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下放挂篮底篮的简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96659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挂篮下放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下放挂篮底篮的简易装置,连续梁设有至少两个泄水孔;支撑装置包括两个竖向支撑杆,横向支撑杆设置于两个竖向支撑杆的上方;线盘和下放装置吊装在横向支撑杆的下方,钢绞线一端缠绕在线盘上,另一端与挂篮的底篮固定连接;第一可开合夹紧装置固定于下放装置内,第二可开合夹紧装置固定于泄水孔上,钢绞线穿过夹紧装置后与挂篮底篮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效果:作业人员通过手拉葫芦控制挂篮下降的高度,两个可开合夹紧装置分别夹紧钢绞线,转换挂篮的承力点,带动挂篮进行下降;同时设置多个下放装置对挂篮进行下放,多个受力点使挂篮的受力更加均匀,降低了高空作业的安全隐患。作业的安全隐患。作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下放挂篮底篮的简易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挂篮下放设备
,具体涉及到一种用于下放挂篮底篮的简易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连续梁挂篮底篮大多采用2台大型起重机下放或4台卷扬机下放,大跨径悬臂连续梁施工均涉及高空作业,连续梁主要跨越道路、河流、山涧,地形比较复杂,连续梁施工完成后,需要使用机械设备将挂篮底篮从高空下放至地面。这些大跨径连续梁一般需要的底篮也相对较大,单块底篮可达到20t,需要的大型吊机也至少要100t以上,对施工现场地基要求较高且要满足足够的场地;采用卷扬机下放挂篮的底篮时,需要挂篮底篮4个角点各设置一台10t卷扬机,由工人操作缓慢下放,这对卷扬机的性能有着极高的要求,有时下放的过程中无法保证4吊点的水平,施工过程中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下放挂篮底篮的简易装置,解决在连续梁挂篮底篮下放过程中大型机械难以进场,使用卷扬机要求较高且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下放挂篮底篮的简易装置,包括,
[0005]连续梁,设有至少两个竖直的泄水孔;
[0006]支撑装置,包括两个竖向支撑杆,分别设置在连续梁梁端的上表面,横向支撑杆,设置于两个竖向支撑杆的上方;
[0007]线盘,与泄水孔的数量相匹配,所述线盘可转动地吊装在横向支撑杆的下方;
[0008]下放装置,包括连接结构与手拉葫芦,所述手拉葫芦与泄水孔的数量相匹配,吊装于横向支撑杆的下方,位于泄水孔的上方;
[0009]钢绞线,一端缠绕在线盘上,另一端与挂篮的底篮固定连接;
[0010]可开合夹紧装置,包括第一可开合夹紧装置和第二可开合夹紧装置,所述第一可开合夹紧装置固定于连接结构内,所述第二可开合夹紧装置固定于泄水孔上,所述钢绞线向下依次穿过第一可开合夹紧装置、第二可开合夹紧装置、泄水孔后与挂篮的底篮固定连接。
[0011]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竖向连接板,平行地设置有两个;横向连接板,设有若干个,两端与两个竖向连接板固定连接;横向螺纹杆,横向穿过两个竖向连接板,两边通过螺帽进行固定;支撑板,水平设置于竖向连接板之间,所述第一可开合夹紧装置设置在支撑板上;
[0012]手拉葫芦,吊装在横向支撑杆的下方,吊钩勾住横向螺纹杆。
[0013]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可开合夹紧装置包括第一孔锚具和第
一夹片,所述第一孔锚具设置在支撑板上,第一夹片可拆卸地设置在钢绞线上;
[0014]第二可开合夹紧装置包括第二孔锚具和第二夹片,所述第二孔锚具设置在泄水孔上,第二夹片可拆卸地设置在钢绞线上。
[0015]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泄水孔上设有钢板,所述钢板上设有与泄水孔匹配的通孔,第二孔锚具设置在钢板上。
[0016]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横向螺纹杆的下方。
[0017]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泄水孔设有4个。
[0018]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两个泄水孔分别设置在连续梁端面左右两侧的翼缘板上,其余两个泄水孔关于连续梁端面的中点对称设置。
[0019]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装置使用钢绞线穿过梁端预留的泄水孔对挂篮底篮进行下放,无需再进行额外打孔;作业人员通过手拉葫芦控制挂篮底篮下降的高度,通过第一可开合夹紧装置和第二可开合夹紧装置分别夹紧钢绞线,转换挂篮底篮的承力点,通过手拉葫芦重复上升和下降,匀速带动挂篮底篮进行下降;可以同时设置多个下放装置对挂篮底篮进行下放,多个受力点使挂篮底篮的受力更加均匀,降低了高空作业的安全隐患;本技术结构简单、体积小、灵活性高,且不需要大的操作平台。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下放装置和可开合夹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各标号的释义为:连续梁

1;泄水孔

2;支撑装置

3;竖向支撑杆

31;横向支撑杆

32;线盘

4;钢绞线

5;下放装置

6;连接结构

61;竖向连接板

611;横向连接板

612;横向螺纹杆

613;支撑板

614;手拉葫芦

62;吊钩

621;可开合夹紧装置

7;第一可开合夹紧装置

71;第一孔锚具

711;第一夹片

712;第二可开合夹紧装置

72;第二孔锚具

721;第二夹片

722;钢板

8。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便对本技术的构思、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和带来的技术效果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0024]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下放挂篮底篮的简易装置,包括连续梁1,设有至少两个竖直的泄水孔2;支撑装置3包括两个竖向支撑杆31,分别设置在连续梁1梁端的上表面,横向支撑杆32,设置于两个竖向支撑杆31的上方;线盘4与泄水孔2的数量相匹配,所述线盘4可转动地吊装在横向支撑杆32的下方;下放装置6包括连接结构61与手拉葫芦62,所述手拉葫芦62与泄水孔2的数量相匹配,吊装于横向支撑杆32的下方,位于泄水孔2的上方;钢绞线5一端缠绕在线盘4上,另一端与挂篮的底篮固定连接;可开合夹紧装置7包括第一可开合夹紧装置71和第二可开合夹紧装置72,所述第一可开合夹紧装置71固定于连接结构61内,所述第二可开合夹紧装置72固定于泄水孔2上,所述钢绞线5向下依次穿过第一可开合夹紧装置71、第二可开合夹紧装置72、泄水孔2后与挂篮的底篮固定连接。
[0025]本技术的原理为:在进行挂篮底篮下放前,挂篮的底篮是通过吊杆固定在梁端的,采用本技术装置下放挂篮底篮时,首先在连续梁1梁端的上端面设置支撑装置3,支撑装置3包括设置在梁体上端面的竖向支撑杆31和横向支撑杆32,形成稳固的支撑结构,在横向支撑杆32的下方吊装线盘4和下放装置6,将钢绞线5缠绕在线盘4上,保持钢绞线5在下放过程中处于竖直拉伸状态,钢绞线5向下依次穿过第一可开合夹紧装置71、第二可开合夹紧装置72、泄水孔2后与挂篮的底篮固定连接,此时解开挂篮底篮上的吊杆,使钢绞线5对挂篮的底篮进行承重,此时第一可开合夹紧装置71夹紧钢绞线5,作业人员启动手拉葫芦62带动第一可开合夹紧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下放挂篮底篮的简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续梁(1),设有至少两个竖直的泄水孔(2);支撑装置(3),包括两个竖向支撑杆(31),分别设置在连续梁(1)梁端的上表面,横向支撑杆(32),设置于两个竖向支撑杆(31)的上方;线盘(4),与泄水孔(2)的数量相匹配,所述线盘(4)可转动地吊装在横向支撑杆(32)的下方;下放装置(6),包括连接结构(61)与手拉葫芦(62),所述手拉葫芦(62)与泄水孔(2)的数量相匹配,吊装于横向支撑杆(32)的下方,位于泄水孔(2)的上方;钢绞线(5),一端缠绕在线盘(4)上,另一端与挂篮的底篮固定连接;可开合夹紧装置(7),包括第一可开合夹紧装置(71)和第二可开合夹紧装置(72),所述第一可开合夹紧装置(71)固定于连接结构(61)内,所述第二可开合夹紧装置(72)固定于泄水孔(2)上,所述钢绞线(5)向下依次穿过第一可开合夹紧装置(71)、第二可开合夹紧装置(72)、泄水孔(2)后与挂篮的底篮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下放挂篮底篮的简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61),包括:竖向连接板(611),平行地设置有两个;横向连接板(612),设有若干个,两端与两个竖向连接板(611)固定连接;横向螺纹杆(613),横向穿过两个竖向连接板(611),两边通过螺帽进行固定;支撑板(614),水平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达志刘洋王峥岩段景朝颜其才王中亚张进伟孙婵媛明巧化文康韩鹏云吕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