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电缆表面处理的电缆加工设备及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3944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缆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对电缆表面处理的电缆加工设备及工艺,包括水池和打磨装置,打磨装置包括驱动机构、喷淋组件、烘干组件、吹水组件、回收机构和两个打磨轮,回收机构包括第一水泵、第二水泵、冷凝腔、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电缆依次通过打磨轮、吹水组件和烘干组件,打磨轮对电缆打磨,喷淋组件对电缆降温,同时防止碎屑飘散,吹水组件将电缆表面水分吹干,烘干组件对电缆表面剩余的水分烘干,吹水组件和烘干组件产生的水流通过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收集,并最后通过第二水泵抽取至水池中,再通过第一水泵将水输送至喷淋组件,由此完成循环,提高对于水的回收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减少生产成本的支出。出。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电缆表面处理的电缆加工设备及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生产
,具体是涉及一种对电缆表面处理的电缆加工设备及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电缆的生产流程一般需要经过拉制、铰制和包覆三个过程;而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都需要保证线缆的清洁度;在拉制时,需要对拉制后的线缆进行水冷以及打磨,并且还需保证线缆表面的洁净程度,避免在生产后电缆内夹杂有杂质,影响电缆的使用;特别是打磨后需要对线缆表面进行清理,避免夹杂磨屑,影响电缆生产的品质;同时还需对线缆表面进行干燥处理,避免线缆表面受到侵蚀;进而保证电缆生产的品质。
[0003]中国专利CN202111254508.0公开了一种用于电缆生产的加工生产系统以及生产工艺,包括磨削装置、水冷结构和吹水结构;拉制后的线缆相应依次穿过于磨削装置、水冷结构和吹水结构;所述聚吹结构和干燥结构依次排列同轴设置;所述聚吹结构汇聚风流吹散线缆上的水渍,且所述干燥结构相应擦干于线缆表面水分,解决了对于线缆表面水冷后其表面残留的水渍进行清理的技术问题,但是其电缆在打磨的过程会产生碎屑,碎屑飘散后不易收集容易对于工作人员造成危害,同时不方便对于加工现场的清理和冷却水的回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对电缆表面处理的电缆加工设备及工艺。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对电缆表面处理的电缆加工设备,包括水池和打磨装置,水池位于打磨装置的底部,水池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架,打磨装置包括驱动机构、喷淋组件、烘干组件、吹水组件、回收机构和两个打磨轮,喷淋组件位于安装架的顶部,两个打磨轮位于喷淋组件的下方,驱动机构位于两个打磨轮的旁侧,且两个打磨轮均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烘干组件和吹水组件依从左至右的顺序与安装架连接,回收机构位于水池的旁侧,回收机构包括第一水泵、第二水泵、冷凝腔、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均位于水池的侧壁上,第一管道位于安装架的侧壁上,第一管道的两端分别与喷淋组件和第一水泵连通,冷凝腔位于烘干组件的上方,第二管道的两端分别与冷凝腔和第二水泵连接,第三管道位于吹水组件的下方,且第三管道与第二管道连通。
[0006]优选的,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旋转驱动器、第一旋转轴、从动轴、第二旋转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同步带,第一旋转轴、从动轴和第二旋转轴均呈水平状态沿安装架从高到低的方向设置,两个打磨轮分别套设于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上,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分别套设于第一旋转轴和从动轴上,且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连接,同步带套设于第二旋转轴和从动轴上,第一旋转驱动器位于安装架的侧壁上且与第一旋转轴同轴放置,第一旋
转驱动器的输出轴贯穿通过安装架的侧壁与第一旋转轴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驱动机构内还设置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包括第二旋转驱动器、固定板、丝杆、导柱、升降板和两个滑槽,两个滑槽分别位于安装架的两侧,第二旋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滑槽滑动连接,固定板成水平状态位于其中一个滑槽的顶部,升降板套设于第二旋转轴的其中一端上,且位于固定板的下方,丝杆和导柱均呈竖直状态位于固定板的下方,丝杆和导柱相互平行,丝杆和导柱均贯穿通过升降板,丝杆与升降板螺纹配合,导柱与升降板滑动连接,第二旋转驱动器位于固定板的上方,第二旋转驱动器的输出轴贯穿通过固定板与丝杆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调节组件还包括有皮带张紧器,皮带张紧器位于从动轴的旁侧,同步带套设于皮带张紧器、从动轴和第二旋转轴之间。
[0009]优选的,喷淋组件包括连接管道、若干个喷淋头和喷淋管道,多个喷淋管道均呈水平状态位于安装架的顶部,连接管道位于所有喷淋管道之间,且连接管道与所有喷淋管道连通,第一管道贯穿通过安装架的侧壁与其中一个喷淋管道连通,多个喷淋头均等距离的分布于多个喷淋管道的底部。
[0010]优选的,吹水组件包括吹水管道、第一滤网和若干个吹气嘴,吹水管道位于安装架的旁侧,所有吹气嘴均等距离环绕分布于吹水管道的轴线上,且所有吹气嘴均位于吹水管道的上半部,所有吹气嘴均与外部起源连接,第一滤网位于吹水管道的底部,吹水管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出水口与第二管道连接。
[0011]优选的,烘干组件包括加热管道、两个隔板和若干个电加热棒,加热管道与吹水组件连通,两个隔板分别位于加热管道的两侧,两个隔板上设置有可供电缆通过的通孔,所有电加热棒呈等距离环绕于加热管道的内壁上,加热管道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吹水口,第二吹水口与冷凝腔连通。
[0012]优选的,水池的内设置有第二滤网。
[0013]优选的,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上均设置有第三滤网。
[0014]一种对电缆表面处理的电缆加工设备对电缆进行生产制造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驱动机构带动两个打磨轮对于电缆表面进行打磨;S2a,喷淋组件对电缆进行降温和防止碎屑飘散,喷淋中的水流被水池回收;S2b,第一水泵将水池中的水抽取至第一管道内,通过第一管道将水输送至喷淋组件内,为喷淋组件供应水源;S3a,吹水组件将打磨后的电缆表面的水分吹干;S3b,吹水组件吹下的水流流入第三管道内,启动第二水泵将与第二管道连通的第三管道内的水流抽取至水池中;S4a,烘干组件对电缆表面剩余的水分进行烘干;S4b,烘干组件蒸发的水蒸气进入冷凝腔中,冷凝后的水流流入第二管道内,启动第二水泵将与第二管道内的水流抽取至水池中。
[0015]本申请相比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申请通过牵引装置将电缆穿过水池上方的安装架,带动电缆移动,使其依次通过打磨轮、吹水组件和烘干组件,首先通过驱动机构带动两个打磨轮进行转动,对于电缆
的表面进行打磨,与此同时通过喷淋组件对于电缆的表面进行喷淋降温,同时通过喷淋的水流使得打磨过程中的碎屑无法飘散,最后通过水池收集,当电缆通过打磨轮后,通过吹水组件将电缆表面的水分吹干,再通过烘干组件将电缆表面剩余的水分进行烘干,从而完成对于电缆表面的处理,吹水组件吹下的水通过第三管道收集,最后流入第二管道内,烘干组件蒸发的水分通过第二管道收集,蒸发的水分会在第二管道内进行冷凝,最后通过第二水泵对于第二管道内的水分进行抽取,最后送至水池中,水池中的水再通过第一水泵将其输送至喷淋组件内,由此完成循环,提高对于冷却水的回收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减少生产成本的支出。
[0016]2.本申请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设置,使得两个打磨轮的旋转方向相反,在辅助电缆前进的同时,还可以对于电缆表面进行打磨,从而完成作业需求。
[0017]3.本申请通过调节组件调整两个打磨轮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更好匹配不同尺寸的电缆,同时对于不同的加工需求,可通过调节两个打磨轮的之间的距离,调节打磨装置的压力,使其可以更好的对于电缆表面进行处理。
[0018]4.本申请通过皮带张紧器的设置,使得第二旋转轴沿滑槽移动时,皮带张紧器可使同步带始终保持合适的张力,便于动力再从动轴和第二旋转轴之间进行传输。
[0019]5.本申请通过第一水泵和第一管道将水池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电缆表面处理的电缆加工设备,包括水池(1)和打磨装置(2),水池(1)位于打磨装置(2)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水池(1)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架(1a),打磨装置(2)包括驱动机构(2a)、喷淋组件(2c)、烘干组件(2d)、吹水组件(2e)、回收机构(2f)和两个打磨轮(2g),喷淋组件(2c)位于安装架(1a)的顶部,两个打磨轮(2g)位于喷淋组件(2c)的下方,驱动机构(2a)位于两个打磨轮(2g)的旁侧,且两个打磨轮(2g)均与驱动机构(2a)传动连接,烘干组件(2d)和吹水组件(2e)依从左至右的顺序与安装架(1a)连接,回收机构(2f)位于水池(1)的旁侧,回收机构(2f)包括第一水泵(2f1)、第二水泵(2f3)、冷凝腔(2f4)、第一管道(2f2)、第二管道(2f5)和第三管道(2f6),第一水泵(2f1)和第二水泵(2f3)均位于水池(1)的侧壁上,第一管道(2f2)位于安装架(1a)的侧壁上,第一管道(2f2)的两端分别与喷淋组件(2c)和第一水泵(2f1)连通,冷凝腔(2f4)位于烘干组件(2d)的上方,第二管道(2f5)的两端分别与冷凝腔(2f4)和第二水泵(2f3)连接,第三管道(2f6)位于吹水组件(2e)的下方,且第三管道(2f6)与第二管道(2f5)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电缆表面处理的电缆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驱动机构(2a)包括第一旋转驱动器(2a1)、第一旋转轴(2a2)、从动轴(2a4)、第二旋转轴(2a6)、第一齿轮(2a3)、第二齿轮(2a5)和同步带(2a7),第一旋转轴(2a2)、从动轴(2a4)和第二旋转轴(2a6)均呈水平状态沿安装架(1a)从高到低的方向设置,两个打磨轮(2g)分别套设于第一旋转轴(2a2)和第二旋转轴(2a6)上,第一齿轮(2a3)和第二齿轮(2a5)分别套设于第一旋转轴(2a2)和从动轴(2a4)上,且第一齿轮(2a3)和第二齿轮(2a5)啮合连接,同步带(2a7)套设于第二旋转轴(2a6)和从动轴(2a4)上,第一旋转驱动器(2a1)位于安装架(1a)的侧壁上且与第一旋转轴(2a2)同轴放置,第一旋转驱动器(2a1)的输出轴贯穿通过安装架(1a)的侧壁与第一旋转轴(2a2)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对电缆表面处理的电缆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驱动机构(2a)内还设置有调节组件(2b),调节组件(2b)包括第二旋转驱动器(2b1)、固定板(2b2)、丝杆(2b3)、导柱(2b4)、升降板(2b5)和两个滑槽(2b6),两个滑槽(2b6)分别位于安装架(1a)的两侧,第二旋转轴(2a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滑槽(2b6)滑动连接,固定板(2b2)成水平状态位于其中一个滑槽(2b6)的顶部,升降板(2b5)套设于第二旋转轴(2a6)的其中一端上,且位于固定板(2b2)的下方,丝杆(2b3)和导柱(2b4)均呈竖直状态位于固定板(2b2)的下方,丝杆(2b3)和导柱(2b4)相互平行,丝杆(2b3)和导柱(2b4)均贯穿通过升降板(2b5),丝杆(2b3)与升降板(2b5)螺纹配合,导柱(2b4)与升降板(2b5)滑动连接,第二旋转驱动器(2b1)位于固定板(2b2)的上方,第二旋转驱动器(2b1)的输出轴贯穿通过固定板(2b2)与丝杆(2b3)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孝天董远陈润格汪跃陈颖雪
申请(专利权)人:安迈森福建线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