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穿线的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6705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于穿线的电缆,包括电缆本体、保护套和夹持机构,保护套套设在电缆本体上,保护套周面形成有多个球状凸起,夹持机构包括夹持座和抵顶体,夹持座形成有水平贯穿的穿线孔,电缆本体与保护套穿过穿线孔,抵顶体下表面形成有多个球状凹槽,抵顶体位于穿线孔内且用于压紧电缆本体和保护套,通过在多个电线塔或电线杆上固设夹持机构,电缆本体穿过多个电线塔或电线杆上的夹持座上的穿线孔,抵顶体向下移动,压紧电缆本体和保护套,且由于保护套上形成有多个凸起,抵顶体下表面形成有多个凹槽,在压紧时,有些凸起会陷入凹槽中,增加摩擦力,使得两段电线塔之间电缆本体中部不容易塌陷。中部不容易塌陷。中部不容易塌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穿线的电缆


[0001]本技术属于电缆
,具体涉及一种便于穿线的电缆。

技术介绍

[0002]电线电缆是指用于电力、电气及相关传输用途的材料。“电线”和“电缆”并没有严格的界限。通常将芯数少、产品直径小、结构简单的产品称为电线,没有绝缘的称为裸电线,其他的称为电缆,现有电缆在搭设的过程中,都由多个电线杆或者电线塔牵引电缆到指定底线,再相邻电线杆之间的电缆经常会由于一些外界因素,使得电缆中部发生塌陷,当塌陷到一定高度时会产生安全隐患,有鉴于此遂有了本方案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穿线的电缆,它能够更加牢固的固定在电线杆或者电线塔上。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穿线的电缆,包括电缆本体、保护套和夹持机构,所述保护套套设在电缆本体上,所述保护套周面形成有多个球状凸起,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持座和抵顶体,所述夹持座形成有水平贯穿的穿线孔,所述电缆本体与保护套穿过所述穿线孔,所述抵顶体下表面形成有多个球状凹槽,所述抵顶体位于穿线孔内且用于压紧电缆本体和保护套。
[0005]所述夹持座上表面形成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穿线孔相连通,所述抵顶体包括抵顶部和连接部,所述抵顶部为弧形板且位于穿线孔内,多个所述球状凹槽位于抵顶部的下表面,所述抵顶部形成有转动槽,所述连接部一端卡止在转动槽内且转动连接,所述连接部周面形成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螺纹孔相适配。
[0006]所述电缆还包括缠线辊和底座,所述缠线辊一端与夹持座下表面转动连接,所述缠线辊另一端与底座转动连接。
[0007]所述缠线辊周面形成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与电缆本体相适配。
[0008]所述底座形成有上下贯穿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形成有卡止槽,所述缠线辊靠近底座的轴端穿过贯穿孔,所述缠线辊靠近底座的轴端周面形成有卡止圆台,所述卡止圆台位于卡止槽内。
[0009]所述夹持座形成有第一固定体,所述底座形成有第二固定体,所述第一固定体的朝向与所述穿线孔朝向相垂直,所述第一固定体和第二固定体的朝向相同。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1]长距离的电线铺设,都是通过多个电线塔或者多个电线杆一路搭设过去的,在多个电线塔或电线杆上固设夹持机构,电缆本体穿过多个电线塔或电线杆上的夹持座上的穿线孔,抵顶体向下移动,压紧电缆本体和保护套,且由于保护套上形成有多个凸起,抵顶体下表面形成有多个凹槽,在压紧时,有些凸起会陷入凹槽中,增加摩擦力,使得两段电线塔之间电缆本体中部不容易塌陷。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一种便于穿线的电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中抵顶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中电缆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标记:1、电缆本体;2、保护套;21、凸起;3、夹持机构;31、夹持座;311、穿线孔;312、第一固定体;32、抵顶体;321、抵顶部;3211、凹槽;322、连接部;4、缠线辊;41、螺纹槽;5、底座;51、第二固定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更明显易懂,下面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0018]如图1

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便于穿线的电缆,包括电缆本体1、保护套2、夹持机构3、缠线辊4和底座5。
[0019]保护套2套设在电缆本体1上,保护套2外周面形成有多个球状凸起21。
[0020]夹持机构3包括夹持座31和抵顶体32,夹持座31形成有水平贯穿的穿线孔311,夹持座31形成有第一固定体312,第一固定体312的朝向与穿线孔311朝向相垂直,第一固定体312用于与电线杆或电线塔固定连接。电缆本体1与保护套2穿过穿线孔311,抵顶体32下表面形成有多个球状凹槽3211,抵顶体32位于穿线孔311内且用于压紧电缆本体1和保护套2,具体地,夹持座31上表面形成有螺纹孔,螺纹孔与穿线孔311相连通,抵顶体32包括抵顶部321和连接部322,抵顶部321为弧形板且位于穿线孔311内,多个球状凹槽3211位于抵顶部321的下表面,抵顶部321形成有转动槽,连接部322一端卡止在转动槽内且转动连接,连接部322周面形成有外螺纹,外螺纹与螺纹孔相适配。
[0021]长距离的电线铺设,都是通过多个电线塔或者多个电线杆一路搭设过去的,在多个电线塔或电线杆上固设夹持机构3,电缆本体1穿过多个电线塔或电线杆上的夹持座31上的穿线孔311,抵顶体32向下移动,压紧电缆本体1和保护套2,且由于保护套2上形成有多个凸起21,抵顶体32下表面形成有多个凹槽3211,在压紧时,有些凸起21会陷入凹槽3211中,增加摩擦力,使得夹持机构3与电缆本体1和保护套2之间夹持得更加牢靠,保证了两段电线塔之间电缆本体1在自重或者外部调节的影响下不会发生中部塌陷。
[0022]为了更好的调节两根电线杆之间电缆本体1,可以在电线杆或者电线塔上设置缠线辊4,缠线辊4一端与夹持座31下表面转动连接,缠线辊4另一端与底座5转动连接,具体地,缠线辊4周面形成有螺纹槽41,螺纹槽41与电缆本体1相适配。底座5形成有第二固定体51,第一固定体312和第二固定体51的朝向相同,第二固定体51用于与电线杆或电线塔固定连接。底座5形成有上下贯穿的贯穿孔,贯穿孔形成有卡止槽,缠线辊4靠近底座5的轴端穿过贯穿孔,缠线辊4的轴端与贯穿孔过盈配合,防止缠线辊4轻易的在外界因素影响下转动,缠线辊4靠近底座5的轴端周面形成有卡止圆台,卡止圆台位于卡止槽内,缠线辊4的轴端穿过贯穿孔后,通过上述设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能够更容易的进行调节。在搭设两根电线塔或电线杆之间的电缆本体1时,电缆本体1会在缠线辊4上预先缠绕几圈,然后经过夹持座31的穿孔孔,由抵顶体32进行压紧,使用时间长和外界因素的干扰下,导致电缆本体1中部发
生塌陷,发送塌陷的电缆本体1两端夹持机构3夹持的地方是不变地,塌陷所伸长的电缆本体1长度都是位于两端缠线辊4上的电缆本体1,这时候只需要调节缠线辊4,电缆本体1即可被调节到最合适的位置。
[002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创造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创造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穿线的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缆本体、保护套和夹持机构,所述保护套套设在电缆本体上,所述保护套周面形成有多个球状凸起,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持座和抵顶体,所述夹持座形成有水平贯穿的穿线孔,所述电缆本体与保护套穿过所述穿线孔,所述抵顶体下表面形成有多个球状凹槽,所述抵顶体位于穿线孔内且用于压紧电缆本体和保护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穿线的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座上表面形成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穿线孔相连通,所述抵顶体包括抵顶部和连接部,所述抵顶部为弧形板且位于穿线孔内,多个所述球状凹槽位于抵顶部的下表面,所述抵顶部形成有转动槽,所述连接部一端卡止在转动槽内且转动连接,所述连接部周面形成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螺纹孔相适配。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孝天董远陈润格
申请(专利权)人:安迈森福建线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