圆轮1。
[002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外框19的表面对称开设有活动槽191,活动槽191的内壁和U型拉杆18的外壁活动接触,通过开设活动槽191,能够便于U型拉杆18的转动。
[002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两组蜗杆15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转动手柄16,通过旋钮转动手柄16,转动手柄16能够带动蜗杆15转动。
[002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内圆轮2的外壁对称开设有卡接槽21,塑料卡扣11和卡接槽21过盈配合,通过将塑料卡扣11按压至卡接槽21的内部,能够方便的实现内圆轮2与外圆轮1的固定。
[0024]工作原理:当需要捡网球时,操作人员首先分别正反方向旋钮两组转动手柄16,两组转动手柄16带动对应的蜗杆15转动,两组蜗杆15带动对应的蜗轮14转动,两组蜗轮14带动对应的第一转动杆13转动,此时四组第一转动杆13带动对应的套筒17和U型拉杆18转动,直至向下转动后的两组U型拉杆18呈三角状态后再停止旋钮两组转动手柄16,此时,两组U
型拉杆18与地面接触并将外圆轮1支撑起,从而完成了外圆轮1和内圆轮2的高度抬高,进而避免了后续操作人员捡球时腰部大幅度的弯曲,然后分别拉动两组塑料卡扣11,使两组塑料卡扣11与对应的卡接槽21分离,然后再转动调节杆23,调节杆23带动对应的第二转动杆22转动,一组第二转动杆22通过内圆轮2带动另一组第二转动杆22转动,且内圆轮2随着调节杆23的转动而同步转动,此时内圆轮2沿着第一内腔111的内壁转动,直至内圆轮2的外壁与第一内腔111的内壁完全重叠后再停止转动调节杆23,将网球拾起并放在第二内腔211的内部,然后反向转动调节杆23,使内圆轮2转动至初始状态,然后再分别按压两组塑料卡扣11,将两组塑料卡扣11卡接至对应的卡接槽21的内部,从而完成了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简易多功能网球捡球器,包括外圆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圆轮(1)的表面开设有第一内腔(111),所述外圆轮(1)的两端均对称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13),两组所述第一转动杆(13)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蜗轮(14),所述外圆轮(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外框(19),所述外框(19)的表面对称转动连接有蜗杆(15),所述蜗杆(15)和蜗轮(14)啮合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13)的外壁固定套接有套筒(17),两组所述套筒(17)之间固定连接有U型拉杆(18),所述外圆轮(1)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22),两组所述第二转动杆(22)之间固定连接有内圆轮(2),所述内圆轮(2)的外壁和第一内腔(111)活动接触,所述内圆轮(2)的表面开设有第二内腔(211),所述第二转动杆(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杆(2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桂萌萌余臻蔚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