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乒乓球捡球吸尘一体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3241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乒乓球捡球吸尘一体机,包括吸头、软管、把手、释放槽、箱体、除尘模块、顶盖、开关和充电口;顶盖与箱体的顶端连接,除尘模块与箱体的后端连接;箱体内侧连接有挡球板且挡球板将箱体、顶盖和除尘模块围成的腔体分割为前腔体和后腔体,挡球板的通风口与通风管道连接,通风管道内设置有风机,通风管道的后端指向除尘模块;箱体上开设有与前腔体连通的释放槽,释放槽固定连接有释放槽支架,释放槽支架滑动连接有释放门;箱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开关和充电口,吸头与软管连接,软管与箱体前侧面连接且软管与前腔体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内部低压产生的吸力吸取乒乓球,并且可以收集场地上的灰尘,达到一机两用效果,使用方便。用方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乒乓球捡球吸尘一体机


[0001]本技术涉及体育设备智能制造
,具体是一种乒乓球捡球吸尘一体机。

技术介绍

[0002]乒乓球是我国相当普遍的一种球类运动,也被誉为我国的国球。现如今,有许多健身爱好者都会选择打乒乓球,我们也都清楚运动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魄、减肥瘦身等。打乒乓球可以快乐交友,娱乐身心,乒乓球虽然打起来很好玩,但是捡乒乓球却是一大难题。在人们大汗淋漓的打完乒乓球却还要一个一个地去弯腰将乒乓球捡起来,让本就已经疲惫的身体更加疲惫,而且捡球的麻烦也会打扰乒乓球爱好者的兴致。在球馆训练的时候,乒乓球散落一地,基本上都是拿个盆根据球的位置去一个个弯腰捡,需要耗费体力和精力,消磨打球者的耐心。此外球馆的地面充满了灰尘,一般来说,乒乓球馆一般面积较大,打扫起来费时费力。现在缺少一种自动式且不受场地限制的捡球器,能够吸球的同时也能吸尘。现有的乒乓球捡球装置,但它们主要以接触式捡球为主,需要捡球装置的收球端触碰到乒乓球才能捡起,效率较低,对于有障碍物阻挡的地方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乒乓球捡球吸尘一体机,本乒乓球捡球吸尘一体机利用内部低压产生的吸力吸取乒乓球,并且可以收集场地上的灰尘,达到一机两用效果,使用方便。
[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乒乓球捡球吸尘一体机,包括吸头、软管、把手、释放槽、箱体、除尘模块、顶盖、开关、电池和充电口;
[0006]所述箱体的顶端和后端均为开口结构,所述顶盖与箱体的顶端连接,所述除尘模块与箱体的后端连接;
[0007]所述箱体内侧连接有挡球板且挡球板将箱体、顶盖和除尘模块围成的腔体分割为前腔体和后腔体,所述挡球板的中部开设有通风口,所述挡球板的通风口四周与通风管道连接,所述通风管道位于后腔体内,所述通风管道内设置有风机,所述通风管道的后端指向除尘模块;
[0008]所述箱体上开设有与前腔体连通的释放槽,释放槽固定连接有释放槽支架,所述释放槽支架滑动连接有释放门,所述释放门沿着释放槽支架滑动从而打开和关闭释放槽;
[0009]所述箱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开关和充电口,所述电池位于箱体内部,所述充电口与电池电连接,所述电池通过开关与风机电连接;
[0010]所述吸头与软管连接,所述软管与箱体前侧面连接且软管与前腔体连通,所述把手连接在箱体的前侧面,且把手中部设有用于卡紧软管的U型第一卡槽;
[0011]所述除尘模块包括透风孔板和除尘过滤结构,所述除尘过滤结构滑动连接在透风
孔板上,所述透风孔板与箱体的后端连接。
[0012]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除尘过滤结构包括支架板、过滤棉和手提板,所述支架板为方形板,且方形板上开设有多个方形孔,所述手提板的顶部设有提手且手提板为方形框架,方形框架的左侧边和右侧边均设有凸起条,方形框架上设有用于放置过滤棉和支架板的第二卡槽,过滤棉位于支架板和手提板之间,支架板卡在手提板的第二卡槽内。
[0013]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透风孔板上设置有用于使手提板的左侧边和右侧边的凸起条滑入且容纳凸起条的凹槽,所述透风孔板的边缘位置设置有用于与箱体的后端连接的边缘板。
[0014]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透风孔板的边缘板通过螺钉与箱体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顶盖通过螺钉与箱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把手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箱体的前侧面,所述箱体内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挡球板,所述释放槽的周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释放槽支架。
[0015]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挡球板的通风口为圆形,圆形通风口上还设置有多根条形栏杆。
[0016]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吸头与软管螺纹连接,所述软管与箱体前侧面螺纹连接。
[001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前腔体的底部表面为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的低面靠近所述释放槽。
[001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箱体的底部前侧设置有两个定向轮,底部后侧设置有两个刹车万向轮。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0]本技术主要依靠风机产生箱体内负压,通过吸头吸取乒乓球以及灰尘,达到吸球吸尘的效果,具有一机两用效果,使用方便。吸球时,无需触碰到乒乓球即可将乒乓球吸取,对于有障碍物阻挡的地方,也可以使用,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中释放槽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0023]图3为图1中开关和充电口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0024]图4为除尘模块的分解图。
[0025]图5为除尘模块的组装示意图。
[0026]图6为箱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根据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出进一步说明:
[0028]如图1所示,一种乒乓球捡球吸尘一体机,包括吸头1、软管2、把手3、释放槽4、箱体5、除尘模块6、顶盖7、定向轮8、刹车万向轮9、开关10、电池和充电口11。
[0029]所述箱体5的顶端和后端为开口结构,所述顶盖7与箱体5的顶端通过螺钉密封连
接,所述除尘模块6与箱体5的后端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箱体5的底部前侧设置有两个定向轮8,底部后侧设置有两个刹车万向轮9。
[0030]如图6所示,所述箱体5内侧通过螺钉密封连接有挡球板14且挡球板14将箱体5、顶盖7和除尘模块6围成的腔体分割为前腔体和后腔体,所述挡球板14的中部开设有通风口,所述挡球板14的通风口为圆形,圆形通风口上还设置有多根条形栏杆16。所述挡球板14的通风口四周与通风管道15连接,所述通风管道15位于后腔体内,所述通风管道15内设置有风机,所述通风管道15的后端指向除尘模块6。
[0031]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箱体5上开设有与前腔体连通的释放槽4,释放槽4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U型的释放槽支架12,所述释放槽支架12滑动连接有释放门13,所述释放门13沿着释放槽支架12滑动从而打开和关闭释放槽4。
[0032]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箱体5的外表面设置有开关10和充电口11,所述电池位于箱体5内部,所述充电口11与电池电连接,所述电池通过开关10与风机电连接。充电口11可以为电池充电。打开开关10,电池为风机提供电能,风机工作。
[0033]如图1所示,所述吸头1与软管2螺纹连接,所述软管2与箱体5前侧面螺纹连接且软管2与前腔体连通,所述把手3通过螺钉连接在箱体5的前侧面,且把手3中部设有用于卡紧软管2的U型第一卡槽。
[0034]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除尘模块6包括透风孔板601和除尘过滤结构,所述除尘过滤结构滑动连接在透风孔板601上,所述透风孔板601通过螺钉与箱体5的后端连接。
[0035]本实施例中,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乒乓球捡球吸尘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头(1)、软管(2)、把手(3)、释放槽(4)、箱体(5)、除尘模块(6)、顶盖(7)、开关(10)、电池和充电口(11);所述箱体(5)的顶端和后端均为开口结构,所述顶盖(7)与箱体(5)的顶端连接,所述除尘模块(6)与箱体(5)的后端连接;所述箱体(5)内侧连接有挡球板(14)且挡球板(14)将箱体(5)、顶盖(7)和除尘模块(6)围成的腔体分割为前腔体和后腔体,所述挡球板(14)的中部开设有通风口,所述挡球板(14)的通风口四周与通风管道(15)连接,所述通风管道(15)位于后腔体内,所述通风管道(15)内设置有风机,所述通风管道(15)的后端指向除尘模块(6);所述箱体(5)上开设有与前腔体连通的释放槽(4),释放槽(4)固定连接有释放槽支架(12),所述释放槽支架(12)滑动连接有释放门(13),所述释放门(13)沿着释放槽支架(12)滑动从而打开和关闭释放槽(4);所述箱体(5)的外表面设置有开关(10)和充电口(11),所述电池位于箱体(5)内部,所述充电口(11)与电池电连接,所述电池通过开关(10)与风机电连接;所述吸头(1)与软管(2)连接,所述软管(2)与箱体(5)前侧面连接且软管(2)与前腔体连通,所述把手(3)连接在箱体(5)的前侧面,且把手(3)中部设有用于卡紧软管(2)的U型第一卡槽;所述除尘模块(6)包括透风孔板(601)和除尘过滤结构,所述除尘过滤结构滑动连接在透风孔板(601)上,所述透风孔板(601)与箱体(5)的后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乒乓球捡球吸尘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过滤结构包括支架板(602)、过滤棉(603)和手提板(604),所述支架板(602)为方形板,且方形板上开设有多个方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舍晓波商庆清孙炜彭皓研许腾达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