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6895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涉及建筑技术领域,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侧设置有支柱,底板的表面开设有卡槽,卡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卡柱,卡柱的表面固定连接在支柱的下侧,卡柱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固定块,底板的表面开设有固定槽,该装配式建筑墙体,通过固定槽对卡柱和底板之间的对接限位下,进而形成支柱与底板之间的对接固定,这样的方式不但保障了支柱与底板之间对接固定的简便性,也改善了传统底板与支柱通过膨胀丝直接进行打孔固定的操作方式,进而降低了传统支柱与底板进行对接固定后不便于拆卸分离的弊端,通过支柱与底板之间简便的对接固定大大的提高了支柱与底板之间安装的效率。大大的提高了支柱与底板之间安装的效率。大大的提高了支柱与底板之间安装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
,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就成了,因此装配式建筑应时而生。
[0003]经查阅文献得知,对于现有大部分的装配式建筑墙体进行安装时,基本上实现工厂预制、直接在施工现场组装、减少作业时间以及建造速度快的优点,但是对于现有的大部分装配式墙体主支架在进行安装时,通常会采用电钻在底板钻孔后,再通过膨胀丝对主支架和底板形成固定对接,这样的方式虽然具备良好的稳定性,但是对于支架和底板安装中操作相对繁琐,并且不便于后期拆卸等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能够解决采用电钻在底板钻孔后,再通过膨胀丝对主支架和底板形成固定对接,这样的方式虽然具备良好的稳定性,但是对于支架和底板安装中操作相对繁琐,并且不便于后期拆卸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侧设置有支柱,底板的表面开设有卡槽,卡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卡柱,卡柱的表面固定连接在支柱的下侧,卡柱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固定块,底板的表面开设有固定槽,固定块的表面滑动连接在固定槽的内壁,固定块的表面滑动套接有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卡柱的内侧和固定块的表面,支柱和卡柱的内侧螺纹连接有螺柱。
[0006]优选的,所述支柱的下侧固定连接有对接槽,底板的表面开设有对接柱,对接槽的表面滑动连接在对接柱的内壁。
[0007]优选的,所述对接柱和对接槽的形状为锥形状。
[0008]优选的,所述螺柱的下端和固定块的表面分别为锥形状和倾斜弧形状。
[0009]优选的,所述底板的表面开设有限位槽,支柱的表面开设有拼接槽,拼接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一墙板,第一墙板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二墙板。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的形状分别为工字状和十字状,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的表面分别滑动连接在限位槽的内壁。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该装配式建筑墙体,通过支柱上的对接槽与对接柱之间形成对接后,与此同时,支柱上的卡柱进入卡槽的内壁,此时通过操作者对螺柱进行旋转下,进而通过螺柱的尖端对固定块表面的倾斜状挤压下,固定块则在卡柱的内侧滑出进入固定槽的内壁,通过固定槽对卡柱和底板之间的对接限位下,进而形成支柱与底板之间的对接固定,这样的方式不但保障了支柱与底板之间对接固定的简便性,也改善了传统底板与支柱通过膨胀丝直接
进行打孔固定的操作方式,进而降低了传统支柱与底板进行对接固定后不便于拆卸分离的弊端,通过支柱与底板之间简便的对接固定大大的提高了支柱与底板之间安装的效率。
[0013](2)、该装配式建筑墙体,通过利用支柱上锥形状的对接槽与底板上锥形状的对接柱形成对接下,进而改善了传统矩形状对接柱和对接槽对接时并不能精准快速对接的弊端,进而保障了支柱通过对接槽搭建时具备操作的便捷性。
[0014](3)、该装配式建筑墙体,通过操作者将支柱在底板的表面形成对接固定后,此时通过工字状第一墙板在限位槽和拼接槽的内壁形成初步对接后,此时再通过十字状第二墙板在限位槽的内壁与第一墙板形成对接下,进而保障了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进行拼接使用的简便性,降低了传统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对接后需要进行打孔固定的繁琐性,大大的提高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之间进行拼接安装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地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1底板、2支柱、3对接柱、4对接槽、5卡槽、6卡柱、7固定块、8固定槽、9弹簧、10螺柱、11限位槽、12拼接槽、13第一墙板、14第二墙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0023]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4]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侧设置有支柱2,支柱2的下侧固定连接有对接槽4,底板1的表面开设有对接柱3,对接槽4的表面滑动连接在对接柱3的内壁,对接柱3和对接槽4的形状为锥形状,通过利用支柱2上锥形状的对接槽4与底板1上锥形状的对接柱3形成对接下,进而改善了传统矩形状
对接柱3和对接槽4对接时并不能精准快速对接的弊端,进而保障了支柱2通过对接槽4搭建时具备操作的便捷性。
[0025]进一步地,底板1的表面开设有卡槽5,卡槽5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卡柱6,卡柱6的表面固定连接在支柱2的下侧,卡柱6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固定块7,底板1的表面开设有固定槽8,固定块7的表面滑动连接在固定槽8的内壁,固定块7的表面滑动套接有弹簧9,弹簧9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卡柱6的内侧和固定块7的表面,支柱2和卡柱6的内侧螺纹连接有螺柱10,螺柱10的下端和固定块7的表面分别为锥形状和倾斜弧形状,通过支柱2上的对接槽4与对接柱3之间形成对接后,与此同时,支柱2上的卡柱6进入卡槽5的内壁,此时通过操作者对螺柱10进行旋转下,进而通过螺柱10的尖端对固定块7表面的倾斜状挤压下,固定块7则在卡柱6的内侧滑出进入固定槽8的内壁,通过固定槽8对卡柱6和底板1之间的对接限位下,进而形成支柱2与底板1之间的对接固定,这样的方式不但保障了支柱2与底板1之间对接固定的简便性,也改善了传统底板1与支柱2通过膨胀丝直接进行打孔固定的操作方式,进而降低了传统支柱2与底板1进行对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侧设置有支柱(2),底板(1)的表面开设有卡槽(5),卡槽(5)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卡柱(6),卡柱(6)的表面固定连接在支柱(2)的下侧,卡柱(6)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固定块(7),底板(1)的表面开设有固定槽(8),固定块(7)的表面滑动连接在固定槽(8)的内壁,固定块(7)的表面滑动套接有弹簧(9),弹簧(9)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卡柱(6)的内侧和固定块(7)的表面,支柱(2)和卡柱(6)的内侧螺纹连接有螺柱(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2)的下侧固定连接有对接槽(4),底板(1)的表面开设有对接柱(3),对接槽(4)的表面滑动连接在对接柱(3)的内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超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齐鲁建设项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