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取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6703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气取暖器,包括:外壳,其设有前后贯通的通气腔;内壳,其设于所述通气腔中,所述内壳的外壁与所述通气腔的内壁之间留有前后贯通的环形通道,所述内壳设有前后贯通的燃烧腔;燃烧器,其设于所述燃烧腔中;风机,其设于所述通气腔中,所述内壳与所述风机前后间隔分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燃气取暖器,风机工作令外界空气从通气腔的后侧向前吹入环形通道中,空气沿前后方向流经环形通道,则空气带走外壳及内壳的热量,帮助外壳散热,提高外壳的散热效率,就算燃气取暖器长时间工作,风机亦持续工作为外壳散热,以避免外壳温度过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应用于供热装置领域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应用于供热装置领域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应用于供热装置领域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气取暖器


[0001]本技术涉及供热装置领域,特别涉及燃气取暖器。

技术介绍

[0002]燃气取暖器通过燃烧天然气或液化气的方式供暖。目前,常见的筒型燃气取暖器通过风机将热风吹送到待加热空间中,使待加热空间的温度升高。现有的筒型燃气取暖器一般将燃气燃烧腔与外壳分隔设置,以减少燃气燃烧腔中的热量传递到外壳上,从而防止外壳烫伤用户。然而,现有的筒型燃气取暖器对外壳的散热效率较低,当筒型燃气取暖器长时间使用后,外壳仍然存在温度过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气取暖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燃气取暖器,包括:
[0006]外壳,其设有前后贯通的通气腔;
[0007]内壳,其设于所述通气腔中,所述内壳的外壁与所述通气腔的内壁之间留有前后贯通的环形通道,所述内壳设有前后贯通的燃烧腔;
[0008]燃烧器,其设于所述燃烧腔中;
[0009]风机,其设于所述通气腔中,所述内壳与所述风机前后间隔分布。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外壳通气腔中的内壳与风机前后间隔分布,燃烧器在内壳的燃烧腔中点燃燃气并产生热量,内壳的外壁与外壳的内壁之间留有前后贯通的环形通道,风机工作令外界空气从通气腔的后侧向前吹入环形通道中,空气沿前后方向流经环形通道,则空气带走外壳及内壳的热量,帮助外壳散热,提高外壳的散热效率,就算燃气取暖器长时间工作,风机亦持续工作为外壳散热,以避免外壳温度过高。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燃气取暖器还包括扰流板,所述扰流板设于所述环形通道中,所述扰流板沿所述环形通道的周向延伸。
[0012]当风机将外界空气吹入环形通道后,由于环形通道沿前后方向贯通,空气在环形通道的流向较为平直且流动距离较短,令空气流经环形通道的流速较快,导致空气与外壳的热交换时间较短;而扰流板沿环形通道的周向延伸,扰流板对环形通道中流动的空气流动进行干扰,使部分空气受扰流板阻挡而沿着环形通道的周向流动,周向流动的空气与前后流动的空气相汇以改变环形通道中空气的流向,以增加空气在环形通道中的流动距离并减慢空气的流速,进而增加空气与外壳的热交换时间,提高外壳的散热效率。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扰流板连接于所述通气腔的内壁。
[0014]由于燃烧器在内壳的燃烧腔中点燃燃气并加热燃烧腔中的空气,则内壳的温度远高于外壳的温度,扰流板连接通气腔的内壁,避免内壳直接接触扰流板并加热扰流板,防止
热量在扰流板聚集造成扰流板周围的空气温度升高,以避免外壳靠近扰流板的局部温度较高,若外壳靠近扰流板的位置温度长期高于其他部位,容易造成外壳在该位置发生形变。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扰流板与所述内壳的外壁之间留有间隙。
[0016]扰流板与内壳的外壁之间留有间隙,则环形通道中的空气从较大空间的环形通道流经较小空间的间隙,使流经该间隙的空气形成文丘里效应,令扰流板的前侧气压降低,以吸引扰流板周围的空气向扰流板前侧改变流向,进而干扰环形通道中沿前后方向平直流动的空气,以增加空气在环形通道中的流动距离并减慢空气的流速,进而增加空气与外壳的热交换时间,提高外壳的散热效率。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气腔的侧壁设有连通外界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位于所述扰流板的后侧。
[0018]通气腔侧壁的通气孔位于扰流板的后侧,而风机从后侧向环形通道中通入空气,第一部分空气受扰流板阻挡后从通气孔排出、第二部分空气受扰流板阻挡后沿环形通道的周向流动、第三部分空气经扰流板与内壳外壁之间的间隙流动,有助于在环形通道中形成多种流向的空气;并且,大部分空气从通气孔排出,降低空气经过扰流板与内壳外壁之间的间隙流动时发出的噪声。
[00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以所述内壳相对于所述外壳的位置为相对的内侧,所述扰流板从后向前逐渐向外倾斜。
[0020]环形通道中的空气从后向前流动,扰流板从后向前逐渐向外倾斜,扰流板增加从通气孔排出到外界的空气量,进一步减少空气经过扰流板与内壳外壁之间的间隙的流量,有助于降低噪声。
[002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气孔沿所述环形通道的周向延伸,所述通气孔沿所述环形通道的周向延伸的弧长小于所述扰流板沿所述环形通道的周向延伸的弧长。
[0022]扰流板的弧长大于通气孔的弧长,则扰流板多于通气孔的部位扰乱环形通道中的空气流向,使空气沿环形通道的周向流动。
[002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燃气取暖器还包括:
[0024]底壳,其设于所述外壳的底部,所述通气腔的侧壁设有连通所述底壳内部的安装孔;
[0025]引射管,其顶端连通所述燃烧器,所述引射管的底端穿过所述安装孔伸入所述底壳的内部,所述引射管的外壁与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
[0026]燃气管,其设有燃气喷嘴,所述燃气喷嘴朝向所述引射管的底端。
[0027]引射管的顶端连通燃烧器、底端穿过安装孔伸入底壳的内部,而安装孔连通通气腔与底壳的内部,燃气喷嘴朝向引射管的底端,即燃气喷嘴向引射管的底端喷出燃气以供燃烧器点燃;启动风机使通气腔中空气从后向前流动时,由于引射管的外壁与安装孔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部分空气从该间隙流入底壳内部,促进底壳内部的空气流动,由于燃气喷嘴喷出燃气使引射管底端形成低压,则底壳内部的空气向引射管的底端流动,使得空气与燃气在引射管的底端混合后再输送到燃烧器中,空气与燃气在引射管中从下往上输送并在输送过程中均匀混合,而空气中的氧气帮助燃气燃烧,有助于提高燃烧器对燃气的燃烧效率。
[002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气腔的侧壁设有连通所述底壳内部的进气孔。
[0029]通气腔的侧壁还开设有进气孔,同样,启动风机使通气腔中空气从后向前流动时,部分空气从进气孔进入底壳内部,促进底壳内部的空气流动,进一步增大流入底壳内部的空气量。
[003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机位于所述安装孔与所述进气孔的后方。
[0031]风机位于安装孔与进气孔的后方,风机从后向前吹送空气,使空气经安装孔及进气孔流入底壳中,增大流入底壳内部的空气量。
附图说明
[003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33]图1是本技术所提供的燃气取暖器,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2是本技术所提供的燃气取暖器,其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0035]图3是本技术所提供的燃气取暖器,其一实施例的仰视示意图;
[0036]图4是图3中的A

A剖视示意图;
[0037]图5是图3中的B

B剖视示意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气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00),其设有前后贯通的通气腔(110);内壳(200),其设于所述通气腔(110)中,所述内壳(200)的外壁与所述通气腔(110)的内壁之间留有前后贯通的环形通道(111),所述内壳(200)设有前后贯通的燃烧腔(210);燃烧器(300),其设于所述燃烧腔(210)中;风机(400),其设于所述通气腔(110)中,所述内壳(200)与所述风机(400)前后间隔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取暖器还包括扰流板(500),所述扰流板(500)设于所述环形通道(111)中,所述扰流板(500)沿所述环形通道(111)的周向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500)连接于所述通气腔(110)的内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500)与所述内壳(200)的外壁之间留有间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气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腔(110)的侧壁设有连通外界的通气孔(112),所述通气孔(112)位于所述扰流板(500)的后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气取暖器,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内壳(200)相对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跃聪孔新华孙中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力暖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